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這首詩比較冷門,卻是惜春詩中的高作,值得一讀

2019-12-12     慶余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詩歌里的春天,總是那麼美好。但美好的事物,又總是那麼短暫。因此歷朝歷代的詩人們,在讚美春天的同時,又不得不極力的惋惜春天,寫下一首首惜春的詩歌。

北宋詩人歐陽修就是寫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中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就把對春天的惋惜之情,寫得既纏綿悱惻又優美動人。當然除了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作外,歐陽修也有著許多相比較而言,略顯冷門卻值得一讀的惜春高作。如《豐樂亭游春·其三》。

它是歐陽修組詩作品《豐樂亭游春三首》中的第三首。公元1046年,也就是慶曆六年,時任滁州知州的歐陽修,在琅琊山幽谷泉上建了一座豐樂亭,並寫下《豐樂亭記》詳細記述了亭附近的自然風光和建亭的經過,後由蘇軾書後刻於碑。次年三月,歐陽修便創作了《豐樂亭游春三首》。

《豐樂亭游春·其三》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首先,詩的前兩句「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是歐陽修對豐樂亭春景的描繪。即鬱鬱蔥蔥的青山上,生長著開滿紅花的樹,在西沉的太陽照耀下,熠熠生輝。遠處廣闊的郊野上,芳草萋萋,一望無際。可見歐陽修在這裡著重的是對春景的色彩描繪,就宛如一幅色彩斑斕,多姿多彩的春景圖。

其實自古以來,寫景詩就非常重視色彩描繪。如《詩經》中就有「瞻彼淇兮,綠竹青青」,「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等。這樣寫的好處,便是可以使詩中形象鮮艷明麗,也有利於詩境的開拓,以及內心情感的揭示。像歐陽修這裡,就揭示了他對春天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然後,我們再看詩的後兩句「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它的意思是說,春遊的人哪裡會在意春天的將要過去,他們只顧腳踏著落花在豐樂亭前來來往往。從「遊人」二字,可以看出豐樂亭在當時就已經是著名的遊覽勝地。畢竟此處不僅有美景,還有歐陽修的美文、美詩,以及蘇軾的美字。

一個「老」字,極盡傳神之妙。雖然有的版本將「老」字當作「盡」字,但無疑「老」字更有情,因為它是擬人手筆。可以說歐陽修的惜春之意,就如同我們人在意青春的逝去一樣。如此一來,當我們再看到「來往亭前踏落花」的遊客,反而卻會惆悵不已。畢竟游春的人那麼多,惜春的人卻只有歐陽修一人。

綜觀歐陽修的這首詩,層次分明,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寫景上,色彩斑斕,多姿多彩;抒情上,情致纏綿,餘音裊裊。對於我們而言,品味這首詩,除了能夠了解歐陽修的惜春之情,領略他高超的藝術技巧外,更多的無疑是能夠提升我們的審美能力。或許當我們再次面對春景時,便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總的來說,這首詩比較冷門,卻是值得我們一讀的高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H2h_G4BMH2_cNUgVF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