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收藏。之前我們在《有些愛好,真的挺燒錢的…… 》中,「曝光」了好好住 APP 上所有千奇百怪、燒錢花精力的收藏癖好,收玩具的、收老物件的、收鑄鐵鍋的等等等。對於成年人來說,能有餘力專注且持久地在同一件事上花錢,也是一種幸運了。能通過對於收藏的執念,來獲得生活的喘息,何嘗不讓人羨慕?以下,我們就想介紹這些人中比較極致的一個,他家有超過 1000 只食器。
和所有收藏愛好者的家類似,河馬家很「滿」,幾個木作食器櫃與幾個書架全都滿滿當當,偏向暗色的食器收藏層層疊疊擺放,說是「排山倒海之勢」也不為過。他是貴州人,2002 年來北京,2009 年他擁有了這套約 60㎡ 的一居室。裝修是按自己的想法來做的,他喜歡料理與宴客,廚房便成了裝修時的重點區域,這間小小廚房中,他為朋友和家人們做出了無數道美味的食物。
河馬食堂
01.
廚房逼仄不要緊
用得順手最重要
河馬家的廚房不大,在一道移門內,一字型的廚房布局稍顯逼仄,但調味料、器具、鍋碗瓢盆等都按著某種他自己最明白的邏輯擺放與收納,他使用起來依舊行雲流水。台面從左到右依次是水槽、備菜區和灶台,從洗菜到切菜再到做菜,也是輕鬆自如。
遠離水池的一側是冰箱和放了滿滿乾貨的四層置物架,冰箱上還貼著一張紙,寫著梅子酒和梅子醋的配方和做法。
開火區使用的是電陶爐,常用的調味料就放在旁邊,順手就能拿到。
再往左,切菜和備菜區,頂櫃下方藏著隱藏燈,是廚房裡發揮最大照明功能的所在,刀具、勺、砧板等都聚集於此。
而最左邊的水槽區,圍繞著這個大單槽的依舊是滿滿當當的器物,牆上的掛杆上掛滿了木杵、編織筐、碗刷等這些充滿自然氣的古樸器具。河馬喜歡的物件,似乎都有著相通的拙勁兒,或許沒那麼精緻,但其中的「古早味」卻自有一番浪漫。
水槽後,緊挨著移門的是家裡第一個食器櫃,裝修時就定製好了的。如果有一天可以重新裝修廚房,他希望能擴大廚房的面積,將移門去掉,最好可以做出一個迷你島台,讓島台成為兼備食器櫃與料理區的「中轉站」。
02.
做菜如做填空題,
挑出幾樣食器,再根據應季食材,
想出適當的食物「填入」食器中
河馬家廚房裡的食器櫃早就擺滿,於是他在客廳里又放上了三個專門的柜子,鍋、碗、杯、碟、壺……為避免磕碰、破損,用氣泡膜將它們隔開,幾乎要溢出來,連沙發底下都是從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土鍋。
這些捧在手中感覺粗糲而有質感的食器是河馬的廚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河馬所說,「食器也是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區別,我喜歡的東西,其實顏色都比較暗,更偏男性化。像石原稔久的東西,在中國比較暢銷,因為他的東西比較好搭,特合拍簡餐,簡單的料理拍出來也很好看;而我很鍾愛用細川敬弘的備前燒食器,有朋友說更喜歡他的茶器與花器,因為不知道怎麼搭配細川敬弘的作品比較好。」
細川敬弘的作品 monoina
在一點一點的收集中明確了自己的愛好,便開始有意識地專注於收集這些顏色厚重、造型拙樸的陶制食器——專門前往日本山中買下一隻土鍋;曾與一位韓國朋友交好,她回國時把大部分食器都留了下來,河馬至今仍在使用;也有小野哲平、川口武亮等陶作家的精心之作。
他鐘愛土鍋、鑄鐵鍋、銅鍋和片口缽,鑄鐵鍋做肉好吃,銅鍋可用來熬紅豆,因為喜歡片口缽的造型不知不覺也擁有了幾十件。
p.s.
片口缽
「片口」是一種獨特的器物開口形式,其造型近似中國茶具中的茶海。片口歷史相當久遠,早從彌生時代的土器中就可見到,成型原因很單純,為了在圓形的容器上有個可以倒出的嘴口,因而在口緣的部分產生變化。當瓮或是壺中的茶、酒、湯汁要盛裝至其他容器時,片口主要是作為中繼者的角色,會藉由片口再倒至其他的容器中,之後片口作為日常食器和道具而開始進行大量生產。
在決定一頓飯吃什麼的時候,他優先考慮的是「今天要用哪些食器」,再思考什麼食物放在裡面會最合適,接著再進行接下去的料理工作。譬如,這口來自雲南的尼西黑陶鍋,鍋蓋帶著雙魚紋理,是專門用來承載酸湯豬蹄的一個鍋子。
夏天時,河馬喜歡做哨子涼麵。準備過程極其細緻,上桌時亦有強烈的儀式感。放涼麵條的竹籠、裝辣椒油的片口缽子、放黃瓜絲兒的陶碗等等,一桌子的主角、配料與調味料分別盛放在不同的器皿中,十分活色生香。
p.s.
如何做一碗
哨子涼麵?
(1)香菇、榨菜、生薑、五花肉切丁裝盤;
(2)熱鍋先炸油渣,撈出。再下肉丁炒熟後,中間放入薑末、蒜瓣、紅油豆瓣,再放入香菇、榨菜和油渣炒勻,轉小火;
(3)紫甘藍、黃瓜切絲,豆芽洗凈焯水,放一旁備用;
(4)哨子湯汁微微濃稠後起鍋,倒入碗中備用;
(5)蔥、姜、蒜切細加水,泡蔥蒜汁備用;
(6)麵條下鍋煮至七八成熟出鍋,淋上熟菜籽油,筷子反覆夾起,防止粘連;
(7)開碗,依口味在碗底加入適量蒜泥、生抽等,加入麵條、蔬菜、哨子、蔥蒜汁和辣椒油,攪拌後即可食用。
03.
大部分人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一件事,
是你樂在其中的,
錢與精力都會花費在這件事上
河馬常辦家宴招待朋友,或是熱熱鬧鬧的貴州家鄉菜,或是精緻淡雅的日式料理,朋友們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此時,這些食器不再是冷冰冰的、有距離感的藝術品,它們被用來煮飯、裝菜,甚至插花,頓時有了生活氣息。
除了食器櫃,家裡還有兩面書牆,幾乎都與食物或者生活方式相關。不堪重負已被壓彎的擱板,看到之時反倒讓人忍俊不禁。
書櫃中也有突如其來的「食器驚喜」。
河馬出過一本溫暖的小書,《食器最高:來我家吃飯好嗎》,書中講述了不少這些來自日本的食器與貴州菜的故事。一個人,究竟如何能從接觸到熱愛再到擁有如此龐大的數量?他給了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回答——
「其實大部分人的生活中都會有這樣一件事,你樂在其中,並不會覺得它多麼辛苦。無論是收集什麼東西,還是追求某一種狀態,我們的錢與精力總會花在某一件事上,對我來說,你們也看到了,食器與廚房就是這樣的存在。」
圖 | 晃摳你
文 | 米粉 & 晃摳你
去好好住 APP 里
關注河馬食堂
一同感受他家的煙火氣
作者 | 米粉&晃摳你
圖片 | 晃摳你
版權聲明
好好住編輯部出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業合作請聯繫:ads@haohaozhu.com
新媒體合作請聯繫:edit@haohaozhu.com
你有什麼特殊的收藏癖?評論區見~
來 分享、點贊、在看 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