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川浮而動,岳鎮而安」,說明了不同的人對山水有不同的偏愛,山水本身也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山,是主靜的,可以給人以莊重、穩健、雄偉、崇高之感,可以增強人堅定、剛毅的意志。水是主動的,是生命的源泉,孕育萬物,可以啟發人的智慧。人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不斷發現大自然,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在發現自己的同時,更進一步去發現大自然。 ——李可染《談「澄懷觀道」》
李可染從1943年開始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工作,後來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變革的呼聲日高,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李可染有紮實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一種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畫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出最大最豐富的內容。
李可染的水墨畫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抓住了人們的視覺。而在這悲愴旋律的制約下,畫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會被這「黑色世界」造成的淒迷的基調所吸引。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並且表現出了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李可染的山水風格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徵、時代氣息和民族精神,他的藝術語言集中體現了渾厚深邃、靜默靈動的美學觀念。
北國風光 1972年作
縱觀李可染的山水作品,多以「黑」、「滿」、「崛」、「澀」為特色。此幅卻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不由得讓人想起令人過目難忘的《萬山紅遍》。同樣是謳歌祖國大好河山的紅色題材,《萬山紅遍》濃烈激昂、酣暢淋漓,《北國風光》則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毛主席詞意圖 設色紙本 1972年作(484萬元,2005年11月北京華辰)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設色紙本 1962年作 (407萬元,1999年中國嘉德)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紙本 水墨設色 1963年作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萬山紅遍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萬山紅遍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韶山 1969年作 (1624萬元,2009年5月北京誠軒)
作於1969年的《韶山》,在李可染《韶山》山水畫創作中最早的一幅,也為那個時代的紅色文化留下了印跡。
革命聖地韶山 設色紙本 1971年作 (6842.5萬元,2011年12月南京經典秋拍)
韶山•革命聖地毛主席舊居 設色紙本 1974年作 (1.24億元,2012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
長 征 鏡心 1959年作 (1.075億元,2010年11月20嘉德秋拍)
長征 鏡心 1978年作(9856萬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
千岩競秀萬壑爭流 紙本 墨筆淡彩
雁岩一景 設色紙本 1962年作 (759萬元,2011年西泠春拍)
春雨江南 設色紙本 1962年作(231萬元,2005年5月北京榮寶)
《春雨江南》畫於1962年,這是李可染畫江南風景的代表作,描繪春雨中的江南景象,水墨淋漓,幽淡為宗,極盡渾厚華滋之致。此件作品可以說是他另一幅代表作《杏花春雨江南》的姊妹畫作,清新生動、酣暢淋漓且又不失沉厚質樸。安靜清新的江南水鄉,綠色掩映下的小橋流水人家,一片迷濛雨霧、兩岸杏花芬芳,水乳交融的江南風景,早已讓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而在掩映了黑與白的色相中,李可染用高超的畫藝,妙手成春,令人敬仰。
樓台煙雨圖 1962年作
清漓漁船圖 鏡心 1962年作
灕江紀游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陽朔一景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陽朔一景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愛晚亭圖 設色紙本 (682萬元,2005年5月中國嘉德)
黃山風光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335.5萬元,2006年6月北京嘉寶國際)
黃山煙霞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63年作(483萬元,2011年9月山東天承秋拍)
丹霞楓林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748萬元,2006年11月中國嘉德)
婁山關詞意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1175.1萬元,2007年10月香港蘇富比)
灕江勝景 立軸 1964年作
大柏地詞意 設色紙本 1965年作
峽江圖 設色紙本 60年代
巫峽帆影 設色紙本 (203.5萬元,2006年6月中國嘉德)
巫峽帆影
無限風光在險峰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487.2萬元,2007年12月北京翰海)
雁盪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花果山 1973年作
蜀山春雨 設色紙本 (231萬元,2006年5月北京榮寶)
