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對康有為的評價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這句評語一度讓人豎起大拇指,前句是出自《左傳》中的「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後句則是出自《論語》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而兩句的最後一字連起來即「有為」,是康有為的名字。
眾所周知,康有為參與了戊戌變法,甚至是主要人,其聯合了各省應試舉人1300餘人,聯名請願,發動「公車上書」,雖然光緒帝並沒能看到,但康有為還是成功的引起了光緒帝的注意。
光緒二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了康有為,並且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讓其籌備變法事宜。也正是在康有為的幕後主持下,光緒帝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不過變法失敗了,八月初六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幽禁了光緒帝,並下令逮捕維新人士。
戊戌六君子後於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被處決,康有為腳底抹油早已逃向了日本,途中還不忘發表公開信,稱慈禧太后為「偽臨朝」,幽廢光緒帝為「罪大惡極」,表示要「奉詔出外求救」。
不過康有為到日本,對革命黨人避而不見,表示自己奉有「密詔」,不便會客,1899年,康有為從日本外務省那得到了旅費,從而離開日本,先後去往了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雖然是逃亡生涯,康有為的生活卻過得十分滋潤,就算提倡過「一夫一妻制」,康有為的身邊可少不了美妾。而這人確實是有學問的,說的話也漂亮,在外面常常說要「救國」,將「忠君」和「救國」聯繫起來,把光緒帝和變法聯繫起來,因此也頗有號召力。
他還向海外的華僑說自己帶有光緒帝寫給他的「衣帶詔」,上面寫有「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等語,事實上這衣帶詔是光緒帝會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時寫給楊銳的。
康有為認為楊銳已死,死無對證,他並靠此招搖撞騙,斂了不少財,而且康有為在海外成立「保皇會」等會,入會也都是要繳會費的,如「保皇會」的條例中就明確規定,入會者每人每年需繳會費2美元。
海外華僑心繫中國,願意為國家出一份力,也就交了,據了解,康有為流亡海外16年,一共建立了11個國家級總會,分會103個,登記在冊的會員就有百萬人。嘿,康有為雖然不能回到國內,但在國外,靠著這些會費以及海外華僑的資助,日子過得也是逍遙快活,帶著美妾遊山玩水。
為什麼海外華僑會心甘情願的資助康有為?還是因為康有為確實參加了戊戌變法,並且康有為的三寸不爛之舌,常常說的心繫中國的海外華人心胸澎湃,另外他的弟子梁啟超,名聲也不低。
梁啟超對他的評價是:「先生是最富有自信力的人,他所堅持的主義,無論任何人都不能搖動。在學術上是這樣,做事情也是這樣,從來不肯為了做事而讓自己的主義有所遷就,但卻每每曲解事實來遷就他的主義,所以批評先生的人,總是說他武斷、執拗、專制。」
1904年,康有為逃亡到了瑞典,準確來說是遊玩到了瑞典,瞧見了一座漂亮的小島,後花費了28000克朗買下小島,並且又花費8000克朗在島上建立起了中國式園林,取名「北海草堂」,這筆開銷共計是36000克朗,相當於現今的150萬。
1913年,慈禧已逝,清朝已亡,康有為結束了周遊各國的行程,返回到了國內,十年後,康有為遷居青島匯泉灣畔,購宅居住,題其宅為「天遊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CMoJXUBeElxlkkaLX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