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晏賢華)2020疫情肆虐,九州疲敝,封城、封路、居家,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阻擊戰、總體戰打響。地處荊楚大地南大門的咸寧也演繹了一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原本「萬國咸寧、天下永安」的小城應該是那麼的康寧溫馨靈動,卻也經受不住這猝不及防的新冠病毒侵擾。可幸的是有一個堅強的黨帶領中華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可歌的是有一群英雄,挺身而出,以生命守護生命;可愛的是有一種平凡的力量匯聚托舉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生命通道。
3月18日晚,希望橋社區3樓會議室,33人的大楚城志願服務隊隊長李岩松和副隊長王清祥收到了希望橋社區的任命通知,所有參會的志願隊隊員激動的掌聲經久不息。這支隊伍不僅在抗擊疫情的戰疫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還將在今後的各項小區管理事務中持續發光發熱。在他們當中,每一位隊員都為自己是志願服務隊的一分子而感到無限榮光。
今天,我們把焦點對準這群志願者,他們沒有誓師大會,沒有錚錚誓言,沒有請戰書,沒有最好的裝備,只帶著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一片赤誠和滾燙的心,在鄂南紅色土地上書寫「勇毅篤行」的咸寧精神。他們之中既有花甲之年的長者,也有青春飛揚的00後,或許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從事不同的職業,年齡差別明顯,但他們有一個共同身份:我們是咸寧志願者。
(全體志願者晨測溫和布置當天工作安排)
當筆者走進大楚城小區,看見一群別著袖章的志願者在小區各個出入口奔走著、忙碌著,成了業主心中的主心骨,筆者心中充滿了幾許感動。護佑萬家燈火,有你們在,我們就心安。大楚城小區位於咸寧市溫泉中心地帶,商業比較繁華,人口居住密度較高,人員出行流動大,疫情防控風險也較高。在面對防控人員力量不足和防護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希望橋社區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築牢了小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銅牆鐵壁。
第一時間力量下沉,第一時間成立臨時黨支部、第一時間成立志願服務隊,第一時間分工布置任務。總體上,在希望橋社區、大楚城物業中心和小區志願服務隊的協作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各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防控形勢總體穩定。
筆者第一時間走訪了希望橋社區委員傅勇,他具體負責大楚城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剛見面時,看他十分忙碌,手機不停地響,連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在工作間隙,他簡要介紹了一下大楚城疫情防控工作。看得出來,他十分辛苦,巴不得一分鐘當兩分鐘用。左邊一大摞表格,右邊一大摞復工復產出行的證明,還有群眾找他辦事。他說他覺得還好,小區的志願者們真的很辛苦,就這樣就結束了我的採訪。我們知道,社區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以最不容易,最辛苦也就是這些社區工作者。大事小事難事急事,群眾有所呼必須有所應。疫情發生後,傅勇按照工作安排第一時間下沉大楚城小區,第一時間搭建平台,發動群眾,使各項防控工作走向正軌。他說:剛開始的時候也很棘手,人手不夠,又缺防護物資,壓力和責任都很大。但是頂著搞下去,也覺得還好,各項工作也正常運轉。不過在這次防控工作他深有感觸:「只要以人民為中心,將心比心才能以心換心,以心換心才能心心相印,心心相印才能有求必應,有求必應才能一呼百應」。這次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就是來源於小區業主,業主們不僅捐資捐物,還為一線人員送吃的送喝的,見證了越在艱難時刻干群魚水情更深。