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非小事,處置須謹慎
拔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活,千萬不可小看這麼一下子!真的含很大的技術含量。
從適應症把控,到心電監護麻醉師待命保駕護航,到接待拔牙超級恐懼到舒適牙科。
從四手操作到十手操作(一名醫生、護士、助手、麻醉師、麻醉護士)!一個團隊合作幫患者解決拔牙恐懼和害怕!
這是以金錢無法衡量的!
一、去什麼樣的地方拔牙
不同醫院,其拔智齒價格是不同的,特別是公立口腔醫院與診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公立醫院都是參照紅本,經過物價局審批沒有自主定價權利。而民營醫院可以自主定價按照市場需求來決定價格多少。畢竟,房租、水費電費等各種費用都需要自己承擔。總不能讓民營醫院或診所喝西北風吧!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價格絕對不會太偏離市場價值。畢竟診所那麼多,患者也是在貨比三家。
二、判斷這牙是否需要拔除
拔牙是有條件的。各種身體不良狀態、慢性病、孕期經期、用藥情況都會對拔牙造成影響,乃至威脅生命。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牙齒,才建議拔除。
在拔牙前,需要通過檢查、問詢病史來評估,有的甚至需要拍片、抽血等,大概需要5~30min不等。
有臨床經驗的醫生還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主觀意願、經濟承受能力、生理承受能力等),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綜合權衡,判斷你這顆牙是否建議拔除,儘可能為你選擇一個收益最高的方案。
埋在骨頭裡很深的智齒,他會告訴你,別吃這份苦頭了,你身體也不好,這牙如果沒症狀就不要拔它。
快穿底的大牙,他會告訴你,別折騰了,要保這牙前前後後好幾千塊,效果不會太好,拔掉想其他辦法吧。
這都需要知識與經驗的積累,還有醫生的人文素養。我至少花了7年的時間學習,這還是因為學校附屬醫院的臨床實踐機會相對多。如果換成教學資源弱一些的學校,他們可能需要更長的成長期。
三、如何拔除這顆牙
1、打麻藥
注射的手法和部位都有特定講究,訓練門檻很高(都是從人身上練出來的,不是花幾塊錢買一塊豬肉就可以戳出來的)。
這個步驟存在很多風險,過敏、麻藥入血的中毒反應、暈厥、組織內血腫、針頭向組織身處帶入感染、注射針折斷,等等。
這一針下去,背後有海量的講究以及知識技能儲備,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
2、拔牙
這兩個字是無數的技巧、經驗、醫學原則的體現,恕我無法展開,也不知道怎麼寫出來才能讓大家理解。舉個例子:
一顆橫生的智齒,鉗子是搞不出來的。我可以拿出錘鑿把它劈開搞出來,也可以拿出渦輪機把它磨開搞出來,對患者帶去的影響是一樣的嗎?前者會造成患者心理恐慌,加重關節負荷,後者會帶來更高的術後感染、局部反應風險。
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關鍵在於牙醫的技術把握和對風險的控制能力。
在比如智齒:
由於智齒的生長位置特殊,導致了拔除難易不同,如智齒出現橫著長或者靠近牙神經的話,則難度會較高,一般人只需拍個口腔全景片,但相對於智齒靠近神經管的情況,還可能需要拍CT,這都很考驗牙醫的技術。
3、突發與併發症的處理
拔牙有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和併發症,醫生得自己清楚,還得讓患者清楚,最後還要有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
醫生是一個相當謙遜的群體,他們埋頭苦幹,可能還會訥於交流。他們不會主動告訴你「別看我這麼一下子,其實有多牛B」以及自己成長到今天這一步所付出的汗水和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