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與何澤慧:分開時各自牛逼,在一起時為國效力

2019-10-15     有兩夏子



錢三強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他的貢獻和品格,值得全國人民尊敬和銘記。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何澤慧,也是一名傑出的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這對夫婦的故事,又勵志,又溫情脈脈,讓人忍不住成為cp粉。

1.學霸間沒有愛情

1913年10月16日,錢三強出生於浙江紹興,後來跟著老爸錢玄同在北京生活。

他7歲進入北大教授們創辦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10年後中學畢業。

出於愛國熱情,他想讀南洋大學的電機系(南洋大學就是後來的上海交大),但南洋大學用的是英文教材。

為了補英文,他決定先讀兩年北京大學預科,一考就考上了。

在這兩年間,他對原子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把自己的目標變成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錢三強與父母

1914年3月5日,何澤慧出生。她家是山西靈石的書香門第,出了很多進士舉人,但她從小就住在蘇州,6歲進入外婆創辦的振華女校讀書,直到18歲高中畢業。

這段時間,兩人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童年何澤慧

1932年,錢三強預科畢業,考上了清華大學

同時,高中畢業的何澤慧去上海考大學,她的第一志願是浙江大學,第二志願是清華大學

出發前,她老爸開玩笑說:「考上大學就去上,考不上就當丫環。」結果,她兩個考試都過了。

經過一番考量,何澤慧選擇了清華大學

於是,錢三強和何澤慧成為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同班同學

清華大學物理系對學生非常嚴格,他們這個班(物理八級)入學時有28個同學,升大二時減到12人,升大三時又減到10人。畢業的10人里,何澤慧是第一名,錢三強是第二名。



1936年清華物理系畢業照(前排右2何澤慧,後排左1錢三強)

雖然大學期間,錢三強和何澤慧被稱為金童玉女,但他們之間真的只有純潔的同學情誼

國家那麼困難,要學的東西那麼多,哪有時間談戀愛!

學霸是沒有愛情的!

2.還沒見面就戀愛

1936年畢業之後,錢三強被推薦到一個物理研究所工作,何澤慧卻因為性別問題找不到工作。

後來,何澤慧前往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日本人欺負我們,我想回來打日本」,她選擇了實驗彈道學的專業方向。

但是,這個專業涉及很多德國的軍工機密,既不收外國人,也不收女生,何澤慧經歷了一番波折才讓系主任破例。



1937年,錢三強被研究所所長引薦,到法國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讀博。

他的導師是伊萊納·約里奧-居里約里奧先生,也就是居里夫人的女兒女婿。

兩個人分別在德國和法國學習研究,完成各自的論文。

本來獲得博士學位就該回家了,但二戰讓他們滯留在歐洲,他們只能繼續參加研究工作,積累經驗。



1943年,德國和法國之間開放通信,但是信件不能封口,而且長度限定在25個法文單詞。

此時何澤慧和家裡人已經失去聯繫多年,她便給7年未見的同學錢三強寫了一封信,問他有沒有辦法和國內通信,希望他幫忙向親人報平安。

就是這封信,讓他們開始頻繁往來,關係越來越熟。

通信兩年後,戰事接近尾聲,錢三強覺得時機成熟,就給何澤慧寫了一封簡短的求婚信:「經長期通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將等你一同回國,請回信。

不愧是理科生,用簡介的語言說清楚了所有,就是語氣太剛了。

何澤慧的回覆是:「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語言風格神似啊有木有!



1945年冬天,何澤慧獨自前往法國和錢三強見面,然後回到德國。

第二年春天,何澤慧離開德國,來到巴黎和錢三強結婚

就是這麼簡單粗暴有效率!

結婚後,他們一起在居里實驗室做原子核裂變的研究。

沒過多久,何澤慧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徑跡。經過團隊協作,他們證實了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的存在,在國際上引起轟動。

因此,何澤慧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錢三強夫婦在居里實驗室

3.夫妻雙雙搞建設

1948年夏天,錢三強何澤慧夫婦帶著半歲的女兒錢祖玄,一起漂洋過海,回到中國。

當時巴黎的工作條件很不錯,約里奧教授想勸他們留下來。但他們表達了報效祖國的決心,約里奧·居里夫婦深受感動,不再強留,還偷偷讓錢三強夫婦帶走了很多重要資料和放射源



一家三口剛在蘇州落腳,行李就被國民黨海關扣留。

錢三強不願為他們服務,在大學老師的幫助下,成功到達北平

之後,錢三強擔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何澤慧成為研究員

北平解放前,南京政府派專機來接專家學者南下,錢三強再次婉拒:「我實在是走不了,老母親生病,女兒太小。」



新中國成立後,錢氏夫婦一起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和其他科學家一起開創祖國的原子能事業。

後來籌建「兩彈一星」團隊,何澤慧本來在人選名單里,卻因為她是錢三強的家屬,也是女生,所以最終名單里沒有她。

但她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出力,氫彈研發中的一個重要數據,就是她帶隊驗證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首次氫彈試驗獲得成功。



4.志同道合的愛情

錢三強何澤慧夫婦為中國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但他們卻終身保持樸素、謙遜、低調的特質。

錢三強作為領域開創者,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但他本人非常反感「XX之父」這個詞

他認為一項事業的成功源於集體的努力,他一個人他絕對造不出來任何東西,螺絲釘都造不出來,他只不過是在能力範圍內盡了最大的努力



何澤慧對於榮譽,也有著同樣的態度。

1994年,國家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大辭典》的時候,要寫她的傳記,她堅決不同意立傳

所以在這套書里,關於她的內容並沒有出現在「物理學」版塊,而是在書的最後。

編輯為此特別說明:「此篇傳記雖早已約稿,但因何澤慧本人謙讓不同意立傳,後在本書編輯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著手撰寫並於全書付印前交稿。因全書頁碼已定,不便插入相應學科,故補排在最後。特此說明。」



錢三強去世後,何澤慧依然不服老,八九十歲還堅持去高能物理所上班。

她對生活沒什麼要求,渴了和白開水,餓了吃包子饅頭,上下班擠公交,衣服和書包也是修修補補很多年的那種。

她一直居住在中關村的老房子裡,家裡的東西也儘量保持著錢三強生前的樣子。

那個小區曾經聚集了大量科學家,後來變得殘破不堪,昏暗的樓道貼滿了小廣告,院子裡堆積了各種雜物。

後來有更好的院士樓供何澤慧居住,但她拒絕了。

也許,這就是她懷念丈夫的方式。



錢三強和何澤慧,讓我知道了什麼叫「神仙愛情」。

他們學識相當、三觀契合,為一項事業一起奮鬥,面對磨難一起堅持,面對榮譽一起沉默。

最感人的是,他們一起用行動影響了中國。

錢三強說:「光明的中國,讓我的生命為你燃燒吧。

何澤慧說:「國家是這樣一種東西,不管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

向他們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pLjz20BMH2_cNUgwF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