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個著名建築叫鳥巢,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也有個鳥巢,是單體木質結構吉尼斯之最。與北京鳥巢唯一的區別是一個為鋼構,一個是木構。
三江縣的鳥巢位於月也侗寨,「月也」,在侗族人的習俗里是集體做客的意思。月也侗寨也是能夠觀看鬥牛比賽的景區。可惜,我們到這裡旅遊的時候,沒有趕上鬥牛比賽,算是其中的一個遺憾。
常言道,到北京旅遊,不上長城非好漢,到三江侗族自治縣旅遊,不到鳥巢看《坐妹》將報憾終身。
晚上八點,三江鳥巢將會舉行一場熱鬧的表演,《坐妹》是了解侗族風情必看的演出。因為表演太過火爆,經常滿座。
原本以為少數民族在表達愛意方面會比較含蓄內斂,看了《坐妹》演出之後才發現,低調的表達只適用於漢族。
《坐妹》表演分幾個部分,一更:走姑娘;二更:鬧姑娘;三更:坐妹;四更:破曉之喜。
侗族的單身小伙子們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常常在傍晚閒下來的時刻,三五成群約上小夥伴,手裡提著油燈,划著小船走村串寨,想要遇到心動的姑娘。
他們與姑娘們一起玩遊戲,嬉戲打鬧,或談天說地,或玩各種土遊戲,通過這種方式,去偶遇心動的姑娘。
三更坐妹是表演中的精華,就記住了其中一句:坐到妹的霸腿上來。就是這句台詞,印象特別深刻,讓人為侗族人的勇敢和直白而驚嘆,更為侗族姑娘的大膽奔放而嘆服。
年青的侗族小伙兒和姑娘通過行歌、聊天或玩土遊戲培養感情,當感情升華後,便悄悄離群到村邊或河邊互訴愛意。那狗糧是撒了一把又一把,看得單身狗眼淚汪汪,羨慕又嫉妒。
四更講述的是出嫁的侗族姑娘,身穿豪華的服裝,依依不捨地告別家人。新娘牽著新郎之手,在伴郎的陪伴下前往夫家。
侗族人新婚第二天便回娘家,他們會帶上厚禮,感謝姑娘父母的養育之恩。
整場表演持續時間大約1個小時左右,不僅包括了豐富的侗族歌舞,還包括侗族服裝展示,表演期間還狂給觀眾撒禮物,引得觀眾席陣陣狂歡。總之十分精彩。
我在三江看過兩回《坐妹》表演,每一次都感受不同。在與侗族人接觸中,也覺得他們待人接物十分熱情,心底純樸而且善良,他們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簡單而直接。只是,現在交通發達了,生活習慣也被漢化了一些,估計,《坐妹》也是無數侗族人最美好的年輕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