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飛機上哭鬧不已,愛惜羽毛的家長該怎麼辦?

2019-10-23     陳大咖

之前有個新聞,網友們討論很熱烈,其實也不算新鮮事了,幾乎每次長假過後都會發生類似的社會事件,那就是——飛機上的寶寶哭鬧不已,該不該懟家長?

緣起10月7日晚,臨近國慶假期的句號,大家心情本來就有點不大陽光。在一架吉隆坡飛往武漢航班上,有個嬰兒哭鬧不停,其母親與旁邊的年輕情侶發生爭執。情侶喊話嬰兒母親「管好孩子」,現場火藥味十足。



孩子母親一開始解釋稱,孩子一直哭,想法哄卻沒有效果。後面越說越火,失去理智,放狠話稱:有本事你們一輩子別生孩子。(想起那個段子,淘寶的付費吵架,和武漢人吵的單子不接,因為吵不過)



這事情網友也是各有各理,互不讓步。


有人打圓場:當過媽媽的都理解這種無奈,坐飛機嬰兒哭鬧真的不好哄啊,但本來道歉一下就能過去的事,何必互懟呢。

也有人吐槽:管不了別帶著旅遊。自己又想玩,又管不了孩子,還想別人多理解。好事兒全讓你占了。

有人為孩子鳴不平:這幾年網上的風氣就是對熊孩子棒殺,甚至連小嬰兒也不放過。其實呢你出去吃飯那些喝酒猜拳吹牛的大人更吵的好不好,但是沒人敢吱聲,因為怕被揍。




工作室的妹子們都未婚未育,她們問我有什麼看法?我說,這事真的不好說,還是那句老土到不能更老土的話——互相理解。

作為一名媽媽,我想說句公道話,寶寶暴風哭泣這事真的不是每一次都能控制。哪怕像我家有米,被阿姨們一致評為天使寶寶的他也曾在不恰當的場合大哭過。2歲時我們全家參加朋友的教堂婚禮,各種神聖和優雅,就在新娘緩緩步入的時候,他忽然放聲大哭,被他爸一把提了出去,真的萬分歉意。

還有一次從瀋陽回廣州,那時有米發燒,哼哼唧唧哭鬧了幾個小時,我們全家輪流抱著他在機艙尾部走來走去,心裡當然也是很愧疚。幸好當時沒有人站出來指責,不然我也想挽起袖子和他吵一場,因為彼時我也盡力了,人的忍耐力、意志力幾乎到達了邊緣,就像裝滿水的氣球被牙籤戳中,隨時一泄如洪。

教育心理專家張怡筠曾說過,當嬰兒哭泣的時候,其實他們是在給你打電話,代表ta有些地方不舒服了,但是ta無法表達自己的訴求,只好用哭泣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道德站隊沒有什麼作用,討厭小孩的可以不生,覺得小孩無需管教的也不必洋洋自得。整個事情的根源就是——如何讓孩子在交通工具上減少哭泣(生病之類的極端情況除外)。





從2個月開始有米就開始跟著我飛來飛去,今天我來為各位家長總結幾招。

首先是機艙溫度,很多時候我們一進機場就覺得冷氣好足,喜歡穿秋褲的中國家長馬上會給孩子包得嚴嚴實實,但一上飛機可能溫度又馬上變高,加上人頭擁擠,空氣逐漸渾濁,嬰兒會感覺到燥熱。請記住測溫大法——用手摸寶寶的後頸部,如果後頸部溫暖舒適就說明合適,如果後頸部開始出汗就說明真的穿太多了,請放嬰兒一馬!

第二是,帶上奶瓶和奶嘴。機場和飛機上長時間乾燥狀態,冷氣像不要錢一樣拚命抽濕,別說寶寶了,大人都很快感覺到口乾舌燥。注意補水之餘,可以在飛機起飛的時候讓寶寶吮吸奶嘴,最好是喝點兒奶,吞咽的動作可以緩解耳壓造成的不適。


第三是,iPad大法好!玩具、iPad、繪本、安撫巾,喜歡帶啥就帶上。其實很多時候惹怒網友的不是孩子哭泣,而是大人毫無歉意、毫無作為,一切就像發生在自家客廳一樣尋常。

所以,最重要的是,請父母懂事一點。就像這一次的事件,在國外也常見。一位藝術家Shane從德國搭乘漢莎航空公司的航班前往美國新澤西州,全程八個小時的航班,自己座位前面有一個三歲的孩子,這個孩子在座椅上蹦來蹦去,發出魔鬼般的嘶吼,吸引了周圍全部人的注意力……




七個小時過去了,孩子的媽媽自始至終也只是小聲地說了一句:「寶貝你冷靜一下」,之後對於孩子的胡作非為,基本上可以說是全程冷漠。其實,哪怕是父母真的哄不好,只要你還是心懷歉意並且展露出無能為力的愧疚,其他人還是能多少理解一下。還有用心的父母會準備糖果或小禮物給附近的乘客,也可以參考一下哦。

作為一個聰明且organize的都市人,父母要靈活運用劃座的藝術。現在用小程序或者航司app就可以預留機上座位,經濟艙第一排是帶娃黃金位置,最好提前到櫃檯劃取,如果你是航司會員,免費劃取的機會會更大,跨洋航班可以提前和航司預約搖籃。當寶寶感受舒適,哭鬧也會減少。


在萬能的tb和飛豬還可以買到單次的機場休息室,給奔波的旅程一點輕鬆吧!

當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買商務艙,商務艙太上頭了,錢真是太好了。而且,買得早的話商務艙價格只是小貴一點,像有米的爺爺奶奶家在成都,從廣州飛成都的經濟艙打折時是600-800,商務艙打折是1000-1300,但享受到的是快速通道、休息室、優先登機和更加廣闊的機上空間,空姐有時也會幫著照看孩子,從這方面來說是很值的。(溫馨提醒:可以為孩子辦理一張他名下的飛行里程卡,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以後每次坐飛機都可以用來積分!)





生活,每一天都有很多不容易,指責別人,遠比幫助別人來得輕鬆。這一次的網友評論里,我對一句話印象深刻——姑娘,等你做了媽媽,你就會明白了。

不是明白以及默許帶娃的人可以隨心所欲,而是你會想起自己曾經也遭遇過的那些難關,從而變得善意。

我會想起大雨天的兒童醫院,專車司機專門打著傘下來找我們。

我會想起兒子在餐廳打翻湯,是隔壁桌的阿姨遞給我一包紙巾。

然後,我就對所有人也變得和和氣氣。善意會傳遞,會流動。

最後再透露一個抱娃絕招,在綜藝《挑戰不可能》上,一位醫生用這樣的姿勢抱娃,所有哭破喉嚨的嬰兒都在5秒鐘之內全!部!安!靜!



原來這樣的抱姿可以模擬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安全感,對於吵鬧的寶寶非常管用(3個月之前的寶寶),王力宏馬上實踐也奏效。




家有新生兒的父母們,加油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jBFI24BMH2_cNUgsA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