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度禽病分析報告

2020-02-12     雞病專業網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第一章 2019年蛋雞主要流行疾病檢測數據分析總結

一、2019年蛋雞常見疾病分析總結

2019年所服務的規模化蛋雞養殖場中,49.12%的養殖場處於非健康狀態,並伴隨出現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採集其樣品進行檢測,常見疾病的病原檢出率見圖2。由圖2可知禽流感H9N2、雞滑液囊支原體、大腸桿菌、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沙門氏菌檢出率較高。結合雞群的臨床表現、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測,2019年蛋雞常見疾病呈以下特點:

1、 禽流感發病率與雞群免疫情況息息相關

禽流感H9N2發病率雖然從2018年開始呈下降趨勢,但在2019年其發病率依然占居第一位。雛雞和青年雞感染禽流感H9N2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症狀,死亡率在1-5%左右;產蛋雞感染主要表現為呼嚕和產蛋率輕微下降;或雞群拉稀、雞蛋質量差等症狀,且持續時間較長;易和其它疾病混淆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如與大腸桿菌混感,死亡率增加;與傳染性鼻炎混感,易被誤診等。

除禽流感H9N2外,禽流感H5和禽流感H7在不同階段的雞群均有發生,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與免疫疫苗的時間和次數有關,未免疫疫苗的雞群感染後死亡率可達到70%以上;免疫一次疫苗的雞群感染後死亡率可達到50%以上,免疫二次的死亡率可控制在15%以內。產蛋期感染後除表現為死亡率較高外,產蛋率下降也較嚴重。

防控禽流感首先做好疫苗的免疫,產蛋前至少應免疫3次疫苗;其次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最後控制雞舍的環境,定期消毒,降低環境污染指數。

2、 傳染性支氣管炎多毒株型增加了防控難度

傳染性支管炎在2019年檢出率為11.86%,且隨著季節的變化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檢出率不同,如圖4所示,秋冬季節其檢出率較高。雞群在雛雞階段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後,到了產蛋期易出現「假母雞」,雞群產蛋率較低,維持在70-80%左右。產蛋期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後,產蛋率下降10%左右,蛋殼質量變差,嚴重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對於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防控目前沒有較確切的方法 ,一方面是因為傳支毒株的基因型較多,交叉保護作用較差;另一方面是市場上的疫苗毒株較多,養殖場僅憑主觀去選擇疫苗,沒有採用專業的評估和選擇手段;另一方面養殖場對發病後雞群病原檢測的意識較差,無法積累和不斷完善針對某一雞場的傳支毒株的免疫和控制方案。

3、 支原體依然困擾著養殖場

支原體是一種大小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沒有細胞壁的最小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在家禽上常見的有敗血型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敗血型支原體存在於眾多雞舍中,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一旦有不利因素的應激如溫差較大、通風不良、空氣品質較差等,就會暴發此病。當繼發和混合大腸桿菌感染時,死亡率較高。由於其病變主要在氣囊,使用藥物治療效果較差。

滑液囊支原體是近幾年才引起人們關注的一種疾病,目前作為一種養雞生產中常發病成為雞病防控中的重點。2019年其總體發病率雖低於2018年,但檢出率依然占居第二位。滑液囊支原體主要感染雛雞和青年雞,產蛋雞也有感染的情況,但由於臨床症狀不明顯,不為人們所重視。如果雞場的雞苗來自於小種雞場,常常在20天左右發病,出現臨床症狀;如果雞苗來自於規模化或品牌度高的種雞場,常常在40天以後發病,這可能跟種雞場是否攜帶和免疫滑液囊支原體疫苗有關。自2014年隨著發病率的升高,其防控思路和防控方案也在不斷的升級完善中,2019年滑液囊支原體所引起的生產損失較2017年和2018年有所減輕。

4、 細菌性疾病時有發生

大腸桿菌是養殖場最常見和最常發的一種細菌性疾病,雞群感染其它疾病後如果控制不當最易繼發大腸桿菌;同時當養殖場管理不到位,如環境衛生差、通風不良等雞群也易感染大腸桿菌;而當井水污染,水線不及時清理時,也易引起大腸桿菌的感染。

沙門氏菌也是養殖場常見的一種細菌性疾病,傷寒和副傷寒隨著養殖場管理措施的加強,其發病率較低,而雞白痢卻時有發生。一方面是種雞場未完全凈化沙門氏菌而引起雛雞在1-7日齡有較高的死亡;一方面是雛雞管理不當而暴發沙門氏菌。選擇沙門氏菌陰性的雞苗和加強雛雞的飼養管理可降低其發病率。

傳染性鼻炎和鼻氣管鳥疫桿菌在2019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檢出,由於這兩者的臨床症狀有較多相似之處而易被誤診。雞群單一感染傳染性鼻炎時主要表現為流鼻涕和臉腫,雞群的精神狀態、採食量和產蛋率無較明顯變化;雞群感染鼻氣管鳥疫桿菌時,不但流鼻涕,胸氣囊和腹氣囊有較多的滲出液,雞群採食量和精神狀態有較明顯的變化。

5、腫瘤性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2019年雞腫瘤性疾病檢出率較高,傳染性貧血、馬立克氏病、網狀內皮組織增生和淋巴細胞白血病4種疾病合起來的檢出率為15.6%,這麼高的檢出率足以引起養殖場的重視。雞群感染腫瘤性疾病後生長不良,成活率較低,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其它疾病,因此越是在行情好時越應該選擇質量好和品牌度高的雞苗,可以在引進雞苗前檢測種雞的帶毒情況。

