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有望取消,但有專家認為:取消公攤的話,購房者恐吃大虧

2019-10-09     探房杜咔咔

公攤面積取消,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之所以大家對他關注那麼高,主要還是因為他關係到我們的切身利益。因此,對於公攤該不該取消這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一部分人認為公攤該取消,理由是:公攤的不透明性侵害我們的利益。因為公攤面積的存在並沒有一套通用標準,對於我們而言,根本就不知道哪裡是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分配到哪裡。而且公攤的面積,我們還要出物業費。

另一部分的人卻認為不應該取消公攤,理由是:取消公攤的話,擔心開發商變相提高房價。並且讓開發商有理由減少公共設施和配套,這樣的小區住起來很壓抑。

公說公有理,每個人的擔憂都是正確的,那麼先讓我們來看下,什麼是公攤面積?再來探討取消公攤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公攤面積是什麼?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公攤的面積所用的地方有很多,包括樓下李大叔的保安室都要購房者來買單。不同的建築,公攤的面積有所不同,比如:

沒有帶電梯的多層建築:正常公攤率為5%左右。

帶電梯的板式高層住宅:正常公攤在15%-25%。

帶電梯的塔式高層住宅:正常公攤在20%-30%。

說白了,就是樓層越高,小區越大,公攤面積越多。對於購房者來說,公攤面積過高降低套內面積,多花了錢,但是公攤面積過低,也意味著配套公共設施的規模縮小,影響居住品質。

為何購房者為什麼那麼想取消公攤?

首先,公攤不厚道,像上面的例子說的,連樓下陳大爺的保安室都要你負責。買個300萬,100平方的房子,如果公攤20%就相當沒了20平方,少了60萬的錢。

其次,公攤的面積到底去哪裡了?假如你買了一套90㎡的住房,其中20%都是公攤面積,購房者只能大概了解這些公攤面積包括有電梯井,樓梯,公共大廳,監控室,公共牆等地方。但其他地方我們購房者根本無從知道。只能聽之任之,根本無法測量。

而且聽說有一些不地道的開發商,常常拿公攤面積來賺錢。糊弄購房者的工具之一。比如:每一套房子多寫進去5平米公攤,小區一共有1000套房子的話,按照每平米1萬元計算,那麼就可以多收5000萬元,論誰都會心動的。

最後,公攤疊加,多次計費。據業內人士爆料,部分開發商會要求小區的消防設施算作公攤面積,但卻將這些站點指定為停車位。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在將公攤面積重複賣錢,讓業主重複買單。不僅如此,業主如果購買這種類型的停車位,通常也不可能擁有產權,只能擁有使用權。

所以,這就是購房者急切希望公攤取消的理由。不過對此,卻有一些專家不這樣認為,並覺得「公攤不應取消」。

那麼這些專家是怎麼認為呢?

首先,公攤取消的話,可能會減少開發商的利潤,導致他們對樓市開發的興趣或動力降低,使新樓盤開發減少,這樣會加劇地方財力困難乃至住房供應的緊張,間接上導致住房供不應求,更加推動未來房價的上漲。

其次,取消公攤,不計入價格。但開發商依舊可以通過別的說法,來提高房子的單價。一套房子100平方,單價1萬,總價100萬。假設開發商公攤了20%,以80平方來賣你的話,總價還是100萬,無非換個名稱提高單價,不會因為你取消公攤就減少。同時還讓開發商有了理由過度擠壓公共面積,導致公共設施配套減少,降低住房品質和舒適性。

最後,公攤的面積每個人都要使用,你不能說你買多少就要用多少。跟買香蕉一個道理,你不能只要肉,不要皮吧。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那麼賣水果的還能經營的下去?還敢種水果?所以,大家都要用,那麼公攤一些面積很合理。

對於專家的話,筆者我不是很贊同,過於片面。其實對於取消公攤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個問題,不久前已經有很多媒體,紛紛質疑,包括民日報則是直截了當的說到「亟需規範」。

所以,我認為在當下,公攤其實已經可以慢慢取消,像重慶那樣的政策,買多少就多少。而且也沒有妨礙他們小區存在以上專家說的那些問題。因此,我覺得取消公攤應該是「利大於弊」。

你對於公攤面積有什麼看法?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見解吧。


我是探房杜咔咔,專注房產研究,為讀者把握地產漲跌周期,不唯多,不唯空,只唯實。

公眾號:探房杜咔咔——關注我,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樓市秘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FoMsW0BMH2_cNUgASZ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