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硬核產品邏輯,東原業績再獲增長

2019-11-05   中國財訊網

日前,克而瑞數據公布了2019年1-10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TOP100排名。其中,東原集團全口徑金額較去年增長13%,繼續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深耕布局,以產品力為核心

在房地產行業下半場,東原總是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斷調整城市布局結構。

憑藉地緣優勢,以大本營為核心,東原集團通過對土地市場的深入研究,努力挖掘一二級聯動項目存量,堅定一二線優質城市深耕,以招拍掛、聯合拿地、收併購等方式高質量獲取符合戰略發展的優質土地,且合理控制土地獲取成本,提高項目獲利能力及抗風險能力,向周邊城市輻射發展。

據東原母公司迪馬股份最新發布的半年度報告顯示,東原新增土地儲備9宗,建築面積140萬方米,新獲土地的預期現金流回報效率上升明顯。尤其是新增土地儲備主要位於上海、武漢、成都、重慶、西安等省會城市或經濟發展核心城市,位於二線以上城市的項目數量占比達100%,深耕精選戰略的效果逐漸顯現。

在持續深耕戰略城市的同時,東原集團始終堅持產品力為第一競爭力,不斷研究打磨,漸已形成完整的產品體系、優良的產品品質以及標準的產品工藝,並與時俱進疊代更新,不斷豐富產品內涵,提升產品競爭優勢,進而贏得客戶、市場、行業的高度認可。

憑藉不斷增強的綜合實力,在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舉辦的「2019中國房地產企業品牌價值測評成果發布會暨房地產品牌發展高峰論壇」中,東原榮獲中國房地產企業品牌價值45強的榮譽。

「榜單是一方面,不單純是經營規模,產品質量更重要。」東原集團總裁楊永席坦言,「基於良好的品牌影響力以及出眾的產品質量,追求衡,這樣東原集團在資產質量與規模增速兩端才能均取得出色表現。」而這也將成為東原集團得以穿越當前行業下行周期的根本動力。

原聚場外拓,建設美好社區

而在努力提升規模的同時,東原也在試圖尋求其它的業務賽道。

作為中國新社區運營踐行者,東原一直以來就追求設計出一套良性的生態系統,讓業主真正喜歡生活在東原的社區里。這套獨特的社區生態系統,也是東原社區與其他社區最大的差異化所在。

正如迪馬股份董事、執行總裁兼東原集團總裁楊永席所說「產品的本質是硬體軟體的結合,我們在硬體有競爭力的基礎上,繼續追求軟性服務的競爭力。」年來,東原始終堅持社區價值創新路徑,圍繞不同人群對社區生活的需求,挖掘社區生活痛點,提供解決方案,進而孕育了童夢童享、原聚場、原美術館等一系列社區運營產品,逐漸以差異化構築起企業競爭力護城河。

10月26日,東原原聚場首個政府外拓項目於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正式啟幕,這是原聚場的第15個項目,也是原聚場承接的首個社區街道空間項目。與以往的原聚場不同的是,昆明金馬中心原聚場立足城市綜合空間,跨越單一商業空間,在原有的公共書房、小劇場、藝術館……等休閒娛樂空間基礎以外,還設立為各社會組織提供的辦公空間、會議空間等。空間內部形式豐富,不管是對外的商業開放,還是對政府內部的黨建建設,都能夠保證群眾日常集會及社區服務。

從單純的鄰里泛社區到跨界至藝術領域的商業社區,再到與政府聯合的黨建人文社區,原聚場對於城市空間的探索發展從未止步,致力於用社群的方式連結人與人,人與家庭,家庭與社區、社區與城市的關係,創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理想小社會。

砥礪前行,三駕馬車齊頭並進

迪馬股份董事長、東原集團董事長羅韶穎曾多次強調,所有的創新都要落地,這已經烙印在東原的企業基因之中。

對於東原來說,在不斷創新中調整以及在不斷調整中繼續創新,都是常事。

東原集團一直致力於成為「領先中國城市生活的卓越地產服務商」,同步開展住宅開發、商業運營、物業服務三大領域業務。

今年,東原提出了長期主義,既要跑得好,更要跑得久。而東原商業正在通過產品改進和持續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進而提升租金,實現資產增值,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溢出。

與此同時,東原物業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升級。去年,東原物業聚焦不同業主差異性需求,全面革新原管家體系,形成東御管家、原臻管家、原馨管家體系,有機承接地產產品線及社群需求來設計與匹配物業的管家服務。業主會先感受到原管家式的專屬服務,再在日常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體驗到為自己所在社群和社群量身打造的場景化服務。

「為幸福多做一點」從來不只是東原物業的口號,而是每一天的身體力行,因此也收穫了眾多業主好評。根據賽惟房地產行業客戶滿意度最新數據,2018年東原集團總體客戶滿意度88分,較2017年提高6分。在二級指標中,東原在銷售服務、售後持續關注和服務兩項指標列行業第3。

2019年即將結束。在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物業管理這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發展態勢下,東原將繼續砥礪前行,通過自身努力全面實現商業和社會價值的雙贏。未來,東原集團還將繼續探索社群運營創新模式,注重研究客戶的社區生活細節,打破傳統的產業鏈結構,投入社區運營模式的研發與落地,打造出「硬核」產品與溫暖服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