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宣布收購申通31.35%的股份,約定收購價為99.82億人民幣。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份,阿里巴巴以46.6億的價格,收購了申通14.6%的股份。
這樣算下來就是:阿里巴巴總計以146.42億的價格,收購了申通45.59%的股份,由此成為申通的第一大股東。
出售者正是申通的兩位創始人:哥哥陳德軍和妹妹陳小英。兩人由此套現146億,從此金盆洗手,退隱江湖。
1. 時代紅利永遠存在
你可能很羨慕陳小英所在的年代,那時剛剛改革開放,到處都充滿了機遇,似乎隨便做點啥都能發大財,其實,這是一種「後視鏡」效應,是塵埃落定的後知後覺,你去問問那個年代的人就會知道:只有實在沒辦法的人,才會去創業。
而創業屬於非主流,根本沒什麼體系和政策支持,每個創業者都行走在鋼絲上。只有少數人能走完全程,謝幕收場,所以,時代紅利是稀缺的,能抓住的畢竟是少數,然而,時代的紅利卻不會消失。就算不那麼普遍,局部紅利也是絕對存在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最近出了一批網紅和大V吃飯。他們出身草根,都很年輕,有做公眾號的,有做知乎的,有做抖音的,也有專門做新媒體投資的......他們都在各自領域做的風生水起,獲利頗豐。
這些年輕人都是抓住了時代的紅利,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的過程中,分到了一杯羹。正如20年前,外貿興起,帶動快遞發展一樣,所以,只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更迭,時代的紅利就一定存在。雖然規模不同,形式不同,但紅利不會消失。
2. 草根創業要趁年輕
創業分為兩種:草根創業和精英創業。
前者一窮二白,沒有任何優勢和資源。後者擁有一定資源優勢,無論是技能還是人脈。
雷軍就屬於典型的精英創業,他是軟體專業出身,又在金山打拚多年。既有技術又懂管理,而且他在投資界還擁有廣泛的人脈。
這些都是草根創業者,都不具有的優勢。因此雷軍在40歲的年紀創業,也能取得巨大成功。
陳小英等草莽英雄,則屬於另一個極端。他們不具備任何先發優勢,只能在極度不確定性中摸爬滾打,失敗機率很大。
年輕就是他們為數不多的資本,申通創立之初,聶騰飛僅有20歲,陳小英只有17歲,就算他們首次創業失敗,仍有翻身的機會。
圓通董事長喻渭蛟,更能印證這一點,他18歲出來做裝潢生意,5年間虧了個底朝天,後來受太太張小娟指點,投身快遞行業,造就了圓通帝國。
所以,如果你一把年紀,又沒什麼資源優勢,創業要慎重,因為歲月給你的負擔,讓你根本輸不起,而且,精力和體力也支撐不起初創的高壓,也許待在系統中,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3. 做生意,要背靠一個系統
在中國快遞行業,除了順豐,剩下的幾乎都是桐廬人。其他地域的人,很難擠進來。
桐廬縣的很多村莊,幾乎人人都是快遞從業者,這個行業也造富了一批人。
這個現象在中國很普遍,一些下游產業,就是通過這種地域圈層,建立壟斷。
我們可以講講蘭州拉麵的例子。
你可能會覺得,煮一碗蘭面有什麼難的?誰家還不會煮上幾碗好面?但是,當你真的開了一家麵館,就會面臨大量實際的困難。
比如,拉麵店怎麼選址?是開在社區?學校旁邊?還是熱鬧的街區?怎麼控制成本?一碗面到底該放多少牛肉?一袋麵粉做多少碗面?套餐和涼菜怎麼設計?......
這背後需要大量的知識與技術。一旦知識、技術不到位,你要是敢貿然開店,很有可能就賺不了錢了,因此,你會發現開「蘭州拉麵」館的人,都是青海化隆縣的人。
為什麼都是一個地方的人呢?因為中國第一家拉麵館,始於1989年。老闆叫韓錄,他就是化隆縣的人。摸爬滾打,他不僅賺到了第一桶金,還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富了不忘鄉鄰,把經驗傳授給很多化隆縣的人。
於是一代傳一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業中。就這樣,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同鄉互助網絡。
無論是租房子、簽合同、辦貸款,還是小孩子的上學問題,都有一個網絡來幫扶你。
所以你看,如果你不是這個地方的人,想開家拉麵館,容易嗎,類似的案例很多。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固然值得尊敬,但跟著一群人吃螃蟹才是最保險的。
酒店加盟找吉楚
關注我,每天給你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