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的五種語言 | 修復關係,從真誠道歉開始

2019-06-15     書語人間


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一時衝動,或是不小心,做出了糟糕的事情,傷害到了周圍人的感情。

這時,真誠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歉意,就特別重要了。

但是,正如同愛有五種語言外,道歉也有五種語言。有時候,我們除了真誠地說聲「對不起,請原諒我」,還要做些別的事情,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歉意。

於是,今天,靈遙將給大家帶來這本 ——《道歉的五種語言》



01.

道歉語言之一:表達歉意


大多數人都希望道歉是真誠的。但是,我們該如何判斷一個人的道歉是否真誠呢?

問題就出在了這兒。

比如,同樣是給對方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有人會覺得你很真誠。但是,有人會覺得你只是想要矇混過關。

想要得到對方的諒解,首先,你要對給別人造成的痛苦、失望、不便,致以最真誠的歉意。

因為,被冒犯的人正在經受情感上得折磨,他們希望你多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痛苦,並意識到你給他們帶來的傷害有多深。

這時,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對修復友好關係起著極大作用。






另外,除了「對不起」以外,你最好說出為什麼要道歉,以及道歉的具體內容。這樣,被冒犯的人才會明白,道歉者真正理解了自己到底給Ta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比如,如果你因為爽約沒去看電影,你不僅要說一句「對不起,我沒能去看電影」,還要詳細地列出自己的行為對對方的各種影響

——「我知道你放下了手裡的事情,準時地從家裡出來,還要等在電影院裡擔心我的安全。我知道你想把電影看完」

——「但是,你卻因為我的遲到,錯過了開頭的部分。」

——「是我的疏忽,讓你沒有辦法好好欣賞那部電影。我能想像如果是我的朋友那樣對我,我會有多難過。」

——「所以,你有理由對我生氣。我只想讓你知道,我真的為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感到抱歉。」

諸如此類。

很多人會在道歉後,下意識地加上一個「但是……」,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會讓對方覺得,你打著道歉的名義在指責Ta的疏忽。

這時候,在被道歉的一方聽來,道歉反倒成了推卸責任的武器,只會感覺更受傷。所以,哪怕你很希望和對方解釋你這樣做的原因,也要留到下次再說。



02.

道歉語言之二:承認過錯


對很多人來說,向對方說一句「我錯了」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因為,有的人會下意識地把道歉,和丟面子聯繫起來,認為承認錯誤就意味著自己是一個壞孩子。

不過,成年後的我們要明白,沒有誰是十全十美的,要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為自己的過錯辯護。




現在,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明明和麗麗的故事吧。

明明和麗麗是一對交往了快1年的戀人,現在的兩人正處在分手的邊緣。

在沒有發生衝突的時候,兩人關係很好,在很多方面都很聊得來。不過,一旦兩人發生不順心的事情,明明就會沖麗麗發火。

之後,他不但不會道歉,還會把自己發火的原因歸咎到麗麗頭上。即使他偶爾說上幾句「對不起」,也會加上「要不是你先惹我,我怎麼會生氣?」之類的話,好像他自己從來不要犯錯似的。

明明的行為讓麗麗感到憤怒,於是,她也下意識地用同樣的方法,去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卸給明明,讓兩人的感情越來越糟糕。

在這個故事中,明明和麗麗兩個人都是關係的受傷者,因為,他們都沒有承擔起善待對方的責任。

在關係中,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力去感受到受傷、憤怒、失望、沮喪或是其他類似的感覺。但是,我們只能去體驗這些感覺,而不是讓這些感覺去支配自己的行為,傷害周圍的人。

因為,這只會帶來一場曠日持久,但永遠沒有贏家的戰爭。

所以,除了說一句「對不起」,也請真正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並真誠地說一句「我錯了」,向你傷害過的人承認你的錯誤吧。





03.

道歉語言之三:彌補過失


在關係中,真正的歉意體現在想要為自己給別人造成的痛苦做出補償的意願中,無論是在公共領域,還是在私人領域中。

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當一方被深深地傷害後,Ta之所以會感受到強烈的憤怒,是因為Ta極度渴望那個人的愛。但是,刻薄的言語和傷人的行為,使得Ta們開始質疑這份愛是否值得繼續下去。

「要是他們愛我,怎麼可能那樣對待我?」—— 這是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揮之不去的問題。

這時,我們光說「對不起,我錯了」是不夠的。

因為,「你還愛我嗎?」—— 才是對方想要知道的答案。

所以,除了說出「我這樣對待你是不對的」之類的道歉,我們必須在後面加上「我們能做些什麼才能證明我依然在乎你呢?」來向對方證明—— 你依然愛Ta。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彌補對方呢?

