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迎來第一批遊客

2020-06-13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原標題: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迎來第一批遊客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華)「很榮幸,能夠作為第一批遊客來逛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也很高興,家門口又多了一個公園!」伴隨著悠揚婉轉的《流水》琴音和婀娜多姿的《芒種》舞蹈,今天,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一期迎來了建成後的第一批特殊客人——望城區月亮島街道桃花井社區居民代表。大家暢遊公園、觀賞表演、聆聽講座,感受深厚的漢代文化,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這裡個巨型浮雕,採用了『吳芮受封』『劉發築台』和『降國為侯』三個歷史故事的塑造,濃縮了漢代長沙國約220年的歷史。」在公園管理處主任馬代忠的帶領下,居民代表沿著桃花嶺一路前行,在蔥蔥鬱郁的植被中尋找歷史的印記。在漢印步道,居民拾階而上,觸摸著步道兩側展示的40多枚出土漢代長沙國各級職官的印章圖案,理解漢代長沙國的社會面貌。「半山處有觀景平台,這裡視線通達,既可遠眺北去的湘江和連綿的山巒,也可觀賞出土的漢代木揭文字,平台中央是一副展開的簡冊,其上用隸變書體記述了漢代長沙國的傳奇歷史。」

山頂驚現一座巨大的覆斗形土堆,這就是桃花嶺漢墓的封土。就是根據這裡出土的「長沙王印」及其他文物,判斷出這是西漢晚期某代長沙王的陵寢。

邊聽邊看,居民感慨萬千。居住在時代傾城的居民陳作鋒為了帶孫子2014年從武漢搬過來的,當時還什麼都沒有,「這幾年變化太大了,路修好了,地鐵通了,商場多了,家門口的大公園就有三個,關鍵是望城人不排外,很真誠,生活在這裡很幸福!」

此次「灼灼桃華 賦彩長沙」專場品鑑會由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聯合桃花井社區舉辦。

參觀之前,馬代忠為居民舉行了一場講座。從漢代長沙國建立起娓娓道來,向社區居民介紹了漢長沙國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說明了漢代長沙王陵墓群的考古發現和保護情況,展示了桃花嶺墓園環境整治一期工程以及整個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情況。

據悉,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依託漢代長沙王陵墓群谷山片區而建,規劃占地2平方公里,已經探明有12座長沙王(或王后)陵墓遺蹟點,將在保護現有生態的前提下構建遺址展示區、考古科普區、創意體驗區、綜合服務區等功能板塊,通過壯觀的陵體(群)景象、多樣化的遺蹟展示、鮮活的動態考古現場、可參互的文化創意體驗、豐富的博物館內涵和優美的生態環境來提升影響力與感召力。其中,桃花嶺漢墓屬於漢代長沙王陵墓群谷山片區漢墓之一,環境整治一期工程於2019年底基本完成,範圍為桃花嶺墓園北部區域,也就是今天居民參觀的部分。目前,桃花嶺區域二期建設工程已啟動。

當天還舉行了「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微信公眾號上線儀式,開啟了遺址公園的線上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