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PET顯像或將成為精準醫療重要輔助手段

2020-03-27     話匣子FM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團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團隊受邀在國際頂級化學學術期刊《化學綜述》撰寫論文。詳細闡述了免疫PET顯像探針的設計構建流程,重點介紹了免疫PET顯像臨床前研發及臨床應用的最新進展,並對免疫PET顯像領域未來的發展作了展望,對未來在免疫PET顯像領域可能獲得的突破性發展進行了預測。

仁濟醫院核醫學科科主任劉建軍教授介紹,隨著成像技術的不斷發展,核醫學在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於單抗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方法正在革新多種實體腫瘤和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現狀。目前,手術切除組織或穿刺活檢組織的病理學檢測是臨床評估特定腫瘤抗原表達水平的常用方法,但上述方法創傷較大,且無法評估轉移灶抗原的表達水平。此外,傳統的分子影像學檢查如18F-FDG(氟代脫氧葡萄糖) PET/CT等也不能有效預測、評估單抗治療療效。近年來,隨著對腫瘤分子發病機制和機體免疫系統的不斷深入研究,靶向腫瘤抗原和免疫檢查點的單克隆抗體(單抗)已成為治療實體瘤以及血液系統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基於抗體的分子影像探針不僅可以無創可視化腫瘤抗原的異質性表達,還可以動態評估抗體在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及單抗治療療效。其中有機結合了單抗高特異性和PET顯像高靈敏度的免疫PET顯像在優化臨床腫瘤診治中的作用日漸顯著,有利於無創篩選適合單抗治療的患者、準確評估單抗治療療效,是精準醫學時代最先進的分子影像模式之一。

據悉,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在抗體分子影像探針領域的研發水平處於全國前列。目前,科室正在推進多個抗體分子影像探針的研發與轉化,其中部分探針的臨床轉化將完善特定惡性腫瘤的臨床診療。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呂春璐 通訊員莫佳瑜、袁蕙芸編輯:曉聞責任編輯:金曉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qUNIHEBiuFnsJQV_m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