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同事眼中的「拚命三郎」,一心撲在煤制油上,從技術人員成長為技能大師,被稱為伊泰煤制油的「拓荒者」。親自主持和組織了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16萬噸/年煤制油示範項目、伊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120萬噸/年精細化學品項目等多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建設與運營,曾先後榮獲2011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鄂爾多斯市中青年科技創新獎,被授予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2014年「鄂爾多斯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聘為內蒙古石油化學工業協會專家庫專家及鄂爾多斯市科學技術專家庫專家委員。
他就是齊亞平,1986年7月畢業,開始從事化工行業,先後任職於中石油寧夏石化公司、內蒙古天野化工集團和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現任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正高級工程師。今年是齊亞平從事化工行業的第34個年頭。時光如琢如磨,將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青澀學子,從最初的普通操作人員打造成了技術領域的創新人才、企業管理的高級人才。那麼,齊亞平這34年來是如何繪就人生藍圖的呢?讓我們一起追溯他的足跡。
多年前,當煤炭行業還處於「黃金十年」發展期時,內蒙古伊泰集團已開始探索跨入煤化工這一全新領域。從「賣炭翁」向「賣油翁」華麗轉身,是內蒙古伊泰集團的一個夢想,而齊亞平則是踐行夢想的工程師。
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創立於2006年3月,公司16萬噸/年煤制油示範項目是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的延伸。2006年7月,齊亞平進入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一職,參與16萬噸/年煤間接液化工業化示範過程建設一直到正常生產運營,分階段管理過建設安裝工作、生產原始開車、日常生產管理及公司全盤工作。項目於2006年5月奠基,2007年4月全面開工建設,齊亞平作為煤間接液化產業化示範項目的重要學術骨幹和負責人,主持完成了伊泰16萬噸/年煤制油裝置生產準備大綱的編制、總體試車方案的編制等工作。指導並組織了項目工藝方案的制定、工藝設計和招標等多項重要技術工作,在項目的生產以及技術等方面貢獻突出;組織研發團隊相繼成功完成費托合成工藝技術、費托合成系列催化劑技術、漿態床反應器技術、費托合成水的工藝技術等五十多項成果轉化並通過不斷優化工藝指標最終實現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的成功。
示範項目在齊亞平的管理指導下,2009年3月20日首次投料試車成功產出合成粗油品,2009年3月27日順利產出我國煤間接液化工業化第一桶合格成品油,打通了工業化示範全部流程。「示範項目2010年6月正式實現滿負荷生產,是我國『十一五』煤炭深加工五大示範項目中第一個完全達標達產項目,標誌著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間接液化成套工業化技術完全獲得成功。」採訪中,齊亞平告訴記者,2013年至2018年,示範項目連續六年均超過設計產能16萬噸/年,最高達產20.2萬噸,成為在國內唯一實現盈利的煤制油項目,裝置始終保持在「安、穩、長、滿、優」運行狀態。
任何成功絕非偶然,齊亞平坦言,自己上學和工作業餘時間,讀了許多石油化工的書籍。《石油化工企業電氣設備及運行管理手冊》、《煤基合成化學品》、《中國煉油技術》這樣的書籍,每一本他都讀了不下三遍。「自己閱讀的書也不限於「設備」,既有工藝、電氣、儀表等化工專業類書籍,也有管理、哲學等人文社科類書籍。」齊亞平說,他喜歡將書中精要內容抄寫下來,這麼多年來,抄寫的筆記本少說也有20多本了。另外,他還始終堅持學習工藝流程圖,學過的流程圖摞起來足有一米多高,上面密密麻麻的彩色線條和圈圈點點的記錄,無聲訴說著他的辛苦與付出。「活到老學到老」於多數人而言,只是說說而已,但是齊亞平卻始終堅持與書為伴,在學習中實現著自我的砥礪提升。齊亞平擔任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之後,由於白天正常工作時間總是忙於處理各種日常事務,所以他常常利用晚上時間簽批各種文件,還會針對近期裝置運行存在的問題,研究學習相關資料。夜晚,辦公樓的燈一盞盞熄滅,但是最後熄滅的往往就是齊亞平辦公室的燈。
一直以來,齊亞平都把「爭第一」當作自己團隊的目標。在實現這個目標過程中,他憑藉自身紮實的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帶領大家創新性地解決了許許多多問題。在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工作期間,他帶領團隊先後解決了氣化變換爐入口換熱器堵塞及泄漏問題、空分分子篩出口空氣CO2超標問題、凈化氨精餾塔腐蝕泄漏問題、合成過濾管泄漏等一系列問題,完成合成大修工藝交出及開車方案調整、渣蠟過濾改造和催化劑置換周期調整等優化項目,這些項目每項都為公司挽回損失或創造效益上千萬元。
2017年,齊亞平擔任內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一職,全面負責伊泰120萬噸/年精細化學品項目的試車、試生產工作。他攻關解決了制約項目開車的技術、工程等諸多難題,全方位排查、預防安全隱患,從2017年6月8日首台水煤漿氣化爐投料成功,到7月7日加工裝置產出合格化學品,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項目從試車到試生產的安全、順利過渡。此外,齊亞平還十分關心產品效益問題。他主持完成了F-T合成柴油調和項目,為伊泰清潔柴油進入北京市場奠定了基礎;經過調整產品結構,促使公司從以油品銷售為主,向銷售煤基合成蠟、液體石蠟、穩定輕烴等化工品轉變,每年為公司增加效益約1億元以上;在沒有新增投資的情況下,提出設計構想,生產出了高正構液體石蠟和穩定輕烴,極大地提升了公司贏利能力。在煤間接液化技術的創新方面,齊亞平主持公司完成 7個項目通過科技查新,其中「煤間接液化費托合成工藝優化升級與研發項目」、「費托合成水綜合利用項目」和「煤間接液化費托合成鐵基催化劑性能測試與油品產量提升研究開發項目」3個項目已在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獎勵服務中心進行了科技成果登記,項目的研究成果得到自治區政府和外界的一致認可。
2018年,齊亞平任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一路走來,他就像一名工匠,裝置就是他的作品,通過認真打磨作品上的點點瑕疵,再專心配以雕飾,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令人稱讚的精品。從業34個年頭,經過長期不懈的嚴格訓練,為伊泰打造了一支專業的煤制油操作、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截至目前,已經培養鍛鍊出一支1000多人的煤化工專業隊伍,正是這一團隊,完成科技成果轉化41項、重大技術改造23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39件、發明專利6件,持續完善了煤間接液化制油技術的研發及工程化應用成果。
齊亞平告訴記者,下一步,按照國家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伊泰集團在內蒙古、新疆等煤炭富集區,開始著手煤炭間接液化的商業化示範。目前正在規劃建設3個示範項目,即位於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大路鎮的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2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位於新疆伊犁的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煤制油示範項目和位於烏魯木齊甘泉堡的伊泰新疆能源有限公司200萬噸/年煤制油示範項目。上述三個項目建成後,伊泰集團將形成煤礦—煤制油—石油化工延伸加工一體化的年產640萬噸以上規模的煤制油及精細化學品產業鏈。
未來,我們相信,齊亞平將會帶領他的團隊,劍指伊泰乃至中國煤化工事業新的更大的輝煌。
鄂爾多斯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