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高的歷史,建築,美學價值,文物保護單位,河北正定廣惠寺華塔

2019-11-12   視覺秀旅遊

 廣惠寺華塔,又名多寶塔。坐落在河北正定縣城內生民街路東高阜之上原來的廣惠寺內。 始建於公元785-804(唐貞元年間),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寺內建築僅存一座華塔,所以又稱"華塔寺"。"正定廣惠寺華塔"具有極高的歷史,建築,美學等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惠寺內佛、殿、僧舍無一留存,僅有華塔一座。據《正定府志》載,塔高十三丈五尺,主塔為四層,平面呈現八角形,四隅面各建一扁六角形亭狀小塔與主塔相連,現小塔僅存殘址。主塔各層檐下大部飾磚仿木構斗拱,第一層至第三層平面作八角形,底層四正面辟門。二、三層設平座,除正面牌門外,側飾佛龕和斜方格假窗。第三層塔身之上,即是花塔的上半部花束形塔身,約占塔身全高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的垂直線,刻塑出虎、獅、象、龍和佛、菩薩等形象。 自花束狀塔身以上、以磚刻出斗拱和椽、飛、枋子,上覆.八角形塔據屋頂。塔剎已無存。

廣惠寺華塔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華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約整體的1/3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垂直線刻塑出獅、象、佛、菩薩、獸頭、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種刻塑參差錯落、變化有致。主塔北面有階梯可攀登,穿過塔心室直至二層。二層下為平座,塔身每面三間,四正面明間辟門,次間及四斜面各間均飾方格假窗。

二層仍設迴廊,廊內壁置佛龕,斜面兩壁對應分布,四龕一組,呈上下兩行排列。從北門出至第三層,迴廊即逝,塔身驟小,使座頗顯寬大。塔身東西兩面有假門,餘四斜面為假窗,南面辟門,內為塔心室,室內供兩尊唐代釋伽、多寶佛像,佛首早年失,結跏跌坐於方形束腰須彌座上,束腰處作伎樂人,座上枋四側面均刻銘文。檐下施斗拱,補間鋪作出60度斜華拱。三層以上至四層斗拱間為華塔壁塑部分,也是華塔精華之所在。

這裡通體塑出力士、海獸、獅象、佛、菩薩等藝術造型,塑像的八角八面參差交錯分布,整體造型極其華美。四層為塔之頂層,檐下施斗拱,補間出一跳華拱,再上為八脊青瓦一跳華拱,再上為八脊青瓦塔頂,塔剎早年墜毀,式樣不詳。塔內一、二層塔心寶頂部為磚制藻井,三層塔心室內壁殘存壁畫,疊壓達三至五層之多,據猜測,可能為歷次維修時所致。1995年4月-1999年9月對主塔進行了重新整修,並恢復了四隅小塔。

重修後的華塔佇立在正定古城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街區,掩映在參差錯落的民居中,滄桑之至而又華美至極,詮釋著亘古歲月的從容和精緻,抒寫著歷史文化街區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