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客家菜:樸實無華 食之有味

2019-07-21     陸河熱線網

客家人自古生活辛勞、耕作勤力,這樣的生活,應和而成他們樸實而獨特的飲食習慣。為補充體力,客家菜的傳統中大膽使用各種重味、大油、酸咸、香鮮的材料隨心搭配,看似只能「下飯」,實則滿足最根本、最踏實的食慾。

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不斷與各處本地文化融合,在南方食材的演繹中有隱隱的北方痕跡——比如各種類似於包餡麵食的釀豆腐、釀苦瓜之類,葷素相宜,不容替代。

無論慢火炆燒,抑或暢快小炒,火候總是足力,滋味永遠鮮明。

1、客家菜特色:油 咸 酸 香

特色1:油

古時客家人勞動多,客家菜多使用大肉肥油,油脂多好補充體力。

特色2:咸

客家菜味道重,多用腌菜入菜,食材不浪費又下飯。

特色3:酸

客家菜喜酸味,多用梅子、酸菜、酸筍、桔醬、菠蘿或是白醋入菜。

特色4:香

肥油多,鹹菜咸,又善用醬料,燉煮之後噴香撲人,讓人食指大動。


2、客家菜三怪:咸 腌菜 酸

有山就有客,客家人團結又節儉,以自己的文化為傲,發展至今,客家菜已自成一格。古早因客家人多遷徙,且多居住在丘陵地帶,勞動多需補充鹽份,所以客家菜普遍口味咸、味道重。客家有句順口溜:『三兩豬肉四兩鹽,皆因沒菜煮這麼咸。』這種咸,還帶著一種艱苦味的生活感。

腌菜

因勤儉緣故,很多食材都加入大量鹽腌漬成鹹菜,經太陽曬乾,就成了梅乾菜或福菜,不僅保存時間久,又不浪費食材。腌菜的咸香味,搭配肉類或筍乾燉煮,肥肉的油、腌菜的咸或筍乾的酸,久煮後融合為一風味迷人。

客家菜很少出現甜,像是糖醋排骨之類的菜肴。但酸的菜倒是很多,常有利用腌漬的梅子、酸菜、酸筍、桔醬或是菠蘿入菜,或是善用白醋或是醋精加強酸味。客家菜的酸不似台菜的酸那麼柔和,多半是強烈的酸,就像客家人的個性一樣,性格十分鮮明。


3、客家菜常用料理技法:炆 炒

所謂的『炆』,是指大鍋烹煮,久煮保溫,食材燉煮之後充分入味。典型的『四炆』,指的是酸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四道菜。

客家菜炒的菜相當多,而典型的『四炒』是指客家小炒、薑絲炒豬腸、鴨血或豬肚炒韭菜、豬肺菠蘿炒木耳〈俗稱咸酸甜〉這四道菜。

(來源:客家新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T6982wBJleJMoPMTN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