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切你子線的,並不一定是大魚!注意4個細節,才能減少跑魚

2020-03-12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黑漂、提竿、中魚,揚竿、遛魚!一轉眼,浮漂彈向天空,魚兒沉入水底。「哎,子線又斷了」,身邊的釣友輕輕的報怨了自己一句!這幅大腦中想像的畫面,現實中釣友們是否遇到過?

「哎,今天子線又用細了,魚都跑了5、6條」,這句話現實中釣友們是否說過或聽過?


自從台釣法流行以後,我們的釣組中多了「子線」一詞。它在整個台釣釣組中的作用是非常多的,其中一個就是保護主線線組!這也是在使用子線時,為什麼要求它的拉力值要小於主線的原因。當線組受力過大時,子線因拉力值偏小會首先斷掉,從而保護整個主線組。

很多釣友在子線被切時,往往第一反應是子線用細了!就如上面兩位釣友的想法一樣,報怨自己不用粗線。偶而的遇到大魚切線,的確和子線細了有關!然而經常的中魚切線,還是和子線細了有關嗎?事實並非如此!影響到斷子線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從以下4個方面,與釣友們探討一下斷子線的原因!

1:從子線的本身質量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2:從子線的存放程度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3:從釣組的搭配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4:從個人的釣技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通過對這4個方面的尋找,我們才能真正找出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一、從子線的本身質量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每種商品都存在它的質量問題,當然子線也不例外!現在的魚線品牌非常混雜,質量更是參差不齊。一些釣友被商家忽悠或貪圖便宜,購買了一些低質量的子線,從而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經常斷子線的現象!單從垃力值講,判斷子線質量的方法有兩種。

1:線徑是否一致

魚線的加工工藝雖然不是高科技,但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一款好的子線,要求它的線徑是均勻的,幾乎無差異的。但是現在很多廠家做不到,不只是一些小廠家,個別大公司的線徑也存在很大差異!測量線徑的工具比較專業,釣友們應該都沒有,但是有遊標卡尺或千分尺的釣友,可以粗略的測一下!

2:結節拉力值

我們在子線包裝上看到的拉力值,都是子線平伸的拉力值。但是我們在實際使用時,子線都是會打結的。打結後的子線,拉力值會有所下降,這個拉力值稱為「結節拉力值」。理論上講:魚線的結節拉力值,越接近平伸拉力值,魚線的質量越好!這個釣友們可以自己在家,打結後用手拉試一下。

本段小結:

其實評測魚線質量的標準遠不止上面兩點,它還包括延展性、記憶性等等!因不是本文主體,便不再介紹。但是單從拉力來說,上面兩點是最重要的

頻繁切你子線的,並不一定是大魚!注意4個細節,才能減少跑魚

二、從子線的存放程度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上面說了子線的自身質量問,如果它自身質量沒有問題,那麼我們就在子線的存放程度上尋找原因。子線和所有東西一樣,也有個存放程度!這個存放程度分存放時間和磨損程度。

1:存放時間的長短

這裡的存放時間,不單指作釣的時間長短,還包括放置時間的長短。很多釣友由於工作等原因,出釣的次數並不多,甚至一年只出釣幾次!我們在拴制子線或購買成品子線組時,一般都會拴制或購買多幅,以備不時之需。這些成品子線組,在子線盒、漁具包中存放時間過長,因光照、高溫、潮濕等原因,導致線體老化,抗拉力值降低。我們在作釣時,如果使用了這些存放過久的子線,便會因拉力值下降,出現經常斷子線的現象!

2:子線的磨損程度

筆者釣魚經常看到一些釣友,更換子線時不是從子線盒或專用的存放工具中拿出來,而是在漁具包中翻騰一陣才找到!這些子線被隨便的纏繞在泡沫卷上,和漂盒、魚竿,甚至竿架、剪刀放在一起。雖然這些子線拴制的時間不長,但是由於保管不當,很多子線表面都起了毛刺,更有部分被擠壓變形了!這樣的子線已經受到壓重的磨損,拉力值也下降很大。當作釣時使用這些子線,也會出現經常斷子線的現象!

