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若不積極治療調整生活方式,很有可能會導致肝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即肝硬化。
如何評估自己的肝臟狀態,又該如何避免進一步惡化,延長生存期,很多肝病患者迫切想知道答案。
本文,"問上醫"就為您介紹詳細的評估方法,以及積極干預的實用措施。
評估指標一:肝臟合成功能指標
(1)血清白蛋白偏低
白蛋白僅由肝細胞合成,正常成人合成白蛋白10~16g/d,血清白蛋白35~55g/L,肝臟合成功能降低時,血清白蛋白明顯降低。
(2)血漿凝血因子顯著降低
絕大部分凝血因子都在肝臟合成,其半衰期比白蛋白短得多,尤其是維生素K依賴因子。
因此在肝功能受損的早期,白蛋白尚在正常水平,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即有顯著降低。
凝血酶原時間測定(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及凝血酶時間測定是最常用的指標。
(3)膽固醇水平顯著降低
70%的內源性膽固醇在肝臟合成,肝合成功能受損時,血膽固醇水平將降低。
評估指標二:轉氨酶異常,提示肝細胞膜破裂及通透性增加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存在於肝細胞胞質中。
當肝細胞膜破裂時,ALT及AST將明顯升高,因此,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重要指標。
由於AST也存在於骨骼肌、腎臟、心肌等組織中。因此血中以AST升高為主,則不一定是肝細胞受損。但若在ALT升高的同時,伴有明顯的AST升高,提示肝細胞嚴重受損。
嚴重肝炎時,轉氨酶下降而膽紅素升高,此"酶膽分離"現象,是肝細胞嚴重壞死的表現,病死率高達約90%。
慢性肝病時,ALT和AST常呈輕、中度升高。
肝硬化時,肝臟病理以肝纖維化、肝細胞萎縮為主,很多患者ALT及AST值反而正常。
這其實意味著,體內的ALT和AST已經無法足量合成,都被消耗殆盡,沒有多餘的逃逸到血液中。
評估指標三:膽紅素代謝異常
膽紅素是紅細胞死亡後分解和破壞的產物。總膽紅素包括非結合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結合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兩種形式。
直接膽紅素是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肝細胞攝取後經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成水溶性的簡介膽紅素從膽道排出。上述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均可出現黃疸。
血清膽紅素測定有助於檢出肉眼尚不能觀察到的黃疸,常反映肝細胞損傷或膽汁淤積。
評估指標四:存在嚴重併發症
肝性腦病和肝腹水是肝功能嚴重受損後易出現的併發症。
肝性腦病:嚴重肝病可引起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綜合徵,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
肝腹水:血液白蛋白驟減,血液濃度下降,會反向滲透入腹腔。同時,干淋巴液也會過多生成。大量腹水致腹部膨隆,呈現蛙腹,腹下垂。
綜合評估肝臟受損程度:肝功Child-Pugh標準
得到上述4項評估指標的結果後,可根據下面兩個表來進行評估。
第一步:獲得評分
膽紅素指的是總膽紅素、PT指的是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第二步:根據評分進行分級
這樣做能防止進一步惡化
(1)定期檢查
肝病患者應該謹遵醫囑定期做肝功能及B超檢查。如果有纖維化趨勢,要及時用藥治療。
及時治療那些可能導致肝纖維化的各種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血吸蟲病、胃腸道感染,對肝臟有毒的物質也屬於致病因素,要積極治療。
(2)保持穩定的情緒
肝臟與精神情緒的關係非常密切。不論是情緒低落、沮喪,還是暴怒激動都會對肝臟的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長期情緒不穩定,健康的人會傷肝,肝臟不好的人,會加速病情的發展。
樹立能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時消除負面的情緒,以一顆平和的心面對挫折,將會有益於病情的改善。
(3)避免服用肝毒性藥物
肝病患者的服藥原則是:用藥從簡。
應慎用或忌用一些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西藥如異煙肼、巴比妥類、抗生素、甲基多巴等,中藥如雙黃連、雷公藤、何首烏等。
大家服藥時尤其要警惕一些"神醫"開的成分不明的中藥。
(4)戒煙戒酒
酒是導致酒精性肝病的罪魁禍首,所有肝病患者都應該絕對戒酒。
吸煙會增加肝炎患者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對脂肪肝的患者來說,吸煙還會加重高脂血症,間接加重病情。
(5)飲食原則
肝纖維化早期患者:做到定時、定量、有節制。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為宜。多吃豆製品、水果、新鮮蔬菜,適當進食糖類、雞蛋、魚類、瘦肉。
對於肝功能顯著減退並有肝昏迷先兆的患者:應當控制蛋白質、鹽和水的攝入量。食鹽每日入量應少於1.5克,水應少於2000毫升(若有嚴重的腹水時,食鹽攝入量應少於500毫克,水攝入量應少於1000毫升)。
所有肝病患者都應該忌辛辣、刺激、堅硬、生冷及過熱的食物。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