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跟蘭姨聊天,說起龍崗的變化,她不由感慨萬千,直後悔二十年前錯過了機會。
二十年前,蘭姨在朋友的介紹下,從農村來到龍崗的繁華地段開了間小店,生意很好。有了存款後,深圳的朋友勸她在周邊買一塊地皮,等以後有錢再建起來出租。
姨夫強烈反對,他在鎮上當公務員,一心想著在老家建房,過屋前有塊平地聊天,屋後有片菜園的生活。
親人也勸蘭姨:深圳建房壓力太大,不要太辛苦了,趕緊回家好好過安逸的日子。
不久,蘭姨就把小店盤了,回家在農村建了三層樓房,過上了村裡人羨慕的幸福生活。
二十多年過去了,蘭姨的兒子到深圳打工,很想在深圳生活,但面對深圳的高房價,盡二代人的力量也買不起。
現在蘭姨一家住在農村的三層舊樓里,村裡的人陸續在鎮上買了房子,孩子也一個個被接到鎮上讀書,蘭姨也想讓孫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他們根本沒有存款買房呀。
蘭姨明明有機會可以改變了命運,明明可以在大城市生活的更好。卻因姨夫一直在小鎮生活,目光短淺,認知的局限錯過了改變家族和後代的命運。
一個人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的認知高度。
2
網友小華是鄉村教師,看到朋友圈中好友曬出北京的生活照,心裡一陣難過,她曾經也夢想到北京生活呀。
讀大學時,小華告訴父母畢業後要去北京打拚,父母大叫:北京什麼都貴,首先房貸就壓死你,聽說在那裡生活很累。
小華說:我還年輕,不怕累,只要努力奮鬥,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媽媽忙說:女孩子家奮鬥什麼呀?畢業後趕緊回家結婚,再過兩年都沒人要你了。
小華說:我才不想那麼早結婚,結婚後就沒自由了,我要出去見見世面。
媽媽說:女人一輩子就是找個男人結婚生小孩的。外面很危險的,離家那麼遠,外面又沒有親人,被人欺負了都沒人幫你撐腰。
小華最後只好妥協,考了教師,留在鄉下教書,再聽從父母的安排去相親。婚後又被雙方親人天天催著生小孩。
小華很迷茫,仿佛能看到自己的一生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完,覺得這樣人生沒有意義,根本感覺不到父母所謂安穩的美好生活。
小華的父母一生在農村生活,覺得全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個人所有的行為都是受認知操控的,小華的父母一生都在農村生活,處在社會的低層。所以他們的行為和所想要的生活,只能停留在自己的圈層里。
3
朋友培培從小喜歡藝術,大學時選了藝術,但家人都覺得這個專業賺不到錢,村裡人經常用異樣的眼光看她。
培培大三時決定考雅思出國,備考的時候媽媽不停地說:你考不過的,你考不過的。
培培固執地說:我就要考,我要出國。
媽媽說:出什麼國呀?別出國了,外國很亂的。畢業後回家找個工作吧,家裡壓力小,多舒服呀。
培培第一次考試失利,媽媽又在電話中重複著同樣的話。不停地打壓培培的自信心,她都會難過地大哭一場,哭完就繼續背單詞做題。
第二年培培終於考到了7分,還拿到了獎學金,去加拿大進修。
現在培培逃離了家裡媽媽的嘮叨,在加拿大過得很幸福。她感覺這裡的人尊重藝術,尊重知識,尊重女性,老年人從來不會打壓年輕人,周圍的人也從不指責人。
培培在大城市讀書,眼界開闊,身邊都是優秀的人,能接收到前沿的信息,所以能看到更大的世界,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環境。
4
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
曾看過一句話:兔子只會教你怎麼做兔子。
如果你不想只做溫順的小白兔,你想成為老虎,應該向老虎學習。
一個人的認知和見識,受他生活中的環境影響,接受平庸的人,認知只會越來越局限,最終從所謂的歲月靜好變成渾渾噩噩。
優秀的人會在不斷的學習中變得更優秀,提高認知和見識,最後改變生活環境與命運。
生活中,如果你不想被身邊的人同化,被身邊的人影響自己的人生方向,努力學習,才能衝破身邊的枷鎖,逃離讓你不舒服的環境。
生活不在別人的認知里,而在自己的行動里。制定目標就要全力以赴去實現,內心要強大,輕視打擊,屏蔽詆毀。
要想突破認知局限,只能多學習新知識,提升思維。多和優秀的人交流,從學習中看到更大的世界,才能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