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克制城」樓市或將逆勢反彈,10年調控戰績保得住嗎? |幸福城市觀察

2020-08-25     幸福里APP

原標題:「最克制城」樓市或將逆勢反彈,10年調控戰績保得住嗎? |幸福城市觀察

談到近期的廣州樓市,不少人感到迷茫。

「深八條」於7月15日出台,執行近一個半月後,深圳樓市降溫明顯,也令部分深圳客外溢廣州,南沙、黃埔樓市升溫尤其顯著。這麼看來,廣州樓市似乎有回彈的可能。

聽到這個,有人就不樂意了。相比深圳、東莞,廣州樓市的盤子太大,多區域、多中心,廣佛一體化,供應沒個邊、沒個界,隨便都能找到200萬平方米的超級大盤,樓市彈性不足。再說,「7.24」房地產工作會和「7.30」會議以後,政策基調轉為收緊,反彈不到哪去。

樓市「金九銀十」即將到來,廣州樓市未來的走向如何?此時「上車」可行嗎?

本期「幸福城市觀察」聚焦廣州樓市,為你解讀廣州樓市的風向。

我們先從近期較熱的南沙、黃埔樓市說起。

大灣區核心遇上「2萬+」房價,軌道交通「大樞紐」,產業集聚效應好

@大咖聊房

7月中旬,深圳、東莞限購之後,倉皇逃出的資金一路向西,狂奔到了廣州南沙。記得當時,南沙某樓盤打出「身在南沙、心在前海」口號。

南沙的定位,比深圳前海還要高端,不僅是廣州「唯一不二」的副中心,還是華南最大的自貿區,真正的大灣區核心但是,南沙整體房價還停留在「2萬+」,即便是南沙核心——明珠灣起步區的房價,也才「3萬+」。面對這樣的價格,比前海還高端的規劃,深圳客當然毫不手軟了。據悉,南沙新房成交客戶來源中,深圳客戶占比從7月份之前的17%,提升到了50%。

從南沙看,廣州樓市確實火,7月中旬以來,南沙新房成交快速上升,周成交量均超300+套,到8月中旬更是達到創紀錄的664套。而且,南沙土地市場也熱得發燙,8月先後誕生2個地王,8月20日深圳房企深業置地拿下橫瀝島搖號地塊,樓麵價19140元/平,刷新南沙地價。

廣州的另一個熱點片區——新黃埔(蘿崗),近期樓市也比較熱。以區政府所在地、片區面貌最好的科學城為例,學區房、次新房的價格漲幅在10%左右。

這裡的樓市回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區域定位很高,總部經濟+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產業落地比較快,知識城、科學城產業集聚效應好,區域面貌也不錯,交通短板在迅速補上,而房價還在2-3萬元,這是各路購房者看好新黃埔的主要原因。

圖:6月份以來南沙新房周成交量(單位:套)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名校加持。作為高端產業集聚區,新黃埔這幾年一直在招商引資,但教育配套比較差,拖累了招商工作和引進人才。為吸引大家買房,中心區優質教育資源——華師附、廣州二中等這些名校,都在建新黃埔分校了。一旦和名校沾上邊了,房子就好賣了。

其實,不僅是黃埔,南沙、白雲、增城,這些外圍樓市供應的主力區,靠名校賣房是普遍套路。

試想,中心6區名校學位房價格,都到「8萬+」了,如天河華附、廣州中學;越秀區名校扎堆兒,執信、省實等名校的學位房價格,甚至到了「10萬+」,但在新黃埔這裡,名校學位房價只要3萬多。

有學位光環,甭管是不是合作辦學,需要多長時間沉澱、分校和本部師資有無差距,名校加持能抓住購房者的心思,房子賣的就是好。華師附、廣州外國語、廣大附等作為廣州最好的中學、小學,都在南沙設分校。

去年,廣外南沙分校「開放日」,數萬家長參觀,樓市能不好嗎?

