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對如何解決民營經濟所面臨的困難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三個沒有變」:第一,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第二,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第三,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比如保護產權、金融服務、弘揚企業家精神等。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彆強調:「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了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這也給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從具體的角度來看,當前解決民營企業的發展也反映出了很多問題,具體的解決方案如下:
(一)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1.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而且要簡明易行好操作,關鍵是要增強企業的獲得感。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深化增值稅改革,今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並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據有關媒體報道,2019年減稅降費有可能達到近2萬億元,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築業都將從中獲益。
2.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現在,我國開辦企業越來越容易,我們對小微企業、中小企業的稅收起征點也在不斷提高,而且對營業收入10萬元以下的企業都是免徵企業所得稅的。顯然,這些政策對發展小微企業和中小企業是非常有幫助的。
3.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穩定繳費方式,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在實際調研中,很多企業提出我國社保繳費名義費用比較高,對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的兩會上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部署,我們也要相信下一步相關的主管部門,如人社部會出台更進一步的細化政策。
4.要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範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由於監管不到位,有些「紅頂中介」成為部門的變相創收工具,對企業收取過高中介費,有些甚至超過投資總額的10%,且服務差、耗時長、手續繁瑣,讓減政放權效果大打折扣,也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客觀來講,經過近幾年對企業的減稅降費,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也是常談常新的問題,是當前民營企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難題。解決該難題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舉措:
1.改革和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把銀行業績考核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掛鉤。銀行是一個經濟組織、經濟機構,與一般的企業一樣,它要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實際上,銀行給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貸款成本是很高的。在此之前,銀行需要進行詳細的調查,因此每收回一批貸款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銀行更願意貸款給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因為他們的收入、信用等都有保障。從2018年開始,銀保監會專門提出對各個銀行進行考核,要求1/3的新增貸款要給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這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考核就像是一個指揮棒,一旦考核的標準變了,銀行的政策就會發生變化。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高度重視,但有一些技術性和操作性的問題,包括銀行如何有效落實國家的各項政策仍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2.擴大金融市場准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的作用。目前,我國企業的融資結構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通過銀行信貸的渠道來獲得貸款。但在西方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主要是以直接融資為主的,直接通過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等途徑借款。所以,出台這條政策是想讓企業不管是通過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的途徑,都能有更多的渠道獲得相應的資金。
3.對有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民營企業,有關方面和地方要抓緊研究採取特殊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避免發生企業所有權轉移等問題。事實上,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此措施。自2015年股市風波以來,很多企業把自己上市公司的股權作為質押向銀行貸款,這裡就出現了風險平倉線。因為隨著股價下跌,股權的價值也會不斷縮水。比如,某上市公司將價值10億元的股票或股權值作為抵押品向銀行貸款。銀行若按照50%股權的資產貸款,10億元的股票能夠貸到5億元資金。但是,股票或股權的價值是隨著市場波動而變化的,如果一年之後股票價格下跌一半的話,銀行所持股票也會下跌一半。如果股票持續下跌,銀行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回來。所以,銀行和企業簽訂股權質押協議的時候會有風險平倉線。也就是說,當股價跌到一定水平的時候,銀行就要強制平倉,股票全部就歸銀行所有,股票所有權也不再屬於企業自身。
假使銀行與上市公司在簽訂貸款協議的時候設置了平倉線為50%,如果企業的股票價格跌破一半了,銀行也可以強制平倉。但是,一般企業不會把全部的股權值或股票抵押給銀行,這裡面就存在企業所有權轉移的風險,尤其是在股權市場和證券市場不斷下跌的情況下,風險會更大。2018年以來,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風險補償股權基金,採取用短期融資的手段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4.糾正一些政府部門、大企業利用優勢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營企業款項的行為。實際上,這是解決民營企業資金流動性困難的一個很重要的政策。比如,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有民營企業做了公共工程後需要到期還款,但有些地方政府拖欠不還,造成民營企業資金流動困難。201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對支持和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方面,共有四條政策值得大家注意:
1.在市場准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這條政策主要是針對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准入、審批許可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來說的。比如,很多時候一些招投標的主體、地方政府容易把國有企業、中央企業當做「親兒子」,把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當作「非生子」,或者不那麼「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的經濟主體都應該享有公平的環境,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為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打造一個相對寬鬆的競爭環境。
