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誇我,我就不好好學」差生不被老師看好,不全是壞消息

2019-11-15     母嬰期刊

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很多學校的老師,喜歡聽話、學分高的學子;而成績平平、不服老師教導的「學渣」,被老師劃在了「圈外」,雖說老師應該對學生一視同仁,差生需要更多的指導和精力,但是,老師把學生按學分進行劃分,也是實際存在的現象。

事實上,差生不完全是老師單獨一方的責任,父母也應該領走一份責任。有的家長也跟老師做了溝通,想提升娃的成績,把更多的希望寄託於老師一身,往往結果有些失望。如果老師有好的方法,就不會由於見不到家長就自行放棄。父母記得與娃交流,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困境,這中間也需要老師的參與,家長要出面跟老師溝通。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找老師尋找答案,這條路也能走,只是會比較難。

從其他方面來看,差生不被老師看好,不全是壞消息。當一個學生被重視和關照時,會收穫更多讚美和獎賞,自然對其有幫助。這不等於差生不被老師重視,就會變得不可收拾。平時不被重視的差生,可能會擁有更平和的心態,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不會打小小的打擊太當回事。而經常被老師夸的娃,由於對其有更高的期望值,突然不被誇贊了,心裡會有一種失落感,抗挫能力會弱一些。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一個學習不錯的學生,被老師所重視。倘若轉學或更換老師,學校(老師)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或許不再被重視,父母也要有這方面的考量。一個學生,不可能受到所有老師的優待。因此,在學校里,小孩是否被老師重視,對其發展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小孩沒有受到歧視,無需過度擔憂。同時,也應讓娃知道,你不是為老師而學生,或許你的成績好壞,與老師是否重視你無關。

笑笑在幼兒園是一個受老師待見的小女孩,不僅聽話,也懂禮貌。可是幼兒園畢業後,進入到小學的環境里,有些讓她不能適應。小學開始學習知識,突增的課程,讓她感覺不能接受,這超出了他自身的能力與素質,笑笑自然也成不了被老師重視的一類學生。她內心有些失衡了,總認為老師不喜歡她,沒有幼兒園的老師好,「因為老師不待見我了」。有了這樣的想法,她開始厭學,成績下滑到中下等。父母挺費心的,想要私下給老師說好話,走關係,想把她的成績提上來。

後來,笑笑的爸爸感覺不合適。如果讓小孩生存在一個被老師讚美的氛圍中,無疑於將其置入一個溫室環境。若教育不當,會挫傷小孩公平競爭的果敢和自信,形成對老師的依賴,以及滋生好逸惡勞的觀念。所以,父母與笑笑做了一個非正式的溝通,告訴她幼兒園的環境,不是一個平等競爭的氛圍,首先你享受著老師的優待,你的努力並非完全自發性的,你的動力來自於老師的讚美。但是,還有一些出色的同學,完全憑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你要記得,學習是為了將來的自己,而不是給老師看,也不是給父母做樣子。只有努力,不浮躁,收穫果實,才能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

聰明的笑笑很快明白了這些,她只是普通學子中的一員,如果想變得不平凡,只有不斷努力學習,不再以「老師偏愛自己」作為學習的動力,也不會因為沒有老師的關照,而心灰意冷,不思進取。面對現實的自己,現實的環境,一切看得淡然。笑笑從心態上做了很大改變,成績很快已經上上升到中等水平。

可馨育兒短評:

對於小孩而言,父母要勤於開導小孩,避免讓其活在老師的態度中,畢竟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老師只是「傳道者」,老師不可能以少數學生的喜好選擇授課人群,自己的表現不應受到老師的喜好左右。

一定要讓娃明白一點:學習是為自己,與父母和老師無關,不管老師是否喜歡你,都要努力完成學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ay6bm4BMH2_cNUgEk0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