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麼保養挖掘機的?精細化到這種程度

2019-06-25     機甲同盟

已開發國家把汽車不當汽車,把工程機械真當工程機械,而國內正好相反,對汽車保養太重視,對工程機械保養則太不重視。工程機械行業里流行著一句話:中國人把挖機當牛使,而日本人恰恰相反,把挖機當爺供著。

這不是危言聳聽。不久前筆者和一位業界朋友聊起這個話題,一直在知名行業日企工作多年的他,給筆者舉了個有趣的例子:「你知道日本人怎麼愛護挖掘機的麼?我親眼見過他們在駕駛室里舖地毯,上車操作要脫鞋,而且帶白手套操作,每天幹完活都要把挖機清洗乾淨,簡直比對親兒子還好!」

聽得筆者目瞪口呆,這還是幹活的工具麼?要在中國,別說給挖機洗澡,連操作手自己幹完活,累了一天,洗不洗澡都難說。日本人是不是太較真?對一個掙錢工具為啥這麼上心呢?

經過一番調查,筆者發現,除了日本人普遍的「素質高」、愛乾淨之外,國家體制和行業發展階段也是造成日本重視挖機保養的重要因素。

1.從制度上來看,日本工地上使用的挖掘機產品需要年審,年審檢測不合格不允許繼續作業,在強制的制度嚴格要求下,重視保養成為必然;同時,根據日本的使用要求,挖機的工作時間只要超過5000小時,就會被強制送到服務點進行維護,僅這一條就令中國操作手望塵莫及啊;

2.從對產品的使用情況來看,日本已經完成了工業化階段,工程機械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都比中國小很多,人家是工作8小時必須休息,就跟歐洲的卡車司機一樣,超過工作時間強制休息,多給錢也沒人干,而中國的挖掘機只要買到手恨不得天天24小時連續幹活,早日收回成本,為老闆賺更多的錢。日本的設備不超負荷運轉,這大大降低了挖機的維護保養壓力;

3.從設備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角度來看,日本挖機如果報廢,出於環保要求,要向政府繳納大量的稅金,所以往往日本的挖機老闆更願意保養好設備,以在合適的工作年限時儘早將設備推向二手市場及租賃商,這樣不但能夠促使挖掘機更換的頻率加快,始終使用最新技術的前沿產品,而且無後顧之憂;

4.從流通的需求約束來看,日本的挖掘機一般在工作三五年,往往還不足5000小時,就開始進入二手機市場和租賃市場等領域,或者直接出口到發展中國家,日本正規渠道出口的二手挖機海關檢測不達標禁止出口,人家這是維護良好商譽,以圖可持續發展呢,即環保,又能減輕國內新機銷售壓力,使國內市場能夠良性循環;

5.從信用體系來看,日本社會的信用體系高度發達,無論是日常消費品還是工業品基本都無假貨,一旦消費者購買到假貨可以到法院起訴商家,造假者將面臨破產風險。(難怪在日本訂餐什麼的根本不用押金和預付,人家有信用做背書哈)同樣,在工程機械市場上挖機配件質量沒的說,基本都是原廠件,價格也相對透明,所以保養所用的部件質量好,不容易引發關聯問題。

6.從服務商的實力來看,日本的服務商更加成熟,維修技術高度專業化,檢測設備等硬體也是世界領先水平,能夠充分保證保養和維修後的產品質量;

7.從操作手使用習慣來看,日本人對設備確實比較認真負責,嚴格按照操作要求操作和保養維護,定期檢查,定期保養,一絲不苟,維護了良好的設備狀態。

根據日本環宇海關二手挖掘機銷售市場的一項故障維修統計,70%的挖掘機故障是由於保養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他30%的故障分別為:機械故障、機器超負荷運行、其他故障等。

對挖機實行定期維護保養的最終目的是減少機器的故障,延長機器使用壽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來在工程機械的「科學發展觀」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向日本學習很多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eh4EGwBmyVoG_1ZdL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