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線上模式」 守護未成年人

2020-04-26     宿州市人民檢察院

創新「線上模式」 守護未成年人

作者:張吟豐 新聞來源:正義網

  湖南津市:一份電子課件

通過網絡開展遠程幫教

  「玉芳姐姐,戰『疫』小課堂我看了,你什麼時候再來學校給我們上課啊?」「玉芳姐姐,我聽你的話,每天都有洗手。」「玉芳姐姐,小課堂上那個案例里的謠言我跟媽媽說了。」……

  湖南省津市市的學校在線開學後,面對疫情時期的特殊情況,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玉芳姐姐工作室」檢察官、德雅中學法治副校長熊玉芳就琢磨如何上好開學「法治第一課」。看到女兒在家上網課,熊玉芳想著自己也能客串一回網課教師,由此萌生了製作電子課件的想法。

  該院「玉芳姐姐工作室」的檢察官們製作了《戰「疫」知識小課堂》電子課件,將法治宣傳與疫情防控知識相結合,給孩子們送上內容豐富的法治課,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觀看了《戰「疫」知識小課堂》的孩子們紛紛給「玉芳姐姐」發來留言。

  熊玉芳告訴記者,該電子課件包含了健康課堂、學習課堂和法治課堂三部分,給孩子們普及防疫措施及相關的法律常識,並鼓勵孩子們注意個人衛生、加強身體鍛鍊。課件製作完成後,被津市市各個學校的校長轉發到教師群,又被老師們轉發到各個班級群,一傳十、十傳百,成為了學生們的熱門話題。這份電子課件也引起了社區幹部的注意,社區工作人員主動聯繫玉芳姐姐,將戰「疫」知識小課堂轉發到了社區居民群,真正融入到了群眾的生活圈。

  在疫情防控期間,「玉芳姐姐工作室」還充分利用《戰「疫」知識小課堂》電子課件,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網上幫教,真正做到普法教育不掉線,檢察關愛不缺位。

  中學生小廖(化名)因父母長期忙於工作、對自己疏於照顧,就時常混跡網吧、遊戲廳,後來參與打架鬥毆而觸犯法律。因為疫情,原定的考察幫教無法正常進行,「玉芳姐姐工作室」的檢察官們就通過電話、微信與小廖等考察幫教對象聯繫,了解他們的近況,並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小廖父親打來電話說,他和愛人與孩子一起學習《戰「疫」知識小課堂》課件時,一邊觀看一邊討論。父母答應小廖以後多陪伴他,小廖也表示自己要好好學習。就這樣,《戰「疫」知識小課堂》不僅成為法治知識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的媒介,也成為了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湖南株洲天元區:線上幫教

  「這是今天網課後完成的內燃機車電路圖,填的電器符號全部正確。」4月9日,在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的「檢愛工作室」里,檢察官正在連線處於幫教考察期內的涉罪未成年在校生小傑(化名),視頻內的大男孩舉著一張圖開心地向檢察官展示。檢察官豎起大拇指,心中不免感嘆,這段時間的持續幫教終於有了成效。

  在這個「最長寒假」,天元區檢察院檢察官放心不下那些被附條件不起訴、正處於考察期的未成年人,特別是那些涉罪未成年在校生。為能及時掌握他們的近況,幫助他們儘快走出陰影,檢察官們堅持幫教不掉線、教育不當面、關愛不缺席,聯合學校教師、心理輔導老師、司法社工,利用微信、QQ等軟體為涉罪未成年人開設線上法治教育活動,讓迷失的青春找到新的方向。

  「線上幫教」是天元區檢察院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法治教育活動的一部分。該院未檢部門檢察官針對每個涉罪未成年人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幫教課程。如針對親子關係修復,檢察官以「愛心晚餐」為主題,要求涉罪未成年人獨立完成晚餐,菜品需要包含父母愛吃的菜和自己最愛吃的菜,完成後將圖片反饋給檢察官。檢察官還會不定期通過微信視頻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雲監督」,從生疏的刀工到嫻熟的翻炒,從不知道父母的喜好到主動分擔家務,從淡漠的關係到溢出螢幕的笑臉,曾經破碎的親子關係,在疫情過後的春天煥發生機。