彌補最重要的,是向對方表達你的愛心。

所以,最好使用對方最容易接受的愛語。

在《愛的五種語言》(更多內容,請戳:這五件事,比「我養你」更動聽)這本書里,我們發現,愛的語言,一共有五種,分別是:

1 肯定的言詞,即,用語言來稱讚對方的性格、行為、衣著、成就或是美好,如,「我真的很感激你為我做的事情」「你真的太體貼了」「你穿這件衣服真漂亮」等等,來表達你的愛與感激;

2 服務的行動,如,洗衣服、洗盤子、倒垃圾、給地板除塵、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等等,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對對方的愛;

3 接受禮物,即,把自己心裡的想法,通過贈送禮物的方式,來表達出來;

4 精心的時刻,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很重要。對了,在這段時間裡,你並不需要特別做些什麼,只要陪對方說說話就好了;

5 身體的接觸,如,挽手、親吻、擁抱、摟著對方肩膀、輕拍對方脊背、揉揉對方的頭髮,等等。


愛的信息需要傳遞出去,才能將彌補的心意傳遞給對方。所以,如果你想要有效地彌補傷害,必須學習對方的愛語,並在道歉的時候,正確地使用




04.

道歉語言之四:真誠悔改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對屢教不改這件事情,感到心煩不已。畢竟,一再地為同樣一件事情爭執,除了消磨對彼此的信任外,沒有任何好處。

這時,向對方傳達「我會努力不再做這樣的事情」就十分重要了。

因為,受傷害者也想要知道:「你是想要做出改變,還是想再繼續這樣對我呢?」

那麼,我們如何使用「悔改」這一道歉語言呢?




悔改的第一步,是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事,傷害了所愛的人。

因為不想要繼續這種行為,所以你決定作出改變,然後敞開自己,對被冒犯者說出了你的這個決定。

儘管改變不是一下子會發生的,但是,你一定要讓對方看到你改變的誠意。

比如,你可以在說出了「對不起,我讓你生氣了,我不是有意傷害你」這句話的同時,說出「我以後再也不開這種玩笑了」。

悔改的第二步,是做出改變的計劃。

道歉之後,關係沒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常常是因為沒有做出積極的改變計劃,讓被冒犯者覺得「你只是說說罷了,並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這時,你可以和被冒犯者討論,如何共同制定一個計劃,來幫助自己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悔改的第三步,是執行計劃。

得不到執行的計劃,如同沒有播下的種子。想要實施你的計劃,你要把它寫在記事卡上,並貼在自己隨處可見的地方,來提醒自己「今天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做哪些事情」,並照做。

把計劃寫下來也可以讓計劃變得更加具體,詳細,而非概括、籠統。

如果說「我將努力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緒怪罪到她頭上」是一個籠統的計劃,那麼,更為詳細、具體的計劃是「我會儘量在句子開頭用上『我』,而不是『你』,如,要說『我感到生氣了』,而不是『你惹我生氣了』。」

諸如此類。

有時候,實施改變計劃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不意味著馬上會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能夠承認錯誤,並願意做出改變,你將收穫到一段更好的關係。



05.

道歉語言之五:請求原諒

我們不得不承認,冒犯一旦發生,就會立即在兩人之間形成一道情感障礙。只有清除了這個障礙,兩人的關係才能更進一步的發展。

請求原諒這件事情,不僅表明你希望恢復與被冒犯者的關係,還表明你意識到你的言語或行為傷害了對方,讓Ta收到了傷害。

同時,請求原諒也表明了你把這個是否讓關係繼續發展下去的決定交給了對方,給了對方足夠的信賴和空間

儘管,對有些人來說,被拒絕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十分珍視一段關係,那麼你就要鼓起勇氣,抵制心裡的恐懼,採取措施,修復與對方的關係

除了害怕被拒絕外,害怕失敗也常常會束縛一個人前進的腳步。

因此,他們難以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會在下意識與對方進行激烈的爭論,如「那麼做可能傷害到了你,那麼做可能冒犯了你,但是你誤會了,我可不是那個意思」。

這時候,對方感受到的,往往只會是比最初的冒犯更深的傷害。

所以,請鼓起勇氣,向對方傳達你的歉意吧。

另外,原諒一個人,其實並不是一件小事情。

當被你冒犯的人選擇原諒你的時候,他們必須放下受到的傷害,放下心中的憤怒,放下尷尬和屈辱感,放下被排斥的感覺和遭到背叛的感覺。有時,他們甚至還必須承受由你的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並為了原諒你而獨自舔傷口。

由於饒恕的代價是如此的昂貴,所以請別指望對方馬上就會原諒你。

特別是,當你犯了重大錯誤,且一犯再犯的話,對方可能需要些時間內才能撫慰傷害和接受道歉。如果他們的道歉語言是補償和悔改,他們必須先花些時間來確定「你是否有足夠的誠意」。

所以,請給你自己一些時間和耐心,來反思並悔改你的錯誤吧。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若不真誠地道歉,那麼,破裂的的關係就無法會恢復。

然而,當矛盾發生後,有些人會立刻採用譴責的方式,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他人;有些人則會面無表情地否認:自己從來沒有犯過任何錯誤;還有一些人會草草道歉,但卻毫無誠意,只想快點了事。

不過,真正的強者會學習道歉的藝術,表達歉意、承認錯誤、彌補損失、真誠悔改、謙卑地站立,鼓起勇氣說出 ——「對不起,請原諒我」。

而,當道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人們的就會得到需要的接納、支持與鼓勵,更溫暖地在一起生活下去。



所以,如果不小心傷害了對方,請鼓足勇氣,用最真誠的態度,去贏得對方的原諒吧!

畢竟,相識不易,且行且珍惜。

祝好!


註:思維導圖來自武靈遙,其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vFKGmwBmyVoG_1Z3o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