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前,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通過合理應用提速工藝技術、新型鑽井液、專利鑽頭與新型工具,優質高效完成公司部署在准東礦權流轉區塊的第一口評價井——吉3301井鑽探施工任務。
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吉3301井完鑽井深4700米,全井鑽進機速每小時10.88米,較新疆油田早期完鑽的吉33井相比,在完鑽井深超出850米的情況下,機速提高155%,鑽進周期由95天縮短至44.65天,鑽進周期縮短53%。
吉3301井是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公司為加快准東礦權流轉區塊勘探開發而部署在吉33區塊首口井深超4500米的直井。同時也是工程技術研究院對準東礦權流轉區塊實施日費制監督管理,大力應用鑽井新工藝,積極實施鑽井提速創效工作的首口試驗井,旨在通過成熟鑽井工藝技術+新型鑽井工具這套組合拳為上產會戰助力,拓寬吐哈油田未來發展空間。
針對吉3301井所鑽地層多樣、表層易松垮、井深較大、石炭系火成岩可鑽性差等難題,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從鑽井所和油化所精選技術骨幹組成現場技術支持黨員先鋒隊。為充分保障現場施工的順利安全高效實施,技術人員在充分調研各種鄰井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鑽頭選型及鑽具結構優化、新型鑽井工具和新型鑽井液應用等技術攻關。
在現場施工過程中,鑽井技術攻關團隊在二開鑽進時優選攻擊力強、耐磨性好的鑽頭作為「排頭兵」,鑽頭單只進尺均超過1200米,提速降本成果顯著;在鑽遇石炭系下統具有硬脆特性的火成岩地層時,技術團隊拿出自主研發的定製專利鑽頭開展「破冰」工作,並結合高泵壓、高排量、高鑽壓、泥漿高抑制性與泥漿低密度固相的「四高一低」新工藝實現全壓、全速鑽進,使鑽頭在以硬著稱的火成岩地層單只進尺均超700米,徹底打破了石炭系火成岩的「不破金身」。
同時,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新研發的復合鹽聚合物鑽井液技術在該井首次應用,該鑽井液具有較好的抑制性、防塌性、環境友好性等特點。在全井鑽進施工中,鑽井液密度長期控制在每立方厘米1.37克以下,較本區塊平均鑽井液密度每立方厘米低0.2克,以其優良的抑制、封堵、防塌、攜帶性在保證井下安全鑽進基礎下,減緩靜壓持效應,釋放鑽壓,有效提高了機械鑽速,保護髮現儲層。
隨著吉3301井的順利完鑽,中國石油吐哈油田技術人員對準東礦權流轉新區地層特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知。下一步,工程技術研究院鑽井技術人員將立足現場,不斷摸索、實踐,以創新技術和嚴格技術措施形成自己的全新技術模板,為該區塊鑽井提速提效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石油吐哈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