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縣,自古為冶鐵重地,現為河南最年輕的縣

2019-09-27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東部內陸、黃河中下游,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大部屬「古九州」之「豫州」,簡稱「豫」。河南,歷史上因大部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其為我國早中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又有「中原」「中州之稱」,是中華文明和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底蘊極為深厚,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眾多的名城、古縣,如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就為我國「八大古都」之四,而洛陽更可與西安比肩。現在,河南省轄十七個地級市,共107個縣(含一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這107個縣中千年古縣眾多,建國後所設的縣僅五個,分別為淮濱、社旗、台前、義馬及舞鋼共三縣二縣級市,其中縣級舞鋼市為河南建制時間最短、最年輕的縣。

舞鋼市域歷史悠久,為建國後隨著舞陽特厚鋼板廠的興建而逐漸興起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舞鋼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伏牛山東部余脈與黃淮平原相接地帶,其原為舞陽縣地,現為河南省縣級市,由平頂山市代管,總面積645.67平方公里,人口32萬。

春秋戰國時期,舞鋼市域先屬楚後屬韓,戰國時為韓國合伯邑,此時舞鋼已為冶煉要地,有「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陽、合伯、鄧師、宛馮」之說,「合伯寶劍」為戰國之名劍。秦朝時期時置柏亭,兩漢時為汝南、南陽兩郡交界處,市域東屬汝南郡西平縣,西屬南陽郡舞陰縣,後現為屬西舞陽縣、北舞縣,唐朝時屬舞陽縣,為舞陽南境。自唐至建國初期,舞鋼市域均為舞陽縣地,曾隨舞陽縣隸屬於許州、潁昌府、裕州、南陽府等。

建國初,舞鋼市域仍為舞陽縣南境,隸屬於許昌專區。1970年,國家開始於此建舞陽特厚鋼板廠,河南省為此成立了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1972年設立平舞工區,1973年成立舞陽工區辦事處,為河南省政府直轄單位,轄區為原舞陽縣南境,此為舞鋼行政建制之始。1977年,舞陽工區辦事處撤銷後轄區劃歸平頂山市,隨後平頂山市成立舞鋼區。

舞鋼區成立後於1979年至1982年間曾劃歸許昌地區,此外一直隸屬於平頂山市,直到1990年撤區設縣級舞鋼市,為河南省縣級市,由平頂山市代管,此為舞鋼為縣之始,也成為河南省最年輕的縣。舞鋼冶鐵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冶煉文化,建國後更是因鐵而設因鋼而興,現被評為「中國冶鐵文化之都」,也有著我國著名的以冶鐵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中國(舞鋼)冶鐵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