三、2019年新城疫和禽流感抗體水平分析

免疫依然是防控病毒性疾病首選辦法之一,通過分析2019年不同月份蛋雞新城疫和禽流感抗體水平可見,新城疫和禽流感抗體水平對雞群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不同季節新城疫和禽流感抗體水平波動較小,均維持較高的水平,說明養殖場均在努力做好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隨著免疫次數和日齡的增加,新城疫和禽流感抗體水平呈上升趨勢,產蛋後抗體水平基本維持較高的水平。

第二章 2020年蛋雞常見疾病防控思路

2020年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支原體、細菌性疾病等依然是養殖場防控重點,對於蛋雞養殖場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常見疾病的防控。

對養殖場進行評估,了解養殖場的污染情況和風險

首先通過跟多人詢問了解本區域養殖場常發病和周邊養殖場的發病情況,確定本區域不同季節的流行病,如本區域為禽流感疫區,易暴發禽流感等。其次回顧近幾年養殖場的發病史,明確養殖場可能潛在存在哪些疾病的病原,針對這些曾經發生的疾病制定相應的免疫和防控方案。而對於曾未發生的疾病,做好生物安全措施,謹防這些病原微生物進入養殖場。

通過專業手段選擇質量好的雞苗

雞苗的好壞直接影響雛雞的成活率和養殖生產效益,除了選擇好的品種和從符合條件的種雞場購買雞苗,如果有條件要隨機抽採種雞的血液,檢測沙門氏菌、傳染性貧血、馬立克氏病、網狀內皮組織增生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抗體或病原,分析種雞是否攜帶這幾種病原;檢測滑液囊支原體抗體,分析種雞是否存在感染和是否免疫過相對應的疫苗。通過檢測,選購免疫抑制性疾病陰性、沙門氏菌陰性、滑液囊支原體陰性或種雞免疫合格的雞苗,儘可能切斷有害傳染源進入養殖場。

根據評估情況制定常見疾病的防控方案

根據評估的結果,找出雞場曾經發生或易發的常見病,制定常見病的免疫和防控方案。

禽流感:首先做禽流感疫苗的免疫,蛋雞在產蛋前分別至少要免疫3次禽流感H9N2、禽流感H5和禽流感H7滅活苗;產蛋後每3-4個月免疫一次。其次定期監測雞群禽流感抗體水平,當抗體水平低於本區域平均值或臨界保護值應及時進行補免。當雞群出現疑似症狀時,採集樣品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確定其發病病原。

傳染性支氣管炎:選擇跟本場發病毒株相同的疫苗進行免疫;可在20-30日齡時檢測一次抗體,根據抗體水平的高低確認其是否感染以及現在的保護狀態。80-120日齡再檢測一次抗體,主要分析雞群是否存在隱性感染以及其免疫程序是否合理,雞群處於什麼樣的保護狀態。如果發現雞群有呼吸道症狀,根據臨床表現和剖檢變化懷疑為傳染性支氣管炎時,可通過檢測病原和測序確定感染的毒株從而選擇適宜的疫苗進行免疫。

滑液囊支原體:滑液囊支原體普通存在於養殖場中,不同養殖場污染程度不同,發病規律也不盡相同,應根據所選雞苗的帶毒情況和抗體水平制定本場的防控方案。可在20-30日齡時檢測其抗體陽性率,此階段母源抗體值逐步進入空白期階段(陰性),為雞群易感滑液囊和雞毒支原體時期,通過監測支原體抗體值變化,在抗體下降或轉陰階段進行藥物預防有重要指導預防作用。

建立養殖場可執行的生物安全方案

建立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體系主要是為了第一防止雞場以外的有害病原微生物進入養殖場;第二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雞場內的傳播擴散;第三防止雞場內的病原微生物傳播擴散到其它雞舍或雞場。對於準備建場的新養殖場應從雞場的選址、建築和布局等方面下手做好規劃。對於已經建好的養殖場要根據現有的硬體條件建立建全可執行的生物安全體系。制定人員、車輛、物資等進入養殖場區、生活區和生產區和雞舍的消毒隔離辦法,拒絕其攜帶有害病原微生物進入養殖場;制定場區、生活區和生產區和雞舍的消毒方案,減少環境中有害微生物的載量;制定出場的車輛、車筐、蛋托和紙箱的消毒方案,防止將病毒帶出場外等。

加強日常監測,做到早發現早行動

為了評價雞群的狀況,需對雞群進行定期的監測,包括監測不同階段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抗體水平、雞苗的母源抗體、20日齡滑液囊支原體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抗體水平、產蛋前常見疾病的免疫抗體水平等,以便及時了解雞群的狀況儘早調整防控方案。

發病後及時確診和處理

雞場發病後應及時根據雞場的發病史、雞群的臨床症狀和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測情況確診雞病,採用隔離、治療、消毒和淘汰等多種手段控制病原在場內的傳播和發展,減少發病後所帶來的損失。對於死亡和淘汰的雞隻根據暴發的疾病進行相關的處理。空出來的雞舍要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和空舍才能重新起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8_ZOnABgx9BqZZIGl1k.html








5月6日豬價

2020-05-06



十三天的雞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