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在變老?身體4個症狀會"說話"!這些方法幫你"清理"血管

2019-12-08     經易棠

以下情況,你符合幾條:


1.生活不規律,且有吸煙或過量飲酒的習慣;

2.吃飯狼吞虎咽,還吃得很飽;

3.幾乎不吃魚類;

4.腹部突出,出現小肚子;

5.日常生活中很少步行或爬樓梯;

6.完美主義者,不服輸,常常感到焦慮;

7.下肢經常感覺冷或麻;

8.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


如果符合2~3條,你的血管正在加速老化!



| 血管老化後果很嚴重


·血管變脆、變硬:活動能力下降


動脈硬化會使血管腔變狹窄,造成內臟或肢體缺血,從而降低身體的活動能力。比如以前走3公里才會覺得累,現在才走1公里就累得不行。


如果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導致血管老化,使血管變硬,那麼,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反過來加重高血壓的病情。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原先的活動能力可能進一步降低。



·血管堵塞:記性差


動脈硬化、動脈炎、動脈栓塞等會引起動脈血管堵塞,造成慢性腦供血不足,繼而出現嗜睡、記憶力差、精力不集中等現象。


如果你覺得記性越來越差,一定要引起注意。因為血管堵塞不只是降低記憶力,還會引起肢體缺血或功能減退;大面積的腦梗,甚至會造成昏迷或偏癱等。



·頸動脈斑塊:心腦功能減退


頸動脈斑塊是全身動脈硬化的局部表現。有頸動脈斑塊的人,通常還伴有顱內動脈和心臟冠狀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並有相應症狀出現。


這種血管老化的情況往往表現為心腦功能減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腦缺血或腦梗。


·靜脈曲張:站立困難


靜脈曲張是指由於血液淤滯、靜脈管壁薄弱等因素,導致的靜脈迂曲、擴張。


一般而言,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的人易患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後遺症和動靜脈瘺病變也可以表現為肢體腫脹和代償性淺靜脈曲張。


而一旦患上靜脈曲張,站立或行走都會受到影響。



| 它們是血管健康的「殺手」


·「四高」飲食:血管易堵


四高飲食是指高糖、高油、高脂、高鹽的飲食,它們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也容易使膽固醇、血脂等附著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被堵,血流不通暢。


「四高」飲食堪稱是血管的頭號天敵。



·吞雲吐霧:血管易硬


煙是引起血管老化的又一大「禍害」,香煙中的多種有害物質會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破壞血管彈性,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以及血栓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吸煙者的動脈硬化發生率明顯高於不吸煙者,且動脈硬化程度明顯更重。澳大利亞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入二手煙對血管內皮造成的損傷甚至比自己抽煙還要嚴重。


所以,吸煙不僅是自己的事,更為危害身邊的家人,尤其是孩子。



·不愛運動:血管「垃圾」堆積


久坐不運動容易影響血液循環,可能引起肥胖等問題,從而間接促發高血壓,加重冠心病等。


不愛運動還不利於身體排出廢物,導致血管內「垃圾」堆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而適當的運動則有利於增強血管彈性,幫助清理血管中的「垃圾」。



·經常熬夜:累壞血管


熬夜會使機體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導致血管收縮、血液減慢,血液變得黏稠。


長期熬夜還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容易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還可能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使得冠脈粥樣硬化和板塊不穩定的風險大大增加。


如果睡眠得不到保證,加上情緒焦慮,血壓波動大,甚至可能誘發中風或猝死。



| 5招養出年輕好血管


1、勾腳防血栓


勾腳能通過運動踝關節,起到增強下肢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具體方法為:雙膝自然伸展,最大幅度地往後勾腳,保持10秒再往前繃直。如此重複,只要不覺得疼痛,可不限次數。


2、精神放鬆


突然的精神壓力可能會使血管內皮功能發生障礙,損傷血管的擴張能力,最終導致血管不能隨血液需求調整自身功能,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放鬆心情能舒緩壓力,穩定血壓,保護血管內皮,讓血液循環更順暢。


3、遠離煙酒


吸煙和酗酒都會傷害血管,使血液粘稠度高於正常水平8倍以上,遠離煙酒是守護血管健康的關鍵,其中包括二手煙。


4、堅持運動


多進行原地踏步、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增強心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粘稠度。


5、飲食講究


日常飲食中要杜絕高油、高鹽、高糖等飲食,大量攝入糖分會使血糖急劇升高,胰島素分泌過度,從而使血液變得粘稠。因此,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2NP7m4BMH2_cNUgvn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