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只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2020-05-15   懷左同學

原標題:我每天,只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文/懷左

五月開始,每天晚上我都會簡單規劃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然後將最重要的事情摘出來,寫在便簽紙上,然後貼在我的電腦左側。

做事這麼多年之後,其實對於持續做的事情,我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節奏感,所以每天,只需要規劃一件重要的事情即可。

今天這個標題,不是說我每天就做一件事,如果那樣的話,早上起個床就是一件事。這裡的一件,是說我只規劃最重要的事情。

在我的做事原則當中,做減法,要比做加法重要。

曾經我會把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七點到八點做什麼,八點到九點做什麼,甚至有更變態的時候,會規劃到每半個小時,或者還有每十五分鐘。

但無一例外,這種全失敗了,因為計劃總趕不上變化,而規劃那麼滿,稍微有一點意外,所有的計劃都得統統改變。

然後我就換了一種方式,不卡時間而卡事件。

我開始學英語、學設計、學攝影、學雙節棍、讀書、看電影、寫作……我幻想自己成為一個全能的人,然後每天給自己安排很多要學習的東西,買很多書,報很多課,在期待中飄飄然。

也失敗了,而且浪費了很多錢。我的相機目前都落灰了,ps軟體很多年沒再打開(壓根沒學會),英語已經忘到姥姥家了,雙節棍也留在我的家裡……

原來我不是什麼都可以學會的人,並不是所有期待的樣子,都可以實現。

前後折騰了很多年,我明白了一個最樸素的道理:在某段時間內,其實我只能做好一兩件事。然後我乾脆再簡單點: 慢慢把日常做的事情形成習慣,那麼在習慣的事情之外,我只規劃一件事情就好了。

比如今天我還是早起鍛鍊,上午工作等等,唯一重點安排的事情便是讀唐浩明的《曾國藩》。這本書我之前讀大學時看過,最近準備再讀一遍,今天就開始安排起來。

事情形成習慣後,再去做時,我就不需要再浪費腦力去設計。然後每天只做一件常規之外的事情,對於我來講,心理負擔小,而且也可以認真把事情做好。

可能從本心上來講,我是個懶人,看到一大堆事情,我會不自覺焦慮。焦慮會帶來心煩,心煩後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越來越發現有些東西是由內而外的,就比如做事,心不定時,做事就不順,假如能力是100%,也只能發揮50%左右。

何必呢,自己給自己找罪受。於是我明白了: 心定則氣壯,氣壯則力果。

有時候看起來特別努力,朝六晚十,熬夜點燈,事情反而成不了,還把自己身體搞得很累。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也是這樣的,眼睛裡的紅血絲很多,而且每天醒來或者睡去時,腦子裡想的就是做事。

我認識的一些人,他們也有一些不一樣的做事哲學。

就拿我的駕校教練來講,去年我學車時,他和我說: 勤來少練。意思就是你可以天天來,但每天練一會就可以了,有了感覺就行,然後留給自己的點時間,回去消化。

這個方法我覺得很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擺出努力的狀態,一心撲在事情上,就一定會出結果。但往往做事可能體現在方方面面,真正能夠讓你提升的,也許就在不做的事情,在你的心態上,在潛移默化之中。

我的健身教練在給我拉伸時也和我說:「你的肌肉太緊繃了,要學會放鬆,狀態好的肌肉平時其實是放鬆的,只有用力時才會緊繃。」

另外他也和我聊了很多和我平時完全不一樣的想法,他提到了放鬆,提到了每天留出空餘時間,提到了多玩,也可以去泡澡等放鬆的方法。

我當時最大的感受是: 真的要多拓展人際圈,不一樣的人,可以給我不一樣的智慧。

其實我現在就是這樣的,安排的少一些,負擔少一些,心態好一些,做事會更沉浸,也會更穩,反而容易做出成績。

今天就分享這些小感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