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童遭親媽家暴卻仍想她: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愛我們

2019-12-25   父母課堂卓越

文/一棵火樹

父母課堂(fumuketang)原創首發
遇見了孩子,就是遇見了世上最好的愛。

如果被媽媽打到皮開肉綻甚至流血住院,你還愛她、需要她嗎?

據媒體報道,陝西西安一名叫天天的男孩,經常遭受媽媽家暴,這次竟被打到住院。

小天天今年只有7歲,生長在單親家庭,和媽媽相依為命,每當媽媽心情不好就對他拳腳相加,有時還動用電線刀具等。

撩開天天的衣服,新傷舊傷遍布全身,觸目驚心,尤其胸前一道四五公分的傷口尤為醒目。

可他不喊疼,不哭鬧,有人詢問傷口的原因,他說:「這是媽媽不小心用菜刀劃傷的,她又不是故意的,現在已經不怎麼疼了。」

當他得知媽媽因為家暴他要被拘捕時,他說:

「我有點恨她,但我還是想待在她身邊,哪怕她打我,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

孩子這一番話戳得人心生疼,讓人禁不住直掉眼淚。

在孩子心裡,只要和媽媽待在一起,就還證明我是有人愛的。

生長在單親家庭,沒有爸爸,孩子得到的愛本就不完整。

對孩子而言,媽媽就是他的全世界,是他唯一的依靠,結果,他所依賴的人反而是傷他最深的人。

正如網友評論的「孩子視媽媽如生命,媽媽卻想要孩子的命。」

在想要得到的母愛面前,孩子變得卑微渺小。

日劇《mother》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父母總是以為自己無條件愛孩子,其實最初的最初,是孩子一直無條件愛父母。」

相比之下,孩子對父母的愛更純粹,更簡單,一直被無條件愛著的其實是父母。

為人父母,太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知孩子有多愛我們!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段視頻,讓人為之動容:

一對母子在通過斑馬線時被小車撞倒,孩子第一反應是去扶媽媽,見媽媽無法起身,小男孩急得去踹肇事車輛,又忙著回來拉媽媽。

孩子雖小,力量有限,卻也有他想要保護的人。

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毫無保留,而實際上孩子愛父母更是毫無保留。

前段時間,河南11歲男孩路子寬增肥救父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網友。

爸爸本是家中的頂樑柱,結果不幸患上白血病,家中唯一和爸爸骨髓匹配的只有路子寬。

為達到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低要求,瘦弱的路子寬努力增肥,紅燒肉,白米飯,只要是能下肚的統統吃進去,經常吃得直不起腰來。

狂吃增肥的過程有多辛苦,旁人是難以想像的,但為了能救爸爸,小子寬從來沒有皺過眉喊過苦,反而經常用樂觀的情緒感染生病的爸爸。

終於,3個月內他成功增肥30多斤,最終在爸爸生日這天完成了骨髓移植。

路子寬說:「爸爸一定會好起來的,放心,家裡還有我頂著。」

爸爸不在,我就是家裡的小男子漢。

你給我生命,我幫你重生。

都說父親是孩子的天,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也在盡其所能,用他瘦弱的雙臂為我們撐起一片天。

孩子愛父母的心,到底有多赤城?

主持人王小騫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她和女兒早早的對話:

早早:53歲我可以幹嘛?

王小騫:你可以做現在媽媽幫你做的所有事情,幫你洗澡,擦油……還有嗎?

早早:還陪你拉粑粑,給你擦屁股。

早早說完哈哈大笑,覺得很有意思。

孩子無心的回答讓王小騫感動到濕了眼眶。

孩子,等你53歲的時候,媽媽已經很老了,如果你願意,你的確可以為我做這一切。

詩經有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為人父母,其實從未想過讓孩子回報什麼,但孩子感激的心仿佛是與生俱來,不摻雜任何雜質,只想無條件反哺你。

都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能被孩子無條件地愛著,我們又何嘗不是幸福的?

昨天晚上關了燈準備睡覺,三歲的兒子擠到我旁邊,摸摸我的頭說:「媽媽乖,睡吧,別害怕,鑫鑫陪著你呢!」

聽到兒子像個小大人兒似的哄我,我笑出了聲,笑過之後,心裡只剩滿滿的感動。

孩子不知什麼時候把我哄他睡覺時說的話學會了,用在我身上。

當父母用生命去愛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在把父母視如生命。

維斯冠說「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

孩子的到來,讓我們嘗到了為人父母的喜悅;孩子一個小小的進步,讓我們幸福感倍增;一次對我們不經意的關心和表白,讓我們深感欣慰。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如果給孩子打分,滿分100分,你會打幾分?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段視頻:媽媽和孩子互相給對方打分。

在媽媽這,沒有一個孩子滿分,在媽媽眼中,孩子自覺性差,貪玩,自理能力差,不愛做家務……

而當孩子給媽媽打分時,卻是清一色的滿分,因為媽媽會陪我上學,給我做好吃的……

當孩子被問「你為什麼給媽媽打滿分呢?」,孩子回答「因為媽媽對我好」。

孩子對媽媽的評價標準就是這麼簡單:對我好,就可以得滿分。

相比之下,孩子想要在媽媽這裡得滿分,難度更大。

要聽話,懂事,學習好,做家務……才可能是媽媽眼中的完美小孩。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達到父母的要求,你才是我的好孩子。

父母通常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去變得完美,並說這是「為你好」。

孩子和我們恰恰相反,他們顯然對我們更寬容,更體諒。

雖然媽媽工作很忙,沒時間照顧我,但是我能理解。

雖然媽媽平時會打我罵我,但是我知道她是為我好。

因為愛,所以孩子包容了媽媽所有的不完美。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家是愛和溫暖的傳遞通道。」

顯然,孩子比父母更明白這個道理。

作家劉繼榮在《遇見世上最好的愛》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她,女兒這些天吃飯時控制不住食量,經常吃到胃痛還要求添飯。

劉繼榮聽後覺得羞愧不已,恨不得快點找女兒「算帳」。

回到家女兒依舊煩她,她終於沒忍住,對女兒大吼:「滾出去,我不想再看見你,我怎麼會生下你這個白痴!」

女兒瑟瑟發抖地問她:「媽媽,一個人殺了自己的手,會死嗎?」

原來女兒為了給媽媽削蘋果,割傷了自己的手。

在幼兒園拚命吃飯不是因為貪吃,而是因為她知道媽媽工作很辛苦,所以她要吃得飽飽的,才不會生病,會快快長高。

因為心疼媽媽,小小的人兒早早就學會了用心良苦!

父母常常責怪孩子笨手笨腳,嫌棄孩子總是製造麻煩,殊不知,每一個被父母嫌棄的孩子都在用力愛著父母。

我們常常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要求,只有達到了這些要求,他們才是「好孩子」。

而孩子,很多時候,即使我們的要求不合理,他們也盡力去做到。

因為孩子更在乎父母的情緒。

只要媽媽開心就好,媽媽開心我就開心。

家,是一個注重感受的地方。

雖然照顧孩子很辛苦,但辛苦的同時,我們也享受到了孩子帶給我們的無盡的歡樂與甜蜜。

願天下父母,都能像孩子無條件愛我們一樣去無條件愛他們,少一點要求,多一些包容,感受生命中最深的溫暖。

遇見了孩子,就是遇見了世上最好的愛。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

那麼——雙向養育家庭教育認證導師培訓班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