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希蘭:誠信經營 只做良心粉條

2019-11-05     宜賓日報

龍希蘭正在檢查粉條質量。(受訪者供圖)

「虧錢不虧心,蘭姐粉條不出歪貨。」說話的人叫龍希蘭,是羊田鄉蘭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多年來,龍希蘭始終堅守「真材實料做粉條、真誠待人謀發展、真心回饋擔責任」的企業創建初心,在打造綠色安全的粉條食品道路上步伐鏗鏘。她用真材實料守住行業底線,成為行業標杆,被評為2019年第三季度宜賓好人。

「不為蠅頭小利忘本」

51歲的龍希蘭是原羊田鄉(現屬羅場鎮管轄)大坪村人。1968年,出生在一個祖祖輩輩都從事手工粉條製作的農村家庭,父母靠著這份祖傳的手藝,撐起了一家人的生計。從小幫著父母製作手工粉條,熟知粉條的製作工藝和品質鑑別,對手工粉條生產也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羊田及其周邊區域種植紅苕和加工紅苕粉條已有300餘年的歷史,享有「川南粉條之鄉」的美譽。然而,這個百年口碑產品卻在2011年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2011年,外地運來了大批的帶膠粉條,打著羊田粉條的牌子在市場上低價銷售,對羊田的本土粉條造成了嚴重的打擊。一部分粉條生產廠家為了能贏利,在這種惡性競爭下便開始投機取巧,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在生產粉條中添加木薯粉和色素,然後低價銷售。

眼看著「羊田粉條」300多年的「金字招牌」被損壞,當地黨委政府組織鄉村幹部、生產企業負責人開會商討對策,並開展多項專項行動對羊田粉條行業進行整頓,嚴厲打擊不合格粉條流入市場。這種情況下,時任原羊田鄉大坪村副主任的龍希蘭挺身而出。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做粉條的,我又是村幹部,不能讓羊田粉條在我們這代人手裡被毀掉。」第二天,龍希蘭就拿出家中積蓄和姐姐一起做起了純紅薯粉條。

從選購原材料、研磨、過濾、沉澱、乾燥、打芡、漏粉成型、分離到烘乾、包裝等每一個環節,龍希蘭都親自把關,確保粉條的品質,因此龍希蘭生產的純紅薯粉條,雖然每斤價格比市場價高出3元/斤,卻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龍希蘭說:「純紅薯製作是我們羊田粉條的根本,我們必須要守住這個底線,不能為點蠅頭小利就忘本。」

靠口碑走出一條品牌路

2013年,龍希蘭通過縣婦聯推出的婦女創業小額貼息貸款貸了3萬元,擴大了生產規模,成立了「高縣羊田蘭姐粉條專業合作社」。為了在市場打開銷路,生產之餘龍希蘭大部分時間都在跑市場。

靠著多年積攢下來的口碑,「蘭姐粉條」在當地也小有名氣,許多經銷商也慕名而來,這讓龍希蘭心中萌生了進一步發展的念頭。2015年12月,龍希蘭帶著她的蘭姐粉條參加了全市農產品展銷會,因其獨特的口感和良好的品質,深受顧客喜愛,許多顧客通過包裝袋上的聯繫電話找到龍希蘭,諮詢購買方式。這讓龍希蘭認識到,要想讓羊田粉條走進大型超市,走出本土市場必須搞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2016年3月,龍希蘭參加了全市的農業農村大會,通過幾天的培訓學習和外出參觀,讓她開了眼界,也深刻地認識到小作坊與大企業之間的差距,同時更加堅定了她進一步發展壯大企業的想法。

說干就干,龍希蘭拿出100萬積蓄,又借款30萬元,僅大半年的時間,2016年12月,一個集紅薯打粉、沉澱,粉條加工、晾曬、包裝為一體的粉條生產企業建成,並註冊了蘭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2017年,公司剛起步就遭受了重創,庫存的2000多斤紅薯粉長霉,龍希蘭知道後,毫不猶豫地進行了銷毀。周圍鄰居和一些親戚朋友都覺得她太傻,認為這些紅薯粉經過處理也可以做成粉條,而且在色澤和口感上與新鮮紅薯粉做出的粉條沒有什麼差別。這一銷毀直接損失上萬元,況且當時她還背負著20多萬元的外債。

「虧錢不虧心,蘭姐粉條不出歪貨。」龍希蘭說到做到,企業生產出的每一批次粉條,她都會主動送到宜賓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做鑑定,確保送到消費者餐桌上的粉條都是合格產品。

「我沒有怎麼做過線上宣傳,都是線下靠口碑銷售,現在我的微信里有上千個好友,90%以上都是我的客戶。」龍希蘭自豪地說,去年年產量達到七八十噸,預計今年還要多一些,因為今年的訂單比往年還要多一些。

如今,「蘭姐粉條」也逐漸打開了銷路,粉條銷往昆明、湖南、天津、福建、廣東等地。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不忘當地群眾,帶動他們一起發展,一起增收。

目前,龍希蘭的廠房占地面積達3000多平米,僱傭了長期工人10餘個,其中大部分為當地貧困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VhCO24BMH2_cNUgaA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