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系吃緊 鄭永剛的「最後一戰」能否功成

2021-04-21     大摩財經

原標題:杉杉系吃緊 鄭永剛的「最後一戰」能否功成

杉杉系掌門人鄭永剛最近恐怕有點「煩」。

杉杉集團以服裝起家,後轉型進軍新能源鋰電池等多元化產業,並涉足金融投資,在資本市場頻頻出擊。但幾年折騰下來,杉杉系的潛在風險亦在累積。

杉杉系核心上市平台杉杉股份(600884.SH)月初發布的2020年業績大幅下滑,受鋰電池毛利下滑、充電樁業務萎縮、服務業務虧損等影響,去年杉杉股份營收同比下降5.35%至82.16億元,凈利同比下降48.85%至 1.38億元,更出現十年來首次扣非後利潤虧損。

急於提振業績的杉杉股份在去年以7.7億美元收購LG化學的偏光片業務(今年2月完成交割)。不過,這部分被光電大佬LG化學「拋棄」的業務,盈利周期能持續多長仍有爭議。

除此之外,杉杉系與中靜系圍繞徽商銀行股權的糾紛近日也出現新情況。2019年鄭永剛欲接手中靜系持有的股權入主徽商銀行,但此後與中靜系陷入長久的糾紛,接近兩年里雙方仍陷在焦灼狀態中。經過多次互訴,4月6日,杉杉股份公告,稱杉杉集團持有的杉杉股份2.48%的股份因中靜系訴訟被凍結。

杉杉系吃緊

杉杉集團從服裝起家,近年來多元化擴張迅猛,已成為跨新能源科技、時尚服裝、醫療健康、貿易物流、旅遊休閒、金融投資等產業於一體的多元化產業集群。

杉杉集團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業績表現不佳,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8%至115.71億元,歸母凈利同比大幅下降25%至4.42億元。2017-2019年,杉杉集團營收分別為205.58億、204.18億、208.96億元,歸母凈利分別為3.16億、1.94億、6.75億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杉杉集團資產總計434.46億元,負債總計237.25億元,其中有息負債規模約在165億元左右,包括短期負債89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0億、長期借款24億、應付債券41億,但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約24億元,顯示短期流動性壓力較大。

上市25年的杉杉股份是杉杉集團的核心上市平台。新能源鋰電池是杉杉股份的核心主業,充電樁、儲能、服裝則是非核心業務。鋰電池業務去年受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毛利下滑,非核心業務則在去年業績大幅下滑,也導致杉杉股份業績暴跌。其中, 受疫情影響,充電需求大幅下滑,杉杉股份充電樁業務一年虧損9217萬,相比上年虧損擴大接近6000萬;同時疫情也導致服裝業務大幅下滑,當年虧損5039萬,相比上年虧損幅度擴大超過4600萬。

與此同時,2020年杉杉股份近十年來首次出現扣非虧損,不得不大筆賣出寧波銀行和洛陽鉬業股權維持住帳面盈利。

除了變賣資產的財技,鄭永剛還試圖通過收購為杉杉股份帶來新的業務突破。2020年6月,杉杉股份公告以7.7億美元(實際約50億元人民幣,其中30億銀行貸款,20億自籌資金)代價收購韓國LG化學LCD偏光片業務及相關資產70%權益,進入全球僅由少數幾家公司主導的LCD偏光片市場。這也被鄭永剛稱為自己的「最後一戰」。

為此,杉杉股份成立了杉金光電納入LG化學的LCG偏光片資產,截止今年2月1日已完成中國大陸的資產交割。目前,杉杉股份持股杉金光電70%,LG化學暫持股30%。後30%股權將在三年內分批再轉讓給杉杉股份。

一個樸素的疑問是,如果這是一門好生意,LG化學為何要把偏光片業務賣掉?

偏光片是鄭永剛的好生意嗎

杉杉股份收購的偏光片業務是一門好生意嗎?長期來看,恐怕未必。

直觀來看,偏光片是LCD三大關鍵原材料,也是我國液晶面板技術國產化最困難的領域之一。LG化學的大尺寸偏光片出貨面積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場份額三成。收購LG化學LCD偏光片業務之後,杉金光電如今成為全球LCD偏光片領域規模第一的龍頭老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LG化學出售偏光片業務的直接原因是該業務長期虧損。自2018年以來,受到下游大尺寸LCD產能嚴重過剩、收益持續惡化影響,大尺寸偏光片價格開始急劇下降,LG化學在國內的三家公司除北京公司經營狀況稍好外,南京、廣州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電視、遊戲PC和顯示器出貨量大降,相應的偏光片需求也出現萎縮。有業內分析認為,2021年,電視用偏光片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環境繼續惡劣,預計2021年偏光片平均價格將下跌5%以上。

除此之外,LG化學出售偏光片業務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行業升級在即,LG化學已經定下了新的轉型方向。2019年底,LG化學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人事調整。LG化學尖端材料事業部進行LCD材料業務售賣過程中將500餘名人力調動至石油化學和電池事業部,目的即是為了配合集團OLED搶占事業。

事實上,在出售偏光片業務之餘,LG化學還出售了水處理,光刻膠,玻璃,照明等多塊業務。在此之前,LG化學與陶氏杜邦曾簽訂了以2000億韓元收購可溶式(Soluble)OLED材料技術的合同,未來尖端材料事業部將以OLED為中心。

相比LCD,OLED具有自發光、廣視角、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較低耗電、極高反應速度等優點,目前還未成為主流選擇的原因主要在於價格。

