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數量仍在上升,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幾乎每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疫情最新進展。
小科君推薦來自丁香醫生的一篇文章,內容整理了國家衛健委官方發布和多位相關專家的疫情分析,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文末另附居家正確使用酒精的一圖讀懂,各位親轉需!
以下是專家介紹名單: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 聞玉梅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 蔣榮猛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李興旺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 孫燕榮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焦雅輝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曹瑋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 郭燕紅
1. 病毒不會在空氣中漂浮,
且在空氣中存活時間只有 48 小時
蔣榮猛:
病毒是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飛沫一般通過咳嗽、打噴嚏,它在空氣中的傳播距離有限,一般是 1 米或者 2 米。它從人體出來很快就沉降了,不會在空氣中漂浮。
李蘭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空氣中不會有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新型冠狀病毒存活時間只有 48 小時。在空氣中 2 小時以後,它的活性就明顯下降。但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濕度合適,它可以存活數天。比如說 20 攝氏度的環境,濕度 40% ,有研究表現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存活達到 5 天。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
圖片來源:央視截圖
2. 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
蔣榮猛:
飛沫既然可以沉降,周圍物體的表面,或者通過我們的手就可能沾染病毒,它會污染我們接觸到的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手、電梯按鈕、病毒會污染這上面。如果下一個人不洗手,他接觸以後揉眼睛、摳鼻子,病毒可以通過接觸的方式傳播。
3. 病毒變異機率較低
邱海波:
冠狀病毒是單鏈的 RNA 病毒,相對來講比較穩定,它可能會變異,但是和流感病毒相比變異機率比較低。流感病毒幾個月會發生變異,冠狀病毒變異的機率比較低。但是我們仍然要警惕它是不是會發生變異。
4. 新型冠狀病毒
全國確診病死率為 2.1 %
焦雅輝:
截至到 3 日晚 24 時,全國確診病例的病死率為 2.1 % 。
其中湖北省 3.1 %,武漢市 4.9 % ,湖北省死亡病例占全國 97% 。除湖北省外,其他省病死率 0.16% 。
5. 未發現寵物和人互相傳染情況
蔣榮猛:
目前研究顯示,冠狀病毒有50多種,四個屬,可以感染到很多動物,但這之間有物種屏障,並非隨意相互感染,能感染人的只有7種,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有寵物感染病毒,傳染給人,也沒發現患者感染,傳染給寵物。
6. 目前未發現
通過糞-口方式傳播的病例
蔣榮猛:
雖然從一些患者糞便當中發現了病毒核酸,但是目前還沒有分離到病毒,進一步的情況還需要觀察。我們所謂的糞-口就是糞便污染了水,或者污染了食物,人把這個水喝進去或者把食物吃進去,造成傳播,這叫糞-口傳播。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病例。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
蔣榮猛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7. 不主張沒有病的人吃藥
張伯禮:
在目前家裡儲點什麼藥品跟吃什麼藥這是兩個概念,我們不主張沒有病的人吃藥,或者說用點什麼藥來預防,因為現在沒有合適的藥來預防。
8. 平時不需要戴手套
李蘭娟:
直接接觸污染物時,才要戴手套。平時不需要,勤洗手就行。
9. 在武漢市區有必要保持 1.5 米距離
李蘭娟:
在公共場合,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為宜。在武漢市區,有必要保持 1.5 米的距離。
10. 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兒童也不例外
蔣榮猛:
從目前總體來講,兒童也是易感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新病毒,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兒童總體來講感染以後病症比較輕,但並不意味著兒童不易感。
11. 如何鑑別感冒和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顯示,新冠肺炎以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
李蘭娟:目前早期的症狀非常相似,新冠肺炎患者有的發燒、有的乾咳,有的呼吸道症狀,發燒以後乏力,甚至有的還有點消化道的症狀。要鑑別的話,最重要的就是咽拭子取樣,做個病毒的檢測。
12. 確診病例絕大多數是輕症
焦雅輝:
首先我想強調一點,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患者絕大多數是輕症。大家不要因今天(2 月 4 日)發布會主要談的重症患者救治,就認為我們患者當中都是重症,產生恐慌或恐懼,這一點是想跟大家傳遞的一個信號。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焦雅輝
圖片來源:媒體截圖
13. 康復期和出院患者沒有傳染性
邱海波:
從臨床經驗來說,康復期的病人沒有傳染性,出院的病人沒有傳染性。康復期和出院病人經過了兩次核酸檢測陰性,沒有病毒複製了。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同時自身產生抗體,就能抵禦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這種抗體雖然不是終身的,但在半年或更長時間感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很小。
14. 無症狀感染者傳播力較弱
李興旺:
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比如講發熱乏力等,但是做咽拭子檢查,核酸檢測是陽性的。
目前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是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更多地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無症狀感染者病情偏輕,病毒量相對少,因此在傳播能力上可能會弱一點
15. 未接觸感染者 偶爾咳嗽不必恐慌
李興旺:
未接觸感染者偶爾咳嗽兩聲不需要恐慌。在傳染病診斷上,除了關注臨床症狀,更多的要關注流行病學表現。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李興旺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無症狀感染者多是在和病人接觸較多的情況下發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較明顯。因此如果沒有接觸過感染者,偶爾咳嗽一下,沒有必要恐慌。
16. 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公布: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 分鐘、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17. 全國統一最新出院標準
郭燕紅:
目前標準為:體溫正常 3 天以上,呼吸道的症狀明顯好轉,胸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的核酸檢測呈陰性。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
郭燕紅
圖片來源:中新網
18. 一到兩個潛伏期內會出現疫情拐點
聞玉梅:
隨著病毒傳播,人類會出現免疫,病毒的致病能力就會下降。病毒的感染者得到控制後,可預見的在一到兩個潛伏期間,出現拐點。(新冠肺炎病毒的潛伏期為 1~14 天,一般為 3~7 天)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
聞玉梅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展的拐點主要有以下兩個特徵:一是新發的疑似感染病例下降;二是確診的發病患者數量下降。
鍾南山:
目前採取的舉措有效阻斷傳染源,大大減少二代、三代傳染。此次疫情有望在未來 10 天至兩周左右出現高峰。但仍需加強防控,不可放鬆警惕。
速看!使用酒精消毒的正確姿勢
(製圖:看壹周·蘇州廣播電視報)
編輯:銘銘
本文編輯自:丁香醫生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