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最生動具體的法治課。
為充分發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作用,省司法廳、省普法辦以法治鄉村實踐為主題,評選2019年度法治鄉村實踐優秀案例。經專家評委評選,評出特別指導性案例3篇、優秀案例10篇,並有8篇案例獲得提名。杭州市蕭山區河上鎮眾聯村的「五和眾聯」獲評優秀案例,是杭州唯一一個入選的案例。
專家認為,「五和眾聯」將積分評議的正面引導效應延伸到村莊治理的多方面,形成了積分評議制與村莊治理的良性互動。作為「五和眾聯」鄉村治理模式的核心——積分評議制度,可複製、可推廣。
眾聯村位於蕭山南部山區,由聯合、眾利、塘村、泉水4個村合併而成。與很多合併村一樣,眾聯村一開始也存在「合村不合心」、村民參與村裡事務積極性不高等問題。2016年,以「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鄰里、和煦村莊、和諧社會」為目標,眾聯村探索實施以家庭為單位的積分評議制度——被稱為「眾聯60條」的《村民通則》。
不亂停車加1分,參與抗台搶險加5分;違法搭建扣5分,違反出租屋規定扣1分……記者注意到,「眾聯60條」包括35條加分項和25條扣分項,分別對應正負能量積分。每季度和每年度,由村民、村幹部及第三方機構組成的評議小組,對每戶家庭進行評議,綜合積分和其他表現,評選出「十佳家庭」「十佳鄰里」等。在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毛丹看來,這套用正負積分量化村民做皮毛小事貢獻度的辦法,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鄉村治理的「皮毛法」。去年,「五和眾聯」鄉村治理模式在蕭山全區推廣。
浙江新聞+
優秀案例入選名單
特別指導性案例
1.法治建設護航鄉村振興的「余村樣板」
2.深化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3.紹興市柯橋區以村規民約助力基層治理、助推鄉村振興
優秀案例
1.杭州市蕭山區河上鎮眾聯村的「五和眾聯」
2.寧波市江北區「清單式」服務、助力法治鄉村建設
3.象山縣以法說事、解決百姓煩心事
4.瑞安市東嶴村創新基層治理體系、「五治融合」打造法治鄉村
5.桐鄉市越豐村推進「三治融合」深度融合
6.「龍山經驗」完善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7.浦江縣構建「好家風」評價體系、推動基層「三治」融合
8.「龍游通」司法服務——為法治鄉村建設加裝智慧大腦
9.台州市黃岩區村級「三化十二制」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10.麗水市蓮都區村級事務「陽光票決制」
提名案例
1.寧波市奉化區滕頭村在村務治理和產業發展中創建民主法治
2.溫州市龍灣區瑤溪村打造「旅遊+三治」鄉村振興精品帶
3.嘉興海寧市海洲街道全面推行法治副書記工作
4.金華東陽市培育新時代鄉村善治新模式,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花園經驗
5.金華蘭溪市諸葛村法治鄉村建設,煥發古村新活力
6.衢州市常山縣「法律明白人」隊伍,懂法律、明是非、促鄰里、共和諧
7.台州溫嶺市積極打造東部法治文化線
8.麗水市縉雲縣以普法宣傳為基,以正道講和,為要縉雲縣探索法治鄉村創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