本段小結:

以上就是子線的存放程度方面,引起經常斷子線的原因分析。它主要由存放時間過長,子線出現老化,導致拉力值下降;子線存放不當,磨損嚴重,導致拉力值下降引起的。

三、從釣組的搭配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如果子線質量和存放沒有問題,但還是會出現經常斷子線的現象,那麼我們就要從其它釣具中尋找原因了!

1:主線與子線搭配是否合理

雖然要求釣組中,主線比子線的拉力值要大一些,但是他們之間的搭配也不是隨心所欲的!一般主線在線號上比子線大1至2個號即可。主線+子線一般搭配如下:0.8+0.6/0.4,1.5+1.0/1.2,5+4/3等等。這種線號差搭配下的線組,整體受力均勻,從而客觀的提高了子線的抗拉力值!如果線號差相同或子線大於子線,線組受力過大時容易拉斷主線。如果線號差過大,比如3+0.8的搭配,魚線在延展性的作用下,導致主線與子線受力不均勻,從而客觀的降低了子線的拉力值。

2:魚竿與子線的搭配是否合理

雖然魚竿和子線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它們之間也存在搭配是否合理的問題!相同的外部拉力下,魚竿越硬它的整體卸力越差,線組承受的拉力越大,出現斷子線的機率越大!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軟竿護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鯽魚竿、鯉魚竿、戰鬥竿等竿型之分。

本段小結:

以上就是釣組搭配原因,引起經常斷子線的原因分析!它主要和主線與子線的線號差,及使用魚竿的軟硬有關。另外魚鉤鉤柄過於鋒利,魚鉤硬度過大,都容易引起斷子線現象

四、從個人的釣技方面,尋找經常斷子線的原因

如果以上所有的外部因素都沒有問題,那麼就得在自身原因找問題了。從自己的作釣習慣、作釣手法方面找問題!

1:拋竿是否過滿

很多釣友拋竿時喜歡拋滿竿,總感覺魚在浮漂前方!其實遠拋這段距離,對於野釣的效果影響不大,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拋滿竿在提竿刺魚後,沒有充足的風線揚竿控魚,容易造成「拔河」現象,從而導致子線被切!

2:刺魚是否過猛

提竿刺魚的動作是用腕力或小臂的力量,抖動上揚刺魚。這樣魚鉤給魚造成的刺痛感較輕,魚在水中的掙扎力度小一些,有利於我們揚竿控魚。但是有些釣友是大臂上揮提竿,甚至雙手後掄提竿。這兩種提竿方法幅度過大,用力過猛,對魚造成的刺痛感較重。魚在水中的掙扎力度較大,容易造成「拔河」斷子線現象,同時這種大力提竿法,對子線也有隱藏的傷害!

3:控魚是否過急

釣魚本是休生養性的戶外娛樂活動,在垂釣過程中享受控魚的樂趣。但是有很多釣友,中魚後恨不能直接飛出來!總是急著把魚提出水面或急於抄魚,使魚受驚後瘋狂逃竄,從而因魚的逃竄力過大,出現脫鉤或斷子線現象!

本段小結:

以上就是個人釣技方面,引起經常斷子線的原因分析!這一點是從外面無法改變的,只有通過自身的改變,才能減少斷子線現象發生!

頻繁切你子線的,並不一定是大魚!注意4個細節,才能減少跑魚

本文總結:

通過對以上四個不同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出現經常斷子線的現象,並不一定是和子線細了,號數小了有關,也絕不是簡單換幅粗子線就能解決的!它包括了多方面的細節原因,我們只有把它們全部找出,並一一解決,才能徹底減少斷子線跑魚現象!

在此呼籲釣友們:三月已到,魚類開始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最後在這特殊的時候,祝廣大釣友們:健康平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Bv93nABgx9BqZZIDm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