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 通訊員 鄭琛琛)全封閉的專業垃圾裝載收運車穿梭小區樓棟,為居民分類收運乾濕垃圾。服務上門,就一個條件:乾濕垃圾請分清楚,否則「拒載」!今日,開福區清水塘街道自購專業車輛組建開福區首個「綠色大篷車」隊,覆蓋全街15個大型物業小區,精準分類收運乾濕垃圾。上門服務的同時源頭把關,未實行分類或分類不符合要求的生活垃圾一律被拒收,倒逼生活垃圾乾濕精準分類。
「這一袋垃圾里,包裝袋和剩飯菜混在一起,請您重新乾濕分類後再送過來。」今日,開福區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區公園9號小區,在上門服務的「綠色大篷車」前,居民馬先生一袋混裝的垃圾就吃了「閉門羹」。環衛督導員每袋垃圾都仔細檢查,分類合格,拒絕上車。
「綠色大篷車」最早在清水塘街道清水塘社區試點。社區黨委書記湯國清算了一筆帳,轄區內12個物業小區,覆蓋居民2120戶,平均每戶日均產生1公斤濕垃圾,如完全依靠物業公司進行收運,將花費大量人力和經費而且難以精準。經多方商議,街道決定試行「街道包轉、社區包點」收運模式試點,組建一支「綠色車隊」。街道出資採購專業濕垃圾收運車,物業公司每年繳納2萬元清運費,確保做好前端分類把關,社區負責中端收運監管,每日2次定時上門收運,只要分類質量合格的垃圾,就由社區負責集中送至濕垃圾中轉站。這樣一來,既減少了物業公司的負擔,又提升了他們推行精細化管理的積極性。
物業公司作為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守門人」,在垃圾分類工作閉環里承擔著重要的職責。為促推物業公司積極履職,清水塘街道嚴格履行開福區生活垃圾乾濕分類倒逼制度,堅持「不分類不收運」。在城管隊員督查下,專人對送至轄區各個乾濕垃圾站的垃圾進行「體檢」,只要發現乾濕垃圾混裝現象,直接拒絕收運,倒逼物業履職。
「夏季來臨,如果因為分類不好導致垃圾被拒絕,誰也不願承受異味的煎熬,『上門服務+不合格拒載』倒逼效果明顯。」清水塘街道辦事處主任文琬瑩說,目前「綠色大篷車」隊已有4輛專業清運車,上門服務覆蓋15個大型物業小區,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準確率達90%,居民基本養成定時定點投放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