2.要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一直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實則是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相互參股的過程。國有企業中的一些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出資參與到公有制企業或國有企業的股權當中,可以激發國有企業的積極性。
3.要推進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清理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政策文件。比如,能不能讓那些優質的民營企業參與到電信、交通能源、鐵路等方面的建設當中來,讓他們也能夠獲得市場訂單,以此來促進他們的發展。
4.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目前,有些國有企業、中央企業在某些領域裡處於壟斷地位,令民營企業沒有市場空間。所以,我國下一步要持續推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執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為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中國國藥集團有限公司的混改案例就是一個典型。國藥集團是一家處於完全競爭領域的中央企業,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實施股權激勵、收購控股民營企業,從經營業績和產業布局看,混合所有制貢獻突出。在成功引入復星醫藥成立國藥控股後,公司的醫藥商業在全國範圍內突飛猛進,目前已成長為最大的國內醫藥企業,也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1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要求落到實處,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家成長,不能成為掛在嘴邊的口號。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勢如破竹,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傾向,好像政府官員跟民營企業家聚餐等就是不對的,所以我們的政府官員不敢跟民營企業家打交道,唯恐躲之不及。事實上,只要是在政策法規允許範圍內,官員、政府幹部應該更多地跟企業家溝通信息,切實關心企業家的困難,看看能否幫忙解決。
2.要求領導幹部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線、把好分寸,並不意味著領導幹部可以對民營企業家的正當要求置若罔聞,對他們的合法權益不予保護,而是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從客觀上來說,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官員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的時候,存在一些不正當的利益交換,即「權錢交易」。比如,前鐵道部的部長劉志軍與山西女商人丁書苗之間就是一種典型的權錢交易。因此,我們的領導幹部在與民營企業家打交道的時候,一定要守住黨員幹部的底線、把握好分寸,這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中提出的,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3.對支持和引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創新發展方面的工作情況,要納入幹部考核考察範圍。
4.要加強輿論引導,正確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對一些錯誤說法要及時澄清。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不正當的言論。比如,國進民退,或者所謂的「拋棄民營經濟論」。反之,也有一些觀點可能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拋棄國有企業論」。總之,這些說法都是不準確的。實際上,我們的政策方針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支持、引導、鼓勵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因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另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支持、引導、鼓勵非公經濟發展,因為這是促進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五)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這條政策裡面主要有四個要點,具體如下:
1.紀檢監察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有時需要企業經營者協助調查,這種情況下,要查清問題,也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保障企業合法經營。現實中有很多案例,比如某地的市委書記被「雙規」或留置調查,之前他可能跟一些民營企業家有一些交往,那麼紀委和監察機關會召集這些民營企業家進行調查,調查時間有時長達一個月。可以想像,一個月的時間會讓這些企業錯失很多投資機會,導致一些交易無法順利完成,而且對企業的聲譽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更甚的是,有時候法院還會凍結民營企業的資產。所以,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出台了上述政策。
2.對一些民營企業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不規範行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按照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處理,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輕裝前進。企業家有一種說法叫「原罪」,即在企業剛開始經營的時候,很多企業會通過一些灰色地帶或其他途徑,依靠遊走於法律邊緣或打擦邊球的手法獲得第一桶金。至今,這些資產可能已經過去二三十年,如果我們現在還在追究當年企業第一桶金的來源的話,就有可能損傷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因此,中央提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
3.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制度,加快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保護私有財產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是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規律的,正所謂「無恆產者無恆心」。
4.要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了辦案組,專門對張文中和顧雛軍的案件進行審查監督。2000年左右,張文中和顧雛軍都是著名的民營企業家。張文中是物美集團的創始人,後因涉及財產糾紛問題被抓。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經過再審之後,判定張文中無罪,可以說是「遲到的正義」。而顧雛軍最初被判了三項罪,最終經過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兩項罪名不成立,改判為五年。這裡面有一個悖論,因為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來臨前,顧雛軍已經服刑十年。對此,國家提出可以對其進行補償。但是,企業這麼多年的損失由誰來賠償、如何賠償呢?可見,如何保護企業家的私人財產以及合法權益,是當前解決好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恢復他們的投資信心、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對新一代的民營企業家發出了號召:「新一代民營企業家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人艱苦奮鬥、敢闖敢幹、聚焦實業、做精主業的精神,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優。民營企業還要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FvXi2wBvvf6VcSZiLW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