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布達拉宮既是藏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既是一座建築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鐵證。然而,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類似於布達拉宮的建築?考古資料表明,在四川和新疆各有一座,不過如今已成遺址。
海拔3700米。占地總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
依山壘砌,自山腳而上,直至山頂。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
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屋頂和窗檐飛檐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內部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形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
這就是布達拉宮了!它是動態的,因為它始終以飛翔的姿態,在山巔之上占領著所有的視野,讓寧靜與莊嚴翩然而至人的內心;它也是靜默的,巋然在人世與天堂的十字路口,靜默如佛,俯瞰眾生。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有三座九層樓宇,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吐蕃王朝滅亡,遭戰亂破壞,後經歷代增建,才有了今天的規模。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因與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歷代達賴喇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因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宗教等意義。既是藏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既是一座建築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鐵證。然而,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類似於的布達拉宮建築?考古資料表明,在四川和新疆各有一座,不過如今已成遺址。
先說位於四川的。雅江縣隸屬甘孜州,位於甘孜州南部,東鄰康定縣,南界涼山州木里縣,西南靠理塘縣,北連道孚縣、新龍縣。地處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區,地勢北高南低,西南部是極高山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屬於康巴藏區。
郭崗頂遺址
雅江,藏語名「亞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雅礱江重要渡口之一,建制縣時也曾以河口命名,後更名雅江,是因其縣治所處位置在雅礱江邊而得名。東漢時,這裡為白狼國地。
西俄洛鎮,雅江縣下轄鄉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0公里,系康巴文化的核心地帶之一。2012年,考古學家在西俄洛鎮郭崗頂遺址,發現了一批重要文物。郭崗頂海拔3850米,在渾圓起伏的山崗上,也是一座矗立了千年的遺址。當年7月在這裡發現的文物是一批陶俑,為唐代白狼國文物,是目前已知的關於白狼國唯一的一批文物,陶俑栩栩如生,它們多是微笑的,有男性形象也有女性形象,都是杏仁般大眼睛,明顯受到吐蕃和唐代的藝術影響。
白狼國陶俑
陶俑反映了9世紀白狼人的生活狀況,有一部分髮飾類似吐蕃人髮飾,考古學家據此判斷,當年的白狼人明顯受到吐蕃人的影響,而白狼國亦為吐蕃所滅。白狼國是東漢時的一個小國,與東漢王朝關係十分融洽。東漢王朝曾派出使臣拜訪白狼國,並給缺鹽地區的白狼國帶去了珍貴的鹽巴和生活生產物資。白狼王親自寫詩表示感謝,這就有了歷史上有名的《白狼王歌》。《白狼王歌》共44句176個字,其中有90多個字與現代納西語相同或相近,說明白狼人可能是納西先民。
再往前推的歷史,我們在以前的文字里介紹過,即白狼人可能出自以白狼(犬)為民族圖騰的獫狁族(即犬戎),但還有一種說法:白狼人亦可能起源於青海省果洛地區,因為果洛在藏文中的意思,與西俄洛的「俄洛」在藏文中的意思是一樣的。
白狼國陶俑
傳說,第二個布達拉宮的選址就在郭崗頂。如今走近遺址,仍可見到殘磚散落一地,傲立在風中的殘牆分明還在見證著這裡曾經的輝煌,只是人們已經不知道,這高高山崗上的殘磚斷垣因何而興因何而衰。「第二個布達拉宮」的秘密,依然靜靜等待著專家們在將來的開啟。
米蘭古城遺
另外一個「布達拉宮」的遺址在新疆。位於若羌縣城東80里處,為人們熟知的米蘭古城遺址。在遺址中,有一座夯土建築被稱為古戍堡,是土谷渾人的傑作。據《新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唐初這一帶原是吐谷渾部落活動的地區,公元638年吐蕃贊普棄宗弄贊發兵攻打土谷渾,土谷渾敗逃青海北部,這一帶遂為吐蕃勢力統轄。
古戍堡是米蘭古城遺址里一座較有代表性的建築物,位於新甘公路的要道上,南北寬約56米,東西長約70米,呈不規則正方形。城垣為夯土築,夯土層中夾有紅柳枝,夯土層上用土坯砌成,西牆有兩段寬達5—6米的缺口,可能是古戍堡城門。1973年,新疆考古工作者發掘了這處遺址,發現其北部為一階梯形大土坡,自低凹處至戍堡北牆依坡蓋屋,屋為平頂,不見門洞,其構造形式類似西藏布達拉宮。
米蘭古城遺
與真正的布達拉宮相比,郭崗頂與古戍堡雖然顯得微不足道,但同樣見證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的文化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曾在我國古代文明史上有過輝煌燦爛的創造。(文|路生)
參考資料:陳韻鸚《觸摸西藏》;郭崗頂遺址、米蘭古城遺址相關新聞報道。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3jY-W4BMH2_cNUg8g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