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糧食制約敵對諸侯國,管仲百試不爽,為什麼晉惠公用此招卻失敗?

2020-03-28     知常容

謀士酈食其曾對劉邦說:「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在《三國志·吳書·潘浚陸凱傳》中甚至給衣食進行了排位: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衣其次也

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認知呢?因為血淋淋的教訓在此之前就上演過。春秋戰國時期糧食就一直作為制約敵對諸侯國的重量級的武器存在,好多諸侯國都因為這個失敗。

一、管仲將糧食當作一種武器,不戰屈人之兵

將糧食當作武器應用最好的當數管仲了。在《管子輕重戊》記載很多次管仲利用糧食達到不戰屈人之兵的案例。

比如對付魯國和梁國這個案例中,管仲先讓齊桓公帶頭穿綿綈的衣服。國君的示範效應很強大的,手下自然就跟起來了,齊國的老百姓也會效仿,一時間這種紡織物價格就開始上漲。奇怪的是紡織品價格上漲,需求很高,管仲卻下令齊國人不准生產這個紡織品,所有的綿綈都必須依靠進口,所以價格進一步上漲。

看到齊國如果強大的需求,魯國和梁國的商人就動心了。

管仲再加了一把火,召集了魯國和梁國的商人,告訴他們齊國現在急需這種紡織物,如果量大,價格還可以翻3倍,由齊國保底價收購。

如此商機真的是太誘人,齊國富甲天下,這是諸侯國中的常識,魯、梁兩國的國君覺得這是好事,這是給老百姓增加收入的好事,所以也就不勸阻反而鼓勵他們生產。

魯、梁兩國老百姓發現這個比種糧食更能賺錢,所以也就懶得種糧食,都干起了這個營生,並且迅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他們用出口綈的方式賺回的錢然後去購買糧食,而且還有贏餘,幹勁自然更足,而且進一步擴大生產。

一二年過去之後,齊桓公就下令自己不穿這種紡織物,改穿帛料,同時規定,誰要是再穿綈就是犯罪,馬上關閉魯梁之間的關卡。

失去齊國這麼大的市場,綈的價格一落千丈。沒有經濟來源的魯、梁的國民都傻了,他們發現自己的發財夢原來可以這麼快破滅。很多人陷入破產,進入赤貧行列,大量的綈堆積在國內。

這個時候,他們發現糧食價格漲的特別高,自己居然交不起田地稅,也買不起糧食。魯、梁的經濟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兩三年之後,魯、梁的大批老百姓為了生計都跑到齊國去了,因為饑荒需要找條活路。不久之後魯、梁兩個諸侯國不戰而降。

管仲用類似的方法對付過萊、莒、楚國、代國、衡山國,百試百爽,很快都表示願意臣服齊國。

二、勾踐將糧食作來陰謀擊敗夫差

越國被吳國打敗之後,越王通過品嘗吳王糞便這種連普通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取得吳王的信任。回到越國的勾踐自然要開始算計吳國。f

文種給勾踐出了一個主意。

種曰:"君王自陳越國微鄙,年榖不登。願王請糴,以入其意。天若棄吳,必許王矣。——《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

當勾踐將這個請求傳達到吳國之時,吳國內部出現爭議。

吳王同意借糧食,但伍子胥反對。

伍子胥的理由是吳越就是競爭的方式存在,而且越國並沒有窮到吃不起糧食,就來借糧,顯然另有目的。

吳王當然不相信勾踐有異心,因為勾踐作為一國之君,連自己的糞便都願意品嘗怎麼可能不忠心呢?

吳王夫差說現在正是我顯示仁義的好時機,這個時候伍子胥的死對頭太宰嚭也表示同意。

最後商議的結果自然是吳國借糧食給越國,在借的時候夫差還不忘記對自己進行自我表彰,他說我是力排眾議借給你們的不要忘記歸還。

吳王乃與越粟萬石而令之曰:"寡人逆群臣之議而輸于越,年豐而歸寡人。"——《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

第二年,越國就歸還了糧食,歸還的糧食顆顆飽滿,而且還多還一點作為利息。

吳王夫差太開心了,越國太忠心了,這麼好的糧食應該發給老百姓作為種子。當然此時忠臣伍子胥已經無法勸阻了,伍子胥已經自殺。

沒有伍子胥的勸阻,吳國老百姓都開始種這種越國的糧食,期盼今年有個好收成。

但是吳國人左等右等,覺得這種糧食種子怎麼不發芽,等他們發現原來這個種子是被越國人煮熟,想第二次複種時,天時已經過了。

古代農耕主要看天時,不像現在這麼高的耕種技術。

當年吳國的糧食普遍欠收,吳國出現糧食缺口,饑民開始出現,而吳王卻沉迷在自己的武力北上與人爭霸。

勾踐抓住時機,不久之後就攻擊吳國,擊敗吳國軍隊,殺掉吳國太子。

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越國利用這次糧食事件為自己擺脫了吳國的控制,不再是吳國的附庸,又回到平起平坐了。吳國經此一役之後,實力大減。

幾年之後,越王勾踐就滅掉了吳國。

三、晉惠公想將糧食作為一種手段卻失敗了。

晉國在晉惠公時期遇到連年災荒,晉惠公向秦國求援。因為秦國當時與晉國關係特別好,晉惠公是在秦穆公派兵保護下即位的,秦國對晉國有大恩。

這一次晉國救援,秦國表示全心全意支援,為什麼呢?因為百里奚說了這麼一句話。

百里奚曰:「天菑流行,國家代有,救菑恤鄰,國之道也——《史記·晉世家》

天災流行,每個諸侯國都有可能發生,救助災荒,敦睦鄰國,這是諸侯國之間的道義。

百里奚原來是虞國大夫。虞國被晉獻公借道伐虢滅了,自己也當了俘虜,最後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買回來的。百里奚此時此景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的視野和心胸遠遠超越了諸侯國範圍,而是心懷天下。

秦穆公說連百里奚你都這樣說,那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援助晉國呢。出於人道主義,載著大量的糧食的船隻由秦都雍城出發,沿渭水五百里,再換成車運,橫渡黃河以後再從汾河漕運北上到直達晉都絳城。

秦國這種做法自然贏得了諸侯國的讚美,為秦穆公後來稱霸贏得輿論上的支持。

晉國因為有秦國的支援迅速渡過這一次的饑荒。

風水輪流轉,很快輪到秦國饑荒了。

此時秦國自然想到晉國,向晉國求援。

晉國不但不回報,反而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因為虢射說了這麼一句話。

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史記·晉世家》

晉惠公覺得有道理,迅速發兵攻打秦國,希望一舉使秦國屈服。

晉惠公的反覆無義激起了秦國的同仇敵愾,結果自然是晉惠公被俘,如果不是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估計晉惠公就被秦穆公拿來祭天了。

所以拿糧食作武器也不是百試百靈的,晉惠公就是最好的教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nCWJ3EBrZ4kL1ViRz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