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每當吃飯的時候要規規矩矩,不能用筷子敲碗,不能把筷子插在飯碗里,更不能吃飯的時候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如果一不小心犯戒了,就會招來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訓斥。如果屢教不改的還會被痛打一頓。
等我們習慣了這種餐桌禮儀後,如果身邊的人,例如朋友或者同事吃飯發出響聲,也會在心裡默默抱怨。這種吃飯不發出聲音的習慣就這麼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漸漸的成了我們接人待物禮儀的一部分。
等我接觸的人多了以後,才知道這個不光是我們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也是世界的餐桌禮儀,無論是在南半球的澳洲還是歐洲的法國,在他們的文化中吃飯時發出聲響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可去年的一次日本之旅讓我對這個以禮貌繁多聞名的國家有了新的認識。那是一天中午,我們在白川鄉遊玩,當時天氣很熱,我們又走了一天,十分疲憊。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間合掌屋,提供餐飲,我們馬上鑽了進去。
這家店叫「道場」!當時是5月底屬於初夏,裡面開著空調,我覺得一瞬間獲救了。
我們就選擇了當日限定料理涼拌蕎麥麵套餐,一來可解暑,二來可以品嘗一下當地有名的蕎麥麵。
點完餐後,不一會老闆就端出了4大份套餐,這也是最後的四份套餐,後面的人來想點餐都沒了。看著滿滿一餐盤的美食,頓時讓人口舌生津。仔細一看,套餐裡面不只有一份蕎麥麵,還有一碗肥牛蓋飯(使用的當地的飛彈牛肉),一個溫泉蛋,和一份山藥泥。
估計看我們是異國遊客,老闆給我們上完餐後,親自過來指導我們怎麼享用這些料理。溫泉蛋是加到肥牛蓋飯裡面,山藥里是加到蕎麥麵中。我們四人都按照老闆的指導完成最後的料理步驟。我們先品嘗的肥牛蓋飯,那和牛的口感配上味噌醬咸香,在舌尖上久久不能散去。
吃飯蓋飯後,我們接著品嘗主菜蕎麥麵,在吃了幾筷子後,突然老闆跑過來,滿臉焦急的問:這個面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沒做好?我們四人面面相覷,都覺得非常好吃,完全沒有老闆說的問題。後來經過溝通才知道,原來在日本吃麵食的時候,如果覺得味道不錯,需要發出「哧溜」的聲音來肯定老闆。聲響越大, 說明越好吃,老闆越高興。
難怪老闆會跑過來問我們有沒有什麼問題,他是看我們吃的時候異常安靜,沒有發出吸面的聲響。後來我查了一下資料,其實在日本吃飯發出響聲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會被人鄙視。但是唯獨吃麵食是個例外。
據說在日本江戶時代(1600~1870年),日本以蕎麥為主食,蕎麥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從播種到成熟時間又比稻米短,於是成為了日本的主食。當時最常見的就是蕎麥麵,是用蒸籠來蒸,估計人們聞到了蕎麥的香氣,嘗試著吸著吃,結果發現這樣吃面,更能夠享受到蕎麥麵的美味。
當時蕎麥麵還是普通百姓的食物,食用便捷,不少人挑著扁擔擺著移動攤位賣面。百姓在勞作間隙填飽肚子,幾乎都是站著吃,急急忙忙扒拉進肚子。這樣快速的吃面方法,也會發出「哧溜」的聲音。
而流傳到現在,蕎麥麵和湯汁一起享用,吃面的時候發出「哧溜」的話才能充分領略在口中四溢的面香,也在用行動證明這面很香。老闆聽了當然心裡美滋滋了。怎麼還會鄙視你呢?
老闆說,他會主動教外國人這種吃法,讓客人不要拘謹,放心大膽地享受吸食吃法的快樂。
真心夸一句,道場的面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蕎麥麵,到現在都難以忘記。不知道是那時候太餓,還是因為真的很好吃。下次大家去白川鄉玩,不要錯過哦!在村子的最深處,很大的一座合掌屋。
看了這篇文章後,下回去日本吃麵條,記得發出「哧溜」的聲響哦,這也是對廚師的肯定,廚師一定會很高興!你也會發現麵條變得更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