  與此同時,天元區檢察院還積極聯繫涉罪未成年學生的所在學校、所在班級,以「線上法治教育課」的形式推進法治進校園、進課堂,將「法治教育課」加入學校開設的網課課程計劃中,以青少年犯罪、校園暴力、校園欺凌、校園貸和網絡詐騙等案例為重點,以案釋法,以法論事,為學生們講述了什麼是違法犯罪,結合辦理的典型案例,講解如何避免被侵害、未成年犯罪給社會帶來的危害,並指導學生們如何自我保護、如何預防犯罪、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法治課堂線上見的方式,使學生們在特殊時期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法律知識。檢察官和心理老師通過與涉罪未成年人交流「疫情期間讓你最難過的事情是什麼」「哪些事情讓你感動」等話題,分享了運動、做家務、充足睡眠等身體減壓的方式,讓他們學習掌握調整心態的方法,有效地緩解他們在疫情期間的不良情緒,既防疫又防抑。

  「我感覺自己之前就像被困在一個籠子裡,喘不過氣來,現在心情舒暢多了。」涉罪未成年人小齊(化名)在接受輔導時說。

  湖南長沙市嶽麓區:普法微劇

檢察官製作少兒普法微劇

  近日,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龍洲小學的孩子們收看了一堂特殊的線上防疫法治課,給他們上課的是長沙市嶽麓區檢察院未檢組檢察官周萃。

  上課伊始,周萃播放的微劇《可怕的謊言》深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該劇結合疫情期間的真實案例改編而成,以剪紙卡通形象闡釋了疫情期間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表現形式,呼籲同學們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這個微劇是周萃跟同事們精心製作了一周才完成的。

  龍洲小學是一所不到百名學生的「袖珍」學校。談到為什麼選擇從龍洲小學開講,周萃說,「雖然這所學校不到100名學生,但這關乎近100個家庭,孩子們的父母還大多不在身邊,學校和政府部門更要多關心他們。」「製作這個少兒普法微劇的初衷,就是為了提高孩子們對病毒的防範意識,也希望通過學習,讓孩子們更加懂得要遵紀守法。」周萃介紹道,她和團隊成員一直希望通過以孩子們看得懂、記得住的方式去告訴他們,什麼是「聚眾鬥毆」「尋釁滋事」,告誡他們如何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不當殘忍的施暴者、不當沉默的被害者、不當冷漠的旁觀者。

  於是,周萃和團隊成員找到和疫情有關的真實案例,進行動漫人物改編,設計了「豬小弟」和「豬小妹」等人物角色,表現形式類似於皮影戲。從繪製劇中角色到一段段拍攝,再到後期剪輯,都由周萃和團隊成員一起製作完成,「我們都不是科班出身,寶媽的身份可能是我們唯一的優勢。」周萃說。視頻完成後,周萃首先給自己的孩子看了看,發現5歲的小傢伙也能安靜坐下來看完整部劇,她總算鬆了一口氣。

  隨著4月7日湖南省正式分批開學複課,嶽麓區檢察院又向轄區中小學繼續推出第二期普法微劇,呼籲同學們文明守法,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法治教育走進更多課堂,讓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裡生根發芽。」目前,防疫工作並未結束,周萃希望通過「雲課堂」的形式繼續守護孩子們。

  長沙市望城區:「老師666」

  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疫情期間,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檢察院聯合區教育局把「法治進校園」活動搬到網上,為全區中小學生推出了「檢察官講法律知識」的專題,讓廣大中小學生坐在家中便能接受專業的法治教育,切實打好犯罪「預防針」,將法治理念傳播到家庭,實現「教育學生,影響家庭,輻射社會」的效果。

  「同學們好,我是長沙市望城區檢察院的檢察官龔琳姐姐,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以網課的形式來跟大家聊聊新冠肺炎的那些事……」望城區檢察院未檢科科長、「長檢馨聲」檢察官法治巡講團成員龔琳對著螢幕做自我介紹。

  線上復學伊始,龔琳便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疫情尚未解除,已經逐漸開始複課的學生們如何提高防護意識。「一定要通過法治課的形式儘快傳遞給孩子們。」龔琳立刻聯想到了現在如火如荼的短視頻以及網絡直播平台。

  龔琳在一次與望城區教育局聯繫工作時,得知該局自建了一個網絡平台,能夠面向全區的在校中小學生進行講課,經多次與區教育局聯繫溝通後,龔琳的《檢校共育·抗擊疫情》法治「第一課」在望城區教育局的網課平台正式上線。

  龔琳圍繞「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這一主題,從「做好自我防護」「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爭當小小法治宣傳員」三方面入手,用豐富生動的圖文、案例為廣大中小學生講授了新冠肺炎的自我防護方法和疫情防控相關的法律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們學法、護法並帶動身邊的人尊法、守法。

