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行動
(一)產業振興行動
堅持質量興農、科技興農、品牌強農,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系統工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持續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1.重大專項
(1)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清零提質重大專項。
以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重點,不斷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機制體系,規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9年,全縣80%以上行政村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其中80%以上村達到5萬元以上。到2020年,所有的行政村有集體經濟收入,80%以上村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60%以上村達到10萬元以上。到2022年,80%以上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推進措施:一是做好省市集體經濟試點村的班子建設工作,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將「村級班子健全,支部戰鬥力、凝聚力較強,村幹部威信高、能幹事,黨群認可度高」的村列入試點,重點推進;對已經確定並投入實施的村,緊盯班子建設,加強班子管理,做到即缺即配,保證班子堅強有力。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員確認、股權量化。2019年實現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全覆蓋,開展實質性經營活動。二是緊盯2019年12個省集體經濟試點村項目推進工作,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2020—2022年,每年扶持10個集體經濟試點村。加強集體經濟組織人才培育、財務管理、巡察審計等工作,開展骨幹人員輪訓,出台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辦法,啟動行政村「三資」管理巡察。三是加大省市集體經濟資金運用督查,保證試點村在資金使用上、項目確定上,嚴格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擴大公開面,提高透明度,全面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
(2)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重大專項。
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尤其要落實洛陽市特色種植業「五個百萬畝」計劃,持續調優種養結構、調強加工能力、調大經營規模、調長產業鏈條。推進措施:一是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穩定高標準農田面積,2019年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重點在韓城鎮、三鄉鎮、張塢鎮、白楊鎮、趙保鎮、高村鎮、鹽鎮鄉發展優質小麥10萬畝,穩定總產,提高單產,守住糧食安全生產底線。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到2022年,以上觀鄉、趙保鎮、董王莊鄉、白楊鎮、高村鎮、鹽鎮鄉為重點發展20萬畝花生;以韓城鎮、三鄉鎮、柳泉鎮、鹽鎮鄉、高村鎮為重點發展20萬畝蔬菜;以香鹿山鎮、董王莊鄉、蓮莊鎮、柳泉鎮、錦屏鎮為重點發展12萬畝花椒;以高村鎮、鹽鎮鄉、柳泉鎮、三鄉鎮、香鹿山鎮、韓城鎮為重點發展10萬畝特色雜糧;以高村鎮、鹽鎮鄉為重點發展6萬畝煙葉;以白楊鎮、董王莊鄉、樊村鎮、花果山鄉為重點發展5萬畝中藥材;以花果山鄉、上觀鄉、張塢鎮為重點發展5萬畝核桃;以高村鎮為重點發展1萬畝構樹;以香鹿山鎮為重點發展1萬畝迷迭香;以上觀鄉、花果山鄉為重點發展1萬畝水蜜桃。三是加快布局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薯門薯路」紅薯粉條、「伏牛洛水」黃秋葵、「天之艾」艾產品等農產品加工品牌,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利用能力和就地加工轉化率。到2020年,糧經飼比例達到58:36.5:5.5,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1。
(3)實施溝域經濟提質增效重大專項。
圍繞「一溝一特色,一溝一亮點」,建設綠色生態、產業融合、高端高效、特色鮮明的溝域經濟發展帶,全面提升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推進措施:一是探索建立溝城經濟多元投融資模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溝域生態環境,培育特色產業品牌。二是持續完善提升宜陽縣連昌河漢唐文化休閒農業帶溝域經濟示範區和宜陽縣七彩蓮花谷溝域經濟示範區,新增投資分別達到1億元、1.5億元,突出特色產業培育,夯實增收基礎,2020年度總產值力爭達到1.5億元。三是著力打造宜陽洛邑水城溝域經濟示範區,從2019年開始分期建設,計劃總投資40億元,建設綠化景觀、水系河道、景區道路、橋樑、5000個車位的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特色小鎮、樂活農業等,堅持特色產業培育與基礎設施建設並重,按規劃保證重點建設項目實施到位,確保2019年底見成效、出形象,力爭2020年度總產值達到1億元以上。四是到2022年,在實施花果山森林公園旅遊項目、香鹿山鎮鳳凰嶺體育公園提升項目的基礎上,再新謀劃建設3個溝域經濟示範區。五是按照市要求,把溝域經濟示範區建設工作納入相關單位、相關鄉(鎮)年度責任目標,完善考評機制,確保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培育重大專項。
圍繞花椒、中藥材、迷迭香等特色產業,以紅日藥業落戶宜陽為契機,爭創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完善種、產、銷三鏈融合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整體效益。推進措施:一是儘快科學編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規劃。二是以花椒、中藥材為重點新建提升一批標準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爭取省級現代農業三產融合項目,以發展規模種植為基礎,積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規劃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500畝。三是構建「企業+村集體組織+基地+農戶」新型利益聯結機制,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5)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重大專項。