除名校外,軌道交通也少不了。廣州太大了,市中心到南沙、增城要60公里,到科學城要30公里。買房選擇多,同樣是3萬元的均價,番禺、白雲、老黃埔、廣佛等,選擇很多,通勤也不錯。所以,軌道交通就是賣房的利器。在新黃埔,除已開通的6號線、21號線、28號線外,有軌電車1號線試運營,7號線開通首段。未來,還有電車2號線、17、23、29、37號線等。

南沙也一樣。原來的地鐵4號線因「太慢」被詬病,新規劃的18、22號線,相比4號線提速了4倍,可謂自貿區速度。作為廣州唯一的海岸線,南沙地處珠三角幾何中心,珠江口有12條跨江通道,其中有7條途經南沙,足以看出南沙「樞紐」的地位

近期,南沙到深圳機場水上航線開通、使得南沙和深圳的距離都大大拉近,從一個小時的路程縮短到了30分鐘。

局部火爆難掩全局平淡,廣州樓市為何總是「慢牛」行情?

@樓市黃大大

中國四大一線城市,北上深的均價都到了五六萬,廣州只有三萬多。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跟廣州發展的歷史進程有關。

從2005年算起,15年來,其實廣州的漲幅跟北京、上海,甚至深圳相比,差距並不算大。

北上深的一手房均價,漲幅大約在8倍多,而廣州的漲幅也接近7倍。

廣州,只是比較「慢」一點。

這跟廣州執政者的思路有關,他們有個比較比較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房價低是城市發展的一大優勢。

最近的「海珠之眼」,大家都看到了。

一個釘子戶不肯拆遷,最後海珠區的環島路,只好繞過他們家的小屋,形成獨特景觀。

拆遷,一直都是廣州非常頭痛的問題。

大家想過沒有,一個城市的房價越高,拆遷成本就會越高,難度也越大。

房價下降一半,就意味著舊城改造的成本減少一半。

所以,廣州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拚命摁住房價,無情打壓樓市,形成了「失落」的十年(1996年到2005年)。

正是有這十年的克制,奠定了廣州樓市比較理性的基礎,雖然此後15年的漲幅接近7倍,也很少有泡沫跡象。

所以,我對廣州樓市的判斷是,廣州是是中國非常少見的,一個長期健康的「慢牛」市場。

樓市頻頻收緊,廣州未來還有希望反彈?

@大咖聊房

隨著政策開始收緊,前期需求釋放,加上大盤密集上市,後續成交量可能高位回落,漲價也持續不了多久。當然,相比北上深,廣州樓市的韌性很足,未來一段時間,高位橫盤是基本態勢,前期較熱的區域有所回落,市場帶旺的中心區(越秀、海珠、天河等),繼續回升。

廣州的底盤非常厚,這是廣州的優勢。不僅商品房價格較低,城中村占存量住房的50%,也造就了廣州的低生活成本、強包容性。所以,廣州每年都有40萬以上的人口凈流入,就業和紮根容易,也就給樓市打下堅實基礎。

近期,廣州開始跨區域搶人,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戶籍准入年限在廣州累計認可。

另外,隨著大灣區軌道交通規劃出爐,廣州與外圍的通達性會越來越好,省內居民到省會廣州買房,將是未來的常態。

底盤穩、有韌性,這就是廣州樓市的氣質。

這幾天,不斷有人諮詢我廣州買房的建議。我認為:投資廣州是沒有問題的,你不會高位站崗,但也別指望絕對的窪地,更別指望短期獲益(除非有2015-2016年那樣的刺激,但這是不可能的)。要耐得住性子,無論是南沙、科學城,白雲新城,還是番禺萬博、白鵝潭、北部空港新城,規劃是有點超前,但基本面是健康的,未來都會慢慢地發展起來的。

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分享城市長期釋放的紅利。

當然,到處都餅攤、餅攤得太大,而政府財力有限,總難免有坑,關鍵看產業落地、人口增長、公共服務跟進,交通接駁等一些關鍵指標。

@樓市黃大大

高層領導去年12月在《求是》雜誌發了一篇文章,「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文章很直接地點出了當前中國區域經濟的兩大特點:分化、極化。

分化就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已初步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全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

而極化指的是,經濟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趨勢比較明顯。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發展優勢不斷增強」。其中,廣州排在第三位。

這是一個長期有效的判斷。

事實上,源源不斷的資金仍然在流入廣州。

今年一季度,廣州的資金總量增速在全國屬於領跑陣營。

圖片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資金總量增長最快的四大城市,分別是深圳(+17%)、杭州(+17%)、東莞(+15%)、蘇州(+13%)。

廣州的增速也不低,達到了12%。

增速比較高的城市,都是樓市火熱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McPJnQBURTf-Dn5oq5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