  「我和媽媽一起看完了,老師666。」「結合疫情來講法治課,檢察官老師有心了,點贊!」課後孩子們在留言區紛紛刷屏點贊。「這次特殊的法治課吸引了近萬名中小學生觀看,還有一些家長也一起觀看,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影響到更多的孩子以及家庭,讓更多的人不恐慌、不盲從,讓犯罪沒有滋生的土壤。」龔琳欣慰地說。

  「下一步,我們將針對學校特點和學生需求繼續發布系列課程,積極構建『網際網路+法治宣傳』大普法工作格局,探索具有望城特色的檢校共建、法治前行道路。」龔琳說。

  湖南嶽陽市岳陽樓區:法治雲課堂

「法治雲課堂」在電視台播出

  「檢察官姐姐,什麼時候會播新的『法治雲課堂』啊?」開學之際,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檢察院未檢團隊接到一名中學生打來的電話,希望「法治雲課堂」能再次上線。

  疫情期間,學生們迎來線上「開學季」,「法治進校園」活動無法如期開展。如何確保學生接受法治教育不斷檔、不停滯?「特殊時期我們也不能閒著,能不能像那些網絡主播一樣,試著給孩子們做一期網絡法治課呢?」該院未檢團隊決定開設法治教育「雲課堂」,打造法治教育進課堂「線上版」,藉此加強未成年人疫情防控宣傳和法治教育。

  雖然檢察官對進校園開展法治教育有著豐富的經驗,不過線上課還是與線下課堂有所不同。線下的課堂與學生對話、互動很多,而線上宣講要做到「見屏如面」的教學效果,要讓孩子們看得懂、看得進,有趣味才行。

  「同學們可能會問,對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我買來了不吃,當寵物養可不可以?我告訴大家,堅決不行!大家看,這是我院辦理的一個案例……」視頻里,檢察官用生動的語言、青少年喜愛的動漫形象來剖析疫情防控期間該院辦理的一起販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典型案例。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比較低,需要分主題普及相關法律法規。院裡這幾天辦理的疫情期間販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很有典型性,剛好可以用作素材。」在製作課件時,該院未檢團隊力求主題鮮明,根據中小學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需求和理解能力,專門挑選設計了一些關於疫情防控、犯罪預防和自我保護等相關法律的法治小故事,引用該院辦理的涉疫典型案例以案說法。

  在岳陽市教體局的大力配合下,該院錄製的視頻通過網絡教學平台進行播放,覆蓋全市1600所中小學近70萬師生。「普法形式有變,關愛之心不變,『法治雲課堂』不僅能進一步促使同學們知法、學法、守法、用法,也對豐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該院檢察長許建華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拓展法治教育陣地,力求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打造「法治進校園」工作新模式。

  炎陵:「誰曾不少年」

  4月7日,對於湖南省炎陵縣的學生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該縣初三和高三學生正式開學。對於炎陵縣檢察院未檢科幹警李雪萊來說,這一天同樣很難忘,該院專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微信公眾號「誰曾不少年」,承載著「檢愛」和責任正式上線。

  「我是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媽媽,關注了『誰曾不少年』這個公眾號,看完裡面的內容很有感觸……」「我是小學班主任,希望疫情結束後你們能再來我們學校為學生多講講涉及未成年人的法治課。」……對於網友的每一條留言,李雪萊都認真回復。

  「之前我去學校講法治課時,發現學生們對於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性侵方面的法律知識比較匱乏,法治意識淡薄。」在講到開通「誰曾不少年」公眾號的初衷時,李雪萊說起了她之前遇到的事,「有一次協助檢察官辦理了一起性侵案件,案件中,一個未滿16周歲的孩子以做遊戲為由性侵了年僅8歲的幼女,雖然案件已經結案,但是無論是被告人還是被害人,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受害者,如果他們都能接受正確全面的性教育和法治知識,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誰曾不少年」微信公眾號致力於幫扶教育未成年人、宣傳法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涵蓋了性生理、性道德、防性侵等內容。「以前,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知道在哪裡能找到與未成年孩子有關的法律知識,現在有了這個公眾號,孩子們通過微信就可以在線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位初三班主任說。

  接下來,該公眾號將進一步豐富普法元素,通過圖文、視頻、直播等方式開展法治教育。該院將繼續加強與縣教育系統的溝通聯繫,對全縣130餘所學校進行當面授課和線上法治宣傳教育相結合,針對不同年齡因材施教,讓大家不再談「性」色變,進一步健全預防性侵害未成年學生違法犯罪機制和各項防範措施。

  文稿統籌:記者張吟豐 通訊員柴彬彬 王俐 胡曉麗 溫娟 黃馳宇 尹志紅 李明皓

  製圖:張雪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La8tXEBnkjnB-0zEh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