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最美五大古村落,溫婉而不喧囂,清麗而不張揚

2019-08-22     古村記

威海,中國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煙台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總面積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7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85.9公里。轄環翠區、文登區、榮成市、乳山市。

厭倦了城市的車水馬龍,今日讓我們遠離喧囂,尋一尋威海的古村,感受一下古村的靜謐與美好吧。

1 煙墩角村

煙墩角位於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是個依山傍海、景色秀麗的小漁村,村東南有一座小山叫崮山,大概是在明朝時期,山頂上修了一座煙墩,每當日本侵略者進村襲擾,大家就點燃烽火互為聲勢,煙墩角村由此而得名。

舊事如夢滄海桑田,現如今村南的花斑石灘船來船往碧波蕩漾,海灣的東西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將乾淨的淡水源源不斷地匯入大海。每年十一月至來年三月間,總有數千隻野生大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這裡越冬。

人與天鵝和諧相處,海灘也由此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美麗的海灣平添了無限生機……由於人們自覺的愛鳥護鳥,天鵝也與村民建立了濃厚的感情。人鳥共處的和諧家園,吸引了專業攝影人和業餘攝影發燒友紛至沓來

煙墩角是一個瀕海的村莊,村子很小,500來戶人家,村東一座小山遮擋住黃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港灣。這裡的人們敦厚善良,世代的村民都居住在厚厚的漁草搭頂的冬暖夏涼的草屋,土地肥沃,港灣漁興,尤其是和諧的生態環境為人稱道。

每年大天鵝都要到這裡來度過冬天,由於人們自覺的愛鳥護鳥,天鵝也與村民建立了濃厚的感情,人鳥共處的和諧家園。此外這裡還大量種植海帶,養殖海貝。這裡的天鵝和海帶很有名,這裡的民居以其獨特的陡坡屋頂而著稱。

煙墩角村東南方的海面上是彩石島,東臨黃海、南依石島港。清晨,站在西邊隔海相望,海島在逆光中顯現出高大強悍的剪影,猶如一頭兇猛欲撲的野獸。

2 東楮島村

榮成市東楮島村,位於榮成市東南最東端的一個狹長半島上,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建村,島上種滿了楮樹,村落由此得名,村落呈荷花狀,北東南三面環海,西有一路通陸,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東楮島村以它極具特色,保留完整的傳統民居「海草房」村落,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列。

東楮島村的海草房傳統民居遠近聞名,這海草房是村民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建築樣式,村內建築布局大體分成兩部分:村南為新建瓦房和樓房的住宅區,村北為舊有的海草房住宅區海草房布局多以一進三合院或四合院為主,現共存海草房144戶、650間總建築面積9065平方米。

海草房以石頭為牆,用海草作為材料鋪繕屋頂,海草房是頗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具有極強的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由於生長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鹵和膠質,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頂,除了有防蟲蛀、防霉爛、不易燃燒的特點外還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毀等優點。

作為文物景觀,海草房代表著一個時代,不僅成為區域的人文、建築、民俗等方面的縮影,也是建築藝術的體現,它高高的屋頂,灰白色的苫蓋,灰褐色的石牆,方形的四合院及參差錯落的排列,構成榮成沿海區域別致的風景線,這些海草房在島上中央位置齊整排列,較好地保持了村落建築規劃歷史的「原汁原味」,亦體現出膠東海濱傳統民居的特徵,是國內難得的生態民居活標本。

海草房頂苫草有的厚達1米以上,脊部兩端高於中央,並向山面做切角處理,房脊形成明顯的曲線,渾厚圓潤。

3 東崮村

威海市境內,除了擁有近千公里海岸線外,星羅密布的大小河流也孕育著一代代威海人。作為環翠區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五渚河,兩岸便坐落著許多美麗的村落,建村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的溫泉鎮東崮村就是其中代表。

