本地生活社交電商帶來大商機!抓住這3個核心,才是成功的關鍵

2019-08-03     森林說社交電商

隨著拼夕夕和雲集的上市,社交電商模式也開始被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重視、也紛紛推出的不同模式的社交電商平台,如阿里的淘小鋪、京東的享橙,以及小米的有品有魚。

不同的新的社交電商平台和各種玩法的社交零售模式層出不窮,就如馬雲曾經說的電子商務只是剛剛開始,商業模式在市場競爭機制中會不斷的被顛覆,除了社交+電商模式,社交+本地服務模式(本地服務類社交電商)也即將帶來巨大商家。

什麼是本地服務類社交電商模式呢?

這要追溯到市場的需求和實體商家痛點,被傳統平台電商衝擊的實體店因為客流的固定和局限性,再加上實體店的租金、人工成本的增長,很多人都在抱怨實體店經營困難。

其實只要有人抱怨的地方,就有商機!實體店在抱怨著自己點的客流少,經營困難的時候,那麼實體店的痛點之一就是流量的問題,在線上線下流量枯竭,流量成本過高的今天,可以通過用戶的社交互動為線下帶來流量。

如何實現用戶的互動分享呢?

用戶成為生活類社交電商平台的會員後,就可以實現自購省錢,分享賺錢,當用戶成為社交電商平台的會員後,自己本地服務場景中消費可以獲得折扣優惠,同時可以分享商家的服務內容和銷售物品到社交空間,這樣就可以通過社交形成的裂變化的流量。這個分享的驅動就是利益驅動,就是只要分享就可以賺錢!

對於生活類的社交電商模式,可以從3個角度分析它的利弊!

第一個是用戶角度

所有的商業貿易和供給都來源於客戶的需求,也就是說生活類社交電商崛起在於客戶的需求驅動,對於目前的大眾化生活服務類消費來說,不但要有好的品質還要有適當的價格,甚至更透明的價格。

客戶想要獲得折扣除非成為某一家店的會員,但這些會員是無法通用的,比如理髮的就是理髮的會員,美容就是美容的會員,一個人要麼管理一堆會員,要麼被店大欺客。

就如消費者去理髮會員的話50,非會員80,但很多新聞報道客戶充值了店跑了的是常有的事情,這些是消費者在同城線下消費的痛點。

第二個是商戶角度

對於實體商家來說,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客流量問題,也就是說線下的店是一個固定的場景,比如在某一個步行街,這個街道只能容納2000人,那麼店裡的客流也就是比較局限的,即便再好的位置也很容易達到瓶頸。

如果遇到下雨那就別想做生意了,不論是服裝店、餐飲店、理髮店都是如此,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通過線上做流量的裂變,說道這一點有些平台已經在做同城線下的賦能,比如京東到家,但這個核心是配送的銷量和APP平台的流量為核心,更多的是貨物的銷售。

真的生活服務類的商家來說還需要通過,大規模的線上社交化裂變,產生倍增的流量效應。

第三個是平台角度

根據上述用戶和商戶的不同痛點和需求來說,生活類社交電商平台將可以讓這兩點完美融合,作為社交電商平台,一手抓住用戶需求,一手抓住商戶痛點。

可以通過生活類升級電商平台為用戶實現,會員管理模式,也就是用戶可以通過平台實現全渠道的優惠折扣,也就是說只要用戶成為社交電商的會員,就可以享受在不同的同城服務場景中的優惠折扣。

這個折扣活動可以有商家自行設定,不同的活動主題和內容,來激活用戶在社交化場景分享互動產生裂變。

比如在廣州或者鄭州,把80%的同城用戶集中到生活類的社交電商平台,一是可以通過會員管理模式可以鎖定精準的用戶群,二是可以為實體商家引流,其次在客戶消費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活動的驅動,利益驅動、讓會員用戶通過社交分享,產生流量的裂變帶來更多的客戶量。

通過用戶為中心形成的社交化流量場景,產生商品銷售,就是社交電商模式,已經成為成功的印記,但通過社交流量,結合生活服務,形成的生活類社交電商模式,還有著巨大的商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wbWW2wBUcHTFCnf_R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