這意味著,一旦OLED面板通過規模化生產壓縮價格,將成為市場主流選擇,彼時作為上一代產品的LCD面板將面臨著整體淘汰。

鄭永剛一開始也並非對此沒有疑問。他在日前透露,最終促使其決定收購的,是一個老朋友、某會計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告訴他,LG化學偏光片業務毛利率很高。

據杉杉股份今年一季報預增公告,杉電光電並表後帶來較大業績貢獻,預計給上市公司帶來歸母凈利1.6億-1.8億元,即貢獻當季一半以上利潤。杉杉股份稱,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約為2.5億-2.8億。

這筆收購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恐怕需要時間來解答。

金融資產縮水

在過去幾年,投資一直是杉杉股份的一大盈利亮點,杉杉股份較為青睞流動性更好的銀行股權,截至2020年年底,杉杉股份的投資業務主要為金融股權投資,主要包括稠州銀行、寧波銀行、洛陽鉬業和徽商銀行。

去年,杉杉股份通過變賣寧波銀行和洛陽鉬業持股,維持住了帳面盈利,也讓鄭永剛手中的金融資產包進一步縮水。

截至2020年末,鄭永剛在手的金融資本包括:稠州銀行7.06%股權,洛陽鉬業1.81%股權,寧波銀行0.14%股權和通過中靜四海持有的4.16%徽商銀行股權。其中寧波銀行股權已經在今年2月清倉。

那麼,杉杉股份股份手中的這部分金融資產成色如何呢?

杉杉股份在手的銀行股權,可能沒有看起來那麼值錢。

2010年十月,杉杉股份以4.95億代價拿下稠州銀行7.06%股份,成為後者並列第一大股東,試圖參與稠州銀行上市的資本盛宴。不過稠州銀行自2008年啟動IPO輔導後,十餘年停滯不前,並無明確上市計劃。

寧波銀行則和杉杉股份已經沒關係了。作為寧波銀行的最早的股東之一,杉杉股份入股寧波銀行的成本不到1.82億。從2014年底首次減持直至今年清倉,杉杉股份通過減持獲得收益約54億元,並取得現金分紅超過6.5億元,合計投資收益達60.5億元。此外,杉杉股份子公司還在2020年出資4億元,參與寧波銀行定增和隨後的減持,累計獲得投資收益約2.2億元。

至於徽商銀行,則是杉杉股份還沒理清的爛攤子。2007年,中靜集團的核心平台中靜新華資管公司和杉杉集團合資成立了中靜四海入股徽商銀行,中靜新華和杉杉分別持股中靜四海51.65%、48.35%。

2019年8月,中靜系擬清倉式減持徽商銀行的股權,一向對銀行資產情有獨鐘的杉杉系掌門人鄭永剛將目光移到了徽商銀行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上,擬斥資121.5億元接手中靜系持有的徽商銀行的股權。但雙方僅完成第一筆交易就陡然生變,與中靜系陷入互相指責和訴訟。

2019年8月29日,中靜四海完成工商登記信息變更,杉杉集團持有的中靜四海的股權占比由48.3476%升至100%,為此,杉杉系支付了交易對價18.82億元。杉杉系公告顯示,向中靜繫纍計支付交易對價約38.9億元。

之後,杉杉系與中靜系各執一詞對簿公堂,杉杉系認為自己支付的交易對價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股權的過戶,中靜系認為杉杉系未在協議約定時間內向其支付全部轉讓價款。

2020年中旬,杉杉系起訴中靜系,上海金融法院查封(凍結)被保全人中靜新華持有的徽商銀行2.25億股內資股的股份。隨後中靜系反訴杉杉,4月6日,因合同糾紛,杉杉集團5.48億資金和杉杉集團持有的2.48%杉杉股份股權被法院凍結。

洛陽鉬業經過2019年業績大跌後大傷元氣。2020年營收雖然再創新高達到1129.8億,但是歸母凈利同比增長25.4%也僅有23.3億元,還不到2017年的水平。

此外,洛陽鉬業股價在今年2月達到8.05元的兩年內新高,但是隨後股價不斷回落,今日收盤價僅有5.6元,市值1210億元。杉杉股份持有的股份帳麵價值僅有1.7億左右。

除了核心上市平台杉杉股份,鄭永剛手中還有杉杉系入主的上市公司吉翔股份(603399.SH)。吉翔股份前身為傳統鉬礦公司新華龍,2017年被杉杉系控制,成為杉杉系欲騰挪影視資產的資本平台。吉翔股份目前的控股股東為持股33.56%的寧波炬泰投資,穿透後控股股東為杉杉控股。

杉杉系入主吉翔股份之時,正值A股影視熱,上市公司轉型影視業,並和杉杉系介入的儒意影業深度合作,外界一度猜測其將成為儒意影業的借殼平台。但隨著影視資本熱退潮,雙方鴛夢難圓,儒意影業最終在2020年10月以72億港元的身價賣身港股恆騰網絡。

2020年3月,吉翔股份試圖通過現金+股份的方式收購中天引控,但最終這個借重組進軍軍工行業的計劃並未成功。

隨後,吉翔股份再度出手,意圖拿下營銷服務商多想互動。多想互動此前IPO已經過會,但又蹊蹺撤回。監管對吉翔股份這次交易發出問詢後,4月12日晚間吉翔股份發布公告終止收購多想互動,次日吉翔股份因此跌停。目前,吉翔股份市值僅有22億,僅有2016年11月杉杉系首次入股時市值的四成左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cm9XgBDlXMa8eq-b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