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孩子非常幸福,不僅從小衣食無憂,更是有很多電子設備陪伴自己的成長。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設備幾乎出現在了每個家庭,也幾乎成為了每個孩子課餘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工具。
我們不能否認電子設備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也不能否認,電子設備如果使用合理,確實能夠幫助孩子豐富知識面、獲得課外知識的積累。即使是玩遊戲,也能幫助孩子和同齡人尋找共同語言、建立良好的交際關係。
但是讓人遺憾的是,現在的大部分孩子過分依賴於電子設備,甚至沉迷於遊戲中難以自拔。不管是在茶餘飯後,還是在周末節假日,我們經常看見孩子長時間捧著手機。家長普遍表示,讓孩子玩手機是讓他們保持安靜的最好方式。在有些情況下,家長為了減少煩惱,甚至會主動提出讓孩子玩手機。
很多家長不以為意,認為大家都這麼做了,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便也無妨了。然而,當孩子的心思都被電子設備捆綁的時候,已經開始跟其他孩子拉開差距。同樣先天條件的孩子,沉迷手機和合理使用手機,20年後判若兩人。
一、性格上
小時候沉迷於手機的孩子,缺少了很多跟家人溝通的機會。當長時間把精力放在遊戲上時,他便會變得不願說話,也不願意跟長輩們溝通、做遊戲。時間久了,更容易變得內向。
而那些能嚴格控制時間的孩子,在小時候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體驗生活和童年的樂趣,比如進行親子活動、鍛鍊身體、參觀博物館等地方。這些孩子大多性格開朗、善於結交朋友。
二、個人能力上
沉迷於手機的孩子,只會想著遊戲和動畫的情節,這些對於孩子的提高是有限的,因為它們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和嘗試。我們發現,當家長和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任務的時候,這些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辦事效率不會太高。
而那些自律或者被父母嚴格教育的孩子,不僅能夠在生活中進行更多的嘗試,還會在挫折中磨礪自己的意志,不斷獲得成長。當你的孩子在遊戲中哈哈大笑的時候,其他孩子可能已經練了一手好字、學會了獨立做家務、幫爺爺奶奶乾了一會農活,這些生活的經歷對孩子的促進作用遠大於電子設備。
三、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當孩子沉浸在動畫中的時候,他的大腦幾乎是不進行思考的。長期沉迷遊戲和動漫,孩子還可能變得思維遲緩、不愛動腦筋。
而其他孩子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摸索生活中,比如幫爸媽做一些家務、看看課外書籍、嘗試一些手工製作等。這些孩子不僅動手能力得到了鍛鍊,往往還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興趣和激情,更是有著一定的探索慾望,實踐經驗和大量知識的累積也會幫助孩子擁有更好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如何幫助孩子戒掉沉迷手機的習慣,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自己做好榜樣,嚴格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很多家長回家之後很少陪孩子說話,而是自顧自看電視、玩手機和玩電腦。孩子便開始模仿,之後慢慢沉迷其中。
2.多陪伴孩子。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是因為實在無事可做。在完成作業之後,孩子想要跟爸媽做一些遊戲,但是爸媽卻沒有時間。對於孩子而言,手機是他唯一的精神寄託。
3.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親子活動。在周末和節假日,經常陪家人和孩子出去走走,比如海洋館、科技館、博物館、少年館,這些地方都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當孩子對知識開始感興趣的時候,自然會慢慢降低對遊戲的興趣。同時這還能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變得開朗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