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把不同的食材、不同的調料,用不同的火候、時間,就能做出各種食物來。
而同樣的一把青菜,有人越炒越青,有人一炒就蔫黃;同樣的一碗肉,有人燉得酥爛入味,有人燉得乾柴寡淡……
其實,好吃與難吃之間,差的可能只是一些烹飪技巧,比如燒肉先放鹽,炒菜晚放鹽;想保持蔬菜翠綠,炒前先焯水……
只要改變一小步,味道可能就會大有不同,那烹飪時我們該注意哪些小技巧呢?
1,先放鹽 or 晚放鹽?看食材和做法
鹽,是一道菜的靈魂,而對於不同的食材與烹飪方式,其實放鹽的次序不同,味道也會有很大差異。
1,烹飪前放鹽:油炸食物
像炸雞、鍋包肉、裡脊肉時,需要在肉的表面抹上澱粉、調料,因而在塗抹調料之前放鹽,能更加入味。
2,加熱中途放鹽:雞鴨魚類和硬蔬菜
像雞鴨魚肉等葷菜一般的做法是燒、燜、煮,而不管是哪種做法,為了讓肉質更爛,都需要煮較長的時間,因此可以在油炒過後,加水燜煮時,先放入少量鹽,然後小火慢燉,燉煮的時間越長,越入味,咸感也會更強;
另外,鹽能和肉中的蛋白質形成胺基酸鈉鹽,也就是味精的成分,讓食物更鮮美。
炒硬蔬菜,如胡蘿蔔、花菜、豆角等,因不易熟也不易炒出水,炒制過程中需要早點加入適量的鹽,一來可以讓食材提前入味,二來能減少鹽的用量。
3,加熱晚放鹽:葉子類蔬菜
像青菜、白菜等,易發軟、出水,幾分鐘就炒好了,可以在炒熟或是炒出大部分水後放鹽,隨後炒均勻即可出鍋。
4,煮熟後放鹽:蒸魚
蒸魚的時候,不需要加鹽提前腌制,以免導致魚的口感不嫩,沒有鮮味。所以只需要在魚蒸好後,準備給魚淋醬汁時,加入適量的鹽在醬汁中即可。
5,食用前放鹽:涼拌菜
涼拌菜,放鹽過早會破壞植物細胞壁,導致大量出水,失去蔬菜原本爽脆的口感,因此,最好食用前放鹽調味。
2,焯水也分冷水鍋和熱水鍋
很多時候,做菜前先焯水,不僅能去除異味,還能保持蔬菜鮮艷的顏色,但你知道嗎?焯水其實也有講究,不同食材的焯水方法也不同……
1,冷水鍋焯水
是指將食物和冷水一同入鍋,水燒開,或至半熟狀態撈出。
此法適合苦澀味較重的根莖類蔬菜,如竹筍、土豆、山藥、蘿蔔等,能縮短烹飪時間,減少苦澀味;還有像豬肉、羊肉、牛肉等肉類食材,能幫助去除血污和腥膻味。
小貼士:根莖類蔬菜焯水時可以加一小撮鹽,能幫助減少養分流失;肉類焯水後,可以沖一下冷水去除浮沫,但建議儘快入鍋烹飪,以免口感變老。
2,沸水鍋焯水
將水燒沸,把食物放入,及時翻動,及早撈出,可以幫助保持原料的色、脆、嫩。
此法適合體積小,水分多的蔬菜,如油菜、菠菜、豆芽、芹菜、西蘭花等,能減少可溶性維生素的流失,焯水時可以加點食用鹽,幫助保持菜色的翠綠;此外,也適合海鮮等血污較少、異味較淡的肉類。
小貼士:葉類蔬菜應該先焯水再切;焯水時要沸水要淹沒蔬菜,火候也要保持旺盛。
3,嫩肉粉嫩肉真的好?
很多人做出來的肉都很乾柴,嚼不動,這和肉質本身有關,一種是水分少,一種是肉質的肌肉纖維強度較高。
而想要使肉嫩,一般家庭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嫩肉粉,利用其中的蛋白酶對肉中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進行部分水解,使肉類製品口感更嫩。
但市場上售賣的嫩肉粉成分複雜,不僅有澱粉、蛋白酶,還有矽酸鈣、磷酸鈉、谷氨酸鈉、核苷酸鈉等……
這麼多的添加成分,有些人會擔心健康問題,但其實,不用嫩肉粉,一些天然食材也能發揮出嫩肉作用。
雞蛋清
在肉烹飪前先用雞蛋清裹一層,既能包裹肉汁同時增加肉類水分,口感自然變得更有彈性了。
水果
蘋果、菠蘿、木瓜、獼猴桃等水果中都有特殊的植物性蛋白酶,能夠使肉嫩可口,像市場上售賣的嫩肉粉大多添加的就是木瓜蛋白酶。
葡萄酒
葡萄酒中含有單寧,在烹調肉類前先用紅酒腌漬,也能幫助改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