李可染的山水畫在70年代前後風格丕變,其山水形象氣勢撼人,而又樸實近人,尤以設色濃烈、用墨沉厚而著稱,故而別開生面,有「李家山水」之譽。此幅《蜀山春雨圖》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之作,畫面飽滿,巨峰高聳,氣勢博大,墨色淋漓,有高山仰止之感。全圖以積墨層層積染,用筆老辣厚重,蜀山的濕潤與桃花的紅艷相得益彰,同時又吸收西洋繪畫對光影描繪的優長,形成迥異時流的自家氣派。可作白居易《憶江南》「日出山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絕妙註解。
江山勝覽圖 設色紙本 癸丑(1973年)作 (314.6萬元,2008年4月中國嘉德)
江山覽勝圖 設色紙本 癸丑(1973年)作 (209萬元,2006年4月北京匡時)
李可染1959年赴桂林寫生,此後他反覆畫了大量的灕江山水,作品中多傑作。可以說,灕江山水為他而設,他為灕江山水而生。此幅當是據寫生稿而成,月牙山蒼秀蓊鬱,墨色濃重而滋潤,山質則堅,山氣則潤,準確表現了灕江山水的特色,筆端既有力量又充滿韻致。構圖上左實右虛,實多虛少,虛實盡妙,這種構圖比較險峻,充滿力感。堪稱精品。
灕江勝景 1973年作 (1650萬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
井岡山 設色紙本 1975年作 (694.4萬元,2007年11月北京保利)
縱觀李可染《井岡山》系列作品,以表現出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為基調,以墨韻之美與神韻之美相結合。作品大多選擇五百里井岡明珠──井岡山主峰為主體,並在作畫布局上,分寸布置得當、巧妙。技法上,用較濃的赭石勾山石,再以淡赭烘染,加一些青綠、藤黃染樹,筆墨渾厚蒼潤。畫面構造亦頗具氣勢,井岡山主峰壁立千仞,峽谷險峻,雲捲雲舒,天高雲淡,景象開闊,近景數棵青松,幾杆紅旗,一隊戎裝戰士點出畫面主體——革命搖籃。李可染的井岡山系列,是以宋元之法,直取羅宵山脈,將山水之精魂攝於心中,然後以充沛之情感躍然紙上,具有山水畫里程碑的地位。
革命搖籃井崗山 設色紙本 (672萬元,2007年12月北京榮寶)
灕江襟江閣 立軸 1977年作
岩泉積翠 設色紙本 1977年作 (268.8萬元,2008年4月北京華辰)
雨後斜陽圖 設色紙本 70年代中後期作
畫面小中見大,以小觀大,遠近遙相呼應,用墨著色精準,精準拿捏光與影的變化,煙雲縹緲之勢有如幻境,但蒼勁的山體迎面而來,密林濃縮為一塊塊焦黑的墨塊,但充滿了活力,一種活的氣息躍然紙上。畫家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劃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出最大最豐富的內容。近景的人變的渺小卻更映襯了遠山的蒼渾與雄偉。
黃山圖 鏡心 水墨紙本 1977年作(437萬元,2011年9月山東天承秋拍)
清漓勝境圖 設色紙本 1977年作 (1030.4萬元,2007年6月北京翰海)
灕江雨中泛舟圖
雨中灕江 紙本設色 1977年作
水晶宮 設色紙本
杏花春雨江南 鏡心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清漓帆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灕江邊上 1979年作
《灕江邊上》是灕江畫面的一處截景。此幅較之其他同題材作品更為大膽之處是於畫面右側作大量看似留白的灕江水景,與左側濃墨色塊形成強烈對比,將山體的深度感和博大感置於畫面之外,而氣勢則滲入畫面之中,十分獨到。眾多小帆船在江面上游弋,景物顯得更為空靈和剔透。
九華山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山嵐松雲 1979年作
黃山煙霞 設色紙本 1981年作(2357.5萬元,2011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
高岩晨嵐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千岩萬壑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山林清音圖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黃山松雲圖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黃山煙嵐以千峰萬壑為主體的視覺圖式,是李派山水「積墨法」與「素描體面造型法」完美融合的圖式,也是成功把握自然造化總體氣象的經典圖式。這種圖式的高度整體性和豐富多變的空間層次感,成為李派山水沉雄厚重的基調,其中又間以深秀靈動的和聲。
翠溪人家 1986年作
夏山滴翠圖 1986年作(1495萬元,2011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
萬木蔥中見人家 1986年作
80年代是李可染繪畫藝術的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時候的作品已脫出實景,更重寫意,筆墨混成,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萬木蔥中見人家》便完成於這個時期。作為李可染「密林煙樹」系列作品中的經典之作,把中國水墨的藝術表現力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難度。
千岩萬壑
山村飛瀑圖 設色紙本
雨後夕陽圖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352萬元,2005年12月中國嘉德)
滿山青翠擁山堂 設色紙本 1987年作(515.2萬元,2008年5月北京保利)
煙江夕照圖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1540萬元,2005年11月北京誠軒)
欲雨欲晴 設色紙本 1988年作(264萬元,2005年12月西泠秋拍)
密林煙樹 設色紙本 1988年作 (448萬元,2008年11月中國嘉德)
雨後圖 設色紙本 1988年作
山水清音 設色紙本 1988年作
水邊人家 設色紙本 戊辰(1988年)作(264萬元,2006年6月中國嘉德)
桃花煙雨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亂山叢中百丈泉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巍巍萬重山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雁盪山 66.1cm×43.5cm
創作於1963年的《雁盪山》,是他獨創「黑山水」的探索,是李家畫風開拓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雁盪山百崗尖
秋山一瞥 立軸
德國森林古堡 鏡心 1957年作
魯迅故居百草園
西湖西泠印社
夕陽中的重慶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