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為支撐,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到2020年,全縣353個行政村的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和16個鄉(鎮)合作聯社實現全覆蓋並實質性運營。推進措施:一是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質量。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監管機制,到2020年,規範運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500家(其中省級、市級示範社分別達到3家、45家)。二是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和種養能手註冊成立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到2020年家庭農場達到100家。三是建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20年,省級、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分別達到3家、45家以上。四是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到2020年,培育民正生豬產業聯合體、金薯王紅薯產業聯合體和鹿超花椒產業聯合體等3家市級以上產業聯合體。五是建設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建立規模以上農業生產主體信息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設,著力打造質量安全放心的農業品牌;實行農產品產地准出和市場准入制度,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台帳市場准入,對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不得流入市場銷售,從源頭嚴把農產品質量關,全力推進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咎、公眾可查」的目標。六是完善小農戶和現代農業銜接機制。2020年,制定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農戶建立股權式、契約式利益分享機制。
(6)實施富硒產業發展重大專項。
著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推動的「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富硒產業體系,推進全縣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到2020年底,建成2萬畝富硒花生、1萬畝富硒小麥、5000畝富硒水蜜桃產業基地。推進措施:一是根據富硒資源調查與評價,確定宜陽縣富硒耕地範圍。二是按照洛陽市富硒產品的地方標準和富硒產品技術操作規程,實現我縣富硒產業全過程的標準化、可控化。三是建立富硒原料生產示範基地,發展「雙千基地」計劃,即依託河南仁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宜陽縣宏展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韓城鎮和柳泉鎮發展小麥、花生雙作物雙千畝富硒原料生產基地。四是構建富硒產業市場組織和運營體系,組織有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入洛陽富硒產業協會和合作聯社。
(7)實施畜牧業提升重大專項。
大力發展優質草畜,推進畜牧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實施畜牧業振興工程,構建質量安全體系,實現畜牧業數量、質量、效益的同步增長。實施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確保2019年新增肉牛犢牛3000頭,2020年新增犢牛3300頭,2022年新增犢牛3700頭,累計新增犢牛1萬頭。實施奶牛養殖(小區)轉牧場項目,到2020年底完成1個奶牛養殖場、養殖小區、合作社轉型。推進措施:一是突出區域特色,建設畜牧產業集聚區,以民正牧業、新大牧業為龍頭,建設生豬產業集群,其中新大牧業在高村建設年出欄39萬頭斷奶仔豬項目;二是以盛倉祥牛業、正茂牛業為龍頭,建設肉牛產業集群;三是以騰飛牧業為龍頭,建設家禽產業集群。到2020年,全縣肉類總產量達到10萬噸,禽蛋總產量達到2萬噸,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四是積極發展畜牧業深加工,以生豬、肉牛為重點,建設畜禽屠宰廠和精深加工廠。
(8)實施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重大專項。
以科技創新支撐產品品質提升,不斷增強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8年的60%提高至63%,達到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標準;到2022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30%以上達到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準。推進措施:一是充分發揮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用,孵化、培育新技術、新品種,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二是加強農業實用技術推廣,發揮農業技術推廣站作用。三是大力推進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對新認定為國家、省、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按照相關政策給予獎勵。四是加快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新型創業、創新載體建設,鼓勵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和民營資本,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建設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各種新型創新創業載體。五是篩選一些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幫助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和科技平台建設。六是發揮好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站、61個河南省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地及5個特色產業基地作用,力爭培育一批高品質、高效益的農業品牌。每年組織申報本土科技特派員10名,申報省級科技特派員40名,省級產業服務團隊1個,市級產業服務團隊3個,創建市級星創天地1個。五是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創建,2020年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誌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總數達到50個,達到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標準。六是加大金融服務力度。為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結合普惠金融政策,深入各鄉(鎮)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三農企業享受金融扶持。