東崮村不僅坐擁五渚河之青秀,還背靠崮山水庫,周圍則是佛爺頂(舊稱崮山嶺)、堡子頂等連綿群山,仿佛上天遺落的珍珠,時刻散發迷人的光彩。

站在東崮橋不遠處的岸邊,可見一棟棟紅色的磚瓦房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遠處的青山和蔚藍的天空,不時飛來幾隻雲雀和鷺鳥,這種山水相融之美令人傾心。

崮山水庫

俯瞰崮山水庫,太陽還沒有升起時,氤氳的霧藹似有似無地在村莊中飄蕩,樹木、房屋、圍欄等都在霧色中若隱若現,夜空下,村莊中的一切都有了一層銀錠般的光暈。

佛爺頂

佛爺頂群山中鬱鬱蔥蔥的森林、歡快的禽鳥啼鳴,與山腳下的五渚河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絕美的畫面。

堡子頂

堡子頂在威海市區南部偏東,崮山鎮與溫泉鎮交界處,南虎口村南,隸屬東崮村相傳,古代曾在山上設堡,故名堡子頂,亦作鋪子頂。

東崮村,環翠溫泉鎮的一個小山村,此時正經歷著蛻變。閒置小水塘「變身」荷花灣,村北山後新建起海草涼亭,經過加固修繕的院落依然「老舊斑駁」,獨輪車、竹簍和收音機等一批「老物件」也從塵土中翻找出來……一個原汁原味的美麗山村正帶著歲月的印跡向我們走來。

4 東墩村

榮成市寧津街道東墩村,因煙墩而得名。明洪武年間倭寇為患,山東成為倭寇入侵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明洪武三十一年,建寧津所,下設二寨八墩。煙墩又名烽火台,用於發送戰報傳遞緊急軍情,每墩守兵3名,「朝發狼煙,夜發火。」白天放煙,叫「燧」;夜裡舉火,叫「烽」。明嘉靖年間,東墩劉氏始祖遷至此處定居建村。

整齊的村落

村落分置在道路兩旁,一棟棟海草房與紅磚瓦房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與普通農村村居毫無二致,並不惹眼。而幾年的光景,每每路過,這個小村落不斷帶給人新的感受,海草房的修繕、老舊村居的改造,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正訴說著它不同尋常的故事。

東墩村海草房

東墩村的村落古樸自然,沉穩大氣,紅色底蘊深厚,村內建築大多以海草房為主,2017年入選山東省級傳統村落。

劉氏宗祠

東墩村的劉氏宗祠位於村中央,始建於清初。這一千金難買的文化遺產,現陳列在「谷牧舊居」展覽館內,將千秋萬代留於後世。

谷牧舊居

而谷牧舊居位於村西南角,系清朝嘉慶年間所建,是三進四合院式,有 20 間海草房,具有典型的膠東傳統民居建築風格。

莊戶劇團

東墩村的戲曲文化歷史悠久,莊戶劇團在當地很有名氣。早在19 世紀,民間秧歌、曲藝雜唱廣為流行。大都市的藝人將唱片帶到故鄉,用自己所學京腔以及演奏技藝教給愛好者,逐步由街巷戲迷小唱發展到莊戶劇團誕生。

仲夏時節走進東墩村感受鄉村的古樸韻味和淡然寧靜,偶然傳來的幾聲犬吠,也成為鄉間最美妙的「歌謠」。

東墩村為鍾靈毓秀之地,也是將相英烈之鄉。東墩村依託谷牧舊居,不定期舉辦黨員宣誓活動。

東墩,依海而建,臨道而居。在這片土地上,這個走過400餘年風雨的古村落,在向世人詮釋著古韻新生的魅力。它,創新作為,憑海臨風,今天,再次行走在了時代的浪尖上。

5 萬家村

梁氏莊園位於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萬家村。相比那些遠近聞名的村落,這裡多了一份不被打擾的安詳和寧靜。沒有擁擠的人潮,也沒有繁華的商店,有的是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深宅老巷子中等待被傾聽的故事。

這座深藏深閨的百年老宅,以一種靜謐不喧囂的姿態,默默的守候著四方來者。穿過宅院吹來的微風讓你忘記煩惱,不經意就被吸引,不經意便久久駐足。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oebuGwBvvf6VcSZU7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