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新冠疫情加速中國數字化進程

2020-03-27   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九天編譯】一個多月以來,新冠病毒疫情下的中國民眾待在家中避免外出,他們的生活方式因而發生了改變。絕大多數日常活動,比如辦公、教學和娛樂休閒活動,都由線下轉為線上。

法國《世界報》本周的報道為讀者作了詳細的實地介紹。克里斯汀·方獨自一人在健身工作室里,在富有節奏感的流行音樂聲中,她一邊做高抬腿一邊大聲地計數。方女士是上海Z & B Fitness健身工作室的教練,儘管受到疫情管控限制,她依然試圖通過用手機拍攝的簡易在線課程來與客戶保持互動聯繫。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政府禁止人們出入餐廳、旅遊景點、學校和體育館。然而,在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幫助下,中國民眾的部分活動得以由線下轉為線上。自一月底以來,外賣和超市配送的業務量激增,同樣的,電子遊戲的消費額也迎來了爆發;此外,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私人健身工作室,均採取了遠程辦公和線上教學的措施。

這些線上服務的背後是可以從疫情中受益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例如2003年在非典(SARS)流行期間,線上銷售冠軍阿里巴巴創辦了淘寶網。如今,社交網絡和電子遊戲領域領銜企業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餐飲外賣和生活服務的巨頭美團、抖音的創立者位元組跳動、主流搜尋引擎百度、以及排名第一的在線視頻網站愛奇藝,網上的交易量都在增加。

3月13日,芭蕾舞老師在線教授學員舞蹈技藝。(圖片來源:中新社)

但是,這些巨頭在疫情當中的命運不盡相同。自疫情爆發以來,主要提供數字服務的騰訊的股值未受影響;然而主要業務是在淘寶和天貓平台上銷售實物的阿里巴巴,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則下跌了8.8%;自1月17日以來,就在中國承認該病毒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之前,美團在香港交易所的股價下跌了11.7%。

「在線教育至少可以增長50%」

根據日本野村證券的說法,線下服務業和工業都將遭受重創,並且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比上一季度下降2.5%。在大多數省份,春節假期延長了十天直至2月10日,此後,復工復產取決於當局的批文和工人是否能返崗,他們有可能滯留在自己的家鄉,或者在返崗後接受為期十四天的隔離。湖北中部的5600萬居民目前仍滯留在家中。

依託各類數位技術的支持,部分公司至少能勉強繼續開展業務,但並非總是能盈利。Z & B Fitness的聯合創始人諾德海姆向記者介紹:「我們免費提供課程,因為我們使用的直播(實時直播平台)無法對課程收費。我們嘗試通過向客戶提供這些視頻來盡力保持與客戶的聯繫。 」

所有能做到這一點的領域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中國的學校關閉停課,直至收到另行通知,它們都開展了在線課程。教育部在二月份下發通知宣稱「停課不停學」。 從小學到大學,教育部已經在22個平台上發布了22000項在線課程。

大多數學校自行組織課程,以保持與學生的聯繫並保證他們的參與。但是這種實踐上的改變是困難的,Guiding Light Wisdom Bank(一家在線為學校和教育公司提供課程建議的公司)的創始人盧森林(音譯)透露:「教師對這些設備並不熟悉,也不知道如何通過螢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自疫情爆發以來,需求增長了三倍。「該行業的需求我們無法一一滿足,但我認為今年在線教育至少可以增長50%。」

「我們見證隔離經濟的興起」

就職於一家上海諮詢機構Agency China的技術專家諾里斯分析道:「我們見證了隔離經濟的興起,人們嘗試通過數位技術來重建日常活動。這並不是中國特有的,但中國人對此早已準備充分:移動支付已經非常普及,直播網站也有很多。」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QuestMobile的說法,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人每天在網際網路上平均花費的時間從春節假期前的6.1小時增加到假期後的7.3小時。作為在2019年擁有兩億用戶的主流遠程辦公軟體釘釘(DingTalk)的創始人,阿里巴巴甚至是其成功的受害者: 2月3日,釘釘的伺服器在大量用戶湧入的情況下宕機。但是,這些新用戶是否會長期使用此軟體是個未知數。

諾里斯還表示,「我認為工作文化還沒有準備好,更不要提工作條件了。大多數年輕員工與三四個人合租,他們縮在床角上工作,或者與另外兩個人一起在公寓里唯一的桌子上工作。」從中期來看,疫情初期受到物流問題影響的在線銷售可能會從實體銷售的困境中受益。 「實體銷售將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困境。設想一下,如果有人在路易威登被感染,對品牌形象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讓人們重返實體店購物需要時間:如何說服他們觸摸包或者試穿衣服是沒有風險的?品牌該怎麼做,他們會分發手套,給衣服消毒嗎?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