(9)實施農村市場培育提升重大專項。
逐步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支撐體系、農村倉儲物流體系、縣鄉村農產品批發銷售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瞄準特色農產品供給市場和潛在消費市場需求,不斷暢通特色農產品運輸通道和銷售渠道,最大限度擴大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到2020年修訂完成宜陽縣商業網規劃,不斷推進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批對接、農餐對接;進一步完善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鄉村服務網點功能,80%的鄉(鎮)、村建立電商公共服務站點;積極打造淘寶村,到2022年成功打造1—2個淘寶村,以淘寶村建設為引領,創建電子商務示範鄉(鎮)。推進措施:一是加強市場管理,拓展消費模式。完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不斷優化農村地區市場布局,開展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批對接、農餐對接等產銷對接活動,支持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村市場拓展,依託現有設施,不斷完善縣和鄉(鎮)商貿服務中心建設,到2022年,實現縣和鄉(鎮)商貿服務中心全覆蓋。二是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完善縣級電商運營中心功能,建立縣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拓展鄉、村級電商服務網點功能,積極打造淘寶村。到2020年,建成15個鄉(鎮)服務站,280個村級服務點,2022年底,達到15個鄉(鎮)服務站、353個行政村(89個貧困村)服務全覆蓋。引導一批有志青年進行電商創業就業,形成一個電商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到2020年底結合我縣產業基礎與電商發展優勢,打造出1個淘寶村。三是建設農村倉儲物流體系。建立功能完善、信息配套、覆蓋城鄉、快捷高效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到2020年,建成覆蓋全縣15個鄉(鎮)、80%以上行政村的電商物流配送點,到2022年基本實現農村物流網絡全覆蓋,全力服務農戶網銷產品收集和網購商品配送;依託各鄉(鎮)現有冷庫、冷藏車等冷鏈倉儲資源,建設完善農產品產地預冷貯藏保鮮設施,支持規模較大的農產品流通企業或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配備預冷、低溫分揀加工、冷藏運輸等冷鏈設施設備,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冷鏈設施網絡。四是建立完善縣鄉村農產品批發銷售市場體系,到2020年城關鎮東關菜市場、沈屯農貿城提升改造到位;到2022年香鹿山鎮段村蔬菜批發市場改造到位,不斷完善鄉鎮集貿市場和農村特色傳統集市貿易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實現縣有農產品批發市場、鄉鎮有集貿市場、村有便民超市總目標。
(10)實施鄉村旅遊提質重大專項。
圍繞「一帶一區五園」,突出宜陽特色,實施全域旅遊,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旅遊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到2020年,培育發展1個A級鄉村旅遊景區、2個特色旅遊村、1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1個旅遊研學基地,年接待遊客600萬人次;到2022年,培育A級鄉村旅遊景區達3個、特色旅遊村達4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達2個,年接待遊客720萬人次。推進措施:一是做好宜陽鄉村旅遊頂層設計。堅持「旅遊帶動」戰略,圍繞「一帶一區五園」,打造大旅遊發展格局,加快旅遊與農業、文化、體育、生態、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編制全域旅遊規劃和鄉村旅遊專項規劃,堅持一鄉一品、一村一色,為全縣鄉村旅遊定位定標。二是抓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全縣鄉村旅遊發展。採取措施,倒排工期,加快推進洛邑水城項目建設,確保今年年底一期基本建成,明年五一開園迎賓。三是培育和創建鳳凰嶺研學基地,花果山、七彩花海、桃緣小鎮等A級鄉村旅遊景區,梨樹溝村、花山村、靈山村、蓮莊村等旅遊特色村,通過創A帶動景區提升和產業發展檔次。四是推出一批旅遊精品線路,與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對接,推出玄奘故里、白馬寺、花果山西遊文化專線,龍門石窟、虎頭寺、靈山寺研學專線,洛浦公園、濱河公園、三鄉漢唐文化園洛河生態文化帶專線,洛陽國花園、宜陽蓮花公園、七彩花海賞花游專線,實現宜陽旅遊與洛陽旅遊有效對接。五是加強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六是加快構建特色美食、鄉村民宿、旅遊商品等特色鄉村旅遊產品體系,全力打造「北方水城·頤養福地」,叫響「休閒宜陽」旅遊品牌,吸引更多的外地遊客來宜休閒旅遊。七是建立鄉村旅遊發展激勵機制,採取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通過激勵的槓桿作用,充分調動各鄉(鎮)發展鄉村旅遊的積極性。
2.重點項目
產業振興行動共謀劃項目31個,其中任務類項目4個,投資類項目27個,總投資51.644億元。主要包括:村級集體經濟清零提質類項目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項目1個,畜牧業提升類項目2個;產業結構調整類項目14個,溝域經濟提質增效類項目3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培育項目1個,畜牧業提升類項目1個,富硒產業發展類項目1個,農村市場培育提升類項目3個,鄉村旅遊提質類項目4個。
3.示範帶動
爭創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個,培育特色鮮明的溝域經濟示範區3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vTKHmwBmyVoG_1ZgD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