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沒個響噹噹的名號,都不敢出來混江湖

2020-09-29     沐一場月光雨

原標題:在三國時期,沒個響噹噹的名號,都不敢出來混江湖

三國時期,群雄四起、人才輩出。然而,在那個信息匱乏的時代,要想在眾多人才里脫穎而出,受人賞識,那必須得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讓人未見其人,先聞其名,並產生一種聽到名號就覺得很厲害的即視感,那才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號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徽,聽這名號就覺得十分有涵養,當然,司馬徽卻是也人如其名,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但也如名號那樣,有一種隱士特有的神秘感。劉備聽聞水鏡先生的名號,決定向他請教,而水鏡一句話,便讓劉備嚮往不已,那便是:"臥龍鳳雛,將軍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指諸葛亮,"鳳雛"指龐統,這兩個名號一出,任何人聽了都會覺得厲害,想要拜訪。若水鏡先生說:"有諸葛孔明和龐統兩位賢士,將軍得一可安天下!"那劉備聽了可能頓失興趣,疑惑這是何許人也?究竟靠不靠譜?甚至都有可能沒有後來的三顧茅廬之說了。

當然,有這樣響亮的名號,必須得擔得起才行,不然也不會被當成騙子遭人唾罵。諸葛亮自不用說,那可是從古至今都少有的智囊,德才兼備,是政治軍事奇才。而龐統,也是劉備旗下與諸葛亮齊名的一大謀士,但由於英年早逝,所以名氣不如諸葛亮。

與"臥龍""鳳雛"這兩個名號平齊的,還有兩位,那便是"幼麟"和"冢虎"。"幼麟"指姜維,一聽這名字就有一種少年英雄的即視感。姜維人如其名,繼承父業,年少從軍,後來被疑有異心,便投降諸葛亮,諸葛亮得之大喜。諸葛亮死後,姜維才開始嶄露頭角,他率軍北伐,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是蜀漢不可多得的一員大將。

而"冢虎"指的是司馬懿,虎乃動物之王,而"冢"又有一種神秘感,"冢虎"一出,其野心與爆發力也就呼之欲出了,這與司馬懿隱忍持重,令人可敬又可怖的性格形象十分貼合。另外,司馬懿還被稱為有"狼顧之相",就連曹操都曾親自試探過,看完頓覺大驚,可見司馬懿是比曹操都還有野心並且狡詐之人。而歷史事實也證明了司馬懿的野心,司馬懿最終總攬曹魏大權,成為曹魏後期實際的統治者,而他的孫子司馬炎,更是代魏建晉,曹氏一族被司馬氏一族取代。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這四個響噹噹的名號,可謂是行走江湖、縱橫三國最好的利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BcQ2HQBd8y1i3sJXO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