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費花好幾萬,成績不到400分":校外補課為何屢禁不止?

2019-12-09     松鼠課堂高老師

每次一到寒暑假,或者碰上其他的節假日,一些公立學校的在職老師們就會受到來自學校領導,來自教育局下轄有關部門的群發簡訊:嚴禁任何形式的校外補課,請各位老師積極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如今嚴禁"校外補課"已經變成老生常談了。回想這些年,補課費從一天幾十塊和一個月兩三百漲到名師班一節課近千元,補課場所從老師家裡的小客廳發展到寬敞明亮的培訓機構教室,"校外補課"在給孩子提供教育的背後,更像是一張張冰冷的"漲價通知單"。

為什麼自從2015年,教育部正式發布相關規定以來,"校外補課"還是屢禁不止呢?

答案很簡單,家長有需求,學生有問題,老師也有想法。

一、校外補課,家長有需求

家長一方面對於"校外補課"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也為了孩子從小不輸在起跑線上而四處尋找名師,給自己孩子補課。這看似是一個悖論,實則是家長傳統的補課"神話"觀念在作祟。

王女士給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報了英語、數學、書法三個班,每門課一年的額外花費在4000元左右,光是補習班一年就需要多支出一萬多元。

這對工薪階層的夫妻倆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她說,"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從小不抓緊怎麼能行,總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吧。"

社會上動輒上百萬的學區房,重點中小學的高額入學贊助費,無不是家長這種心態的體現。但無奈的是,補來補去孩子的成績卻總是沒有什麼變化。

二、校外補課,學生有問題

學生有問題,"我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大家都在補課,我不補課會被他們甩開","我想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學習很努力"。

不只是不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被動補課,一些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競爭壓力下也希望通過主動補課維持優勢,害怕別人補課學了自己沒學,渴望成績能更進一步。

不管學生是主動還是被動,也不管是學生自己的問題,還是來自家長的考慮,似乎每個學生和家長都能找到孩子需要"校外補課"的理由。無論孩子的成績最終能不能提高,在家長看來已經付出了,孩子努力了,獲得了心裡安慰。

三、校外補課,老師有想法

從2015年到2019年,這4年間"課改"、"學生減負"進行了一遍又一遍,學生在學校的課堂學時不斷減少,老師無法做到完善適合的調整,自然會影響到校內教學的安排,同時這也為校外補課提供了可用空間。

另一方面,老師這個職業收入很低。哪怕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無論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老師每周超過70小時的工作時間,拿著5000左右的月薪收入。這在北上廣深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面前,一部分青年教師承受著經濟的重擔。

就像曾經一位重點中學校長所感嘆的,如果沒有課外輔導的收入,絕大多數在校的青年教師只能淪為"啃老族"。

正是來自家長、學生、老師三方的需求,"校外補課才會屢禁不止,反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因此,想要徹底禁止"校外補課",就要正視和解決家長、老師、學校這三方需求,否則執行起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麼光談"嚴禁校外補課"意義也就不大了。

1、基礎差,上課跟不上其他同學的孩子,建議用合理的學習方式補進度。

2、知識點不聯繫,在學校死學而成績不好的孩子,建議調整心態,補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呢?歡迎在評論中寫出你的看法。

我是高老師,為你講授學習方法和技巧,告訴你更多大學和專業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點贊、收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Wc18W4BMH2_cNUg94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