人民群眾最講實在,你給他一碗水,他就給你一顆心。最讓他感動的是6棟業主郭艷聽說志願者們獻了血,從老家抓來兩隻老母雞送給志願者們補身體。人民群眾恩如山,我們怎麼努力都不夠。雖然「兩眼一睜,忙到熄燈」,這樣的工作狀態確實有點累,但我們也很快樂!因為群眾背後的一句「謝謝您,黨員同志!」,讓我們感到知足。群眾的認可才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最讓傅勇放不下的是小區里的老五戶(孤寡戶、老弱戶、病殘戶、困難戶、低保戶)、新三留(婦女、兒童、老人),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關注的特殊群體,生活比較困難,再加上疫情封閉居家,有些家庭兒女不在身邊,肯定需要多關心。傅勇說:「每個家庭不容易,特別是留守婦女,頭頂「兩個天」,一肩擔著生產之計之天;一肩擔著撫育養老之天;一心裝著「三個家」,一心掛著婆家,一心想著娘家,還有一心念著在外打工的夫家,心都操碎了,很難!」我們本著包容、理解,盡力考慮周到,把各項工作做好。
(希望橋社區委員傅勇同志入戶摸排查)
呼之則來,來之則戰、戰之則勝。2796人里,有32人聞令而動,挺身而出,甘當小區守門員、排查員、宣傳員、代購員,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
他們原本不相識,但因為一場疫情,讓他們的心連著更加緊密。他們不計條件,不講報酬,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不懼風險的在小區防控中彰顯主人翁精神,是因為守護家園,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他叫毛長金,是市商務局退休老黨員,擔任大楚城小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書記,雖年過花甲,但看上去身體很矍鑠,疫情發生時,他主動站出來,協助社區開展防控。筆者問他,您年紀這麼大,跟年輕人比,身體免疫力肯定有差距,不怕傳染風險嗎?他說:「我是黨員,現在疫情正是吃緊的時候,需要人力,我在家玩也是玩,我身體很好,想到小區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烈火識金剛,板蕩識忠臣。關鍵時刻,共產黨員總能毫不猶豫站出來,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當初入黨誓言,這是,我感覺到「共產黨員」四個字是無比的光鮮和沉甸。
她叫嚴四春,也是一名志願者,主要工作是打電話(電話聯繫業主下來取菜)。她說:她不怕病毒,能認字,能寫字,能搬東西,什麼都會!能夠為大家做一點事情,心裡感覺踏實。就是這樣一位「什麼都不怕」的婦女在疫情防控中撐起半邊天。說她不怕,那是假話,因為他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但在困難時期,能夠把個人風險度外,能搭把手就搭把手,更是一種善性愛意的自然流露。如果說疫情是一曲黯淡無光的悲愴曲,那麼也可以說是一曲人間大愛的光輝曲。
(志願者嚴四春為困難業主配送物資)
她叫張俊,給筆者的印象以為是一個男子漢,但與之見面,發現卻是一個女兒身。她說:「不圖名、不圖利,發自內心想來幫下忙。」前期工作主要是入戶調查,發放物資;現在主要是做復工復產登記。沒有豪言壯語,默默無聞的堅守在崗位上。平凡是生命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張俊是平凡的,但力所能及做一些事情,這種樸素的情懷確實不凡。
他叫吳振堯。主要工作是代購生活物資。疫情剛開始時,為鄂州市梁子湖區永鄉捐獻口罩八千個,為希望橋社區捐款一千元。同時,在大疫面前,是第一個加入了社區的志願者。在他身上總有干不完的勁,哪裡有需要哪裡就他活躍的身影。「我在這,馬上到,需要什麼」是他的口頭禪。每天騎著自己的三毛驢,穿梭在中百、沃爾瑪和華信市場,為小區業主採購,無論颳風下雨,總有他在路上的身影。有時候代購回來的蔬菜不合業主口味,業主拒收,他只有主動擔下,自掏腰包。一束光的光芒照射不會很遠,但億以萬數的光芒聚集起來將照亮整個浩渺的太空。吳振堯這一束光的力量一定會光輝璀璨,耀眼無比。
他叫陳文輝。主要工作是防疫消殺。一件防護衣、一個口罩就是他全部裝備。每天背著藥箱從一樓爬到頂樓,每一個公共區域都不落下。看見他被消毒液侵蝕發白的手,心裡怪有幾分心疼,一件防護服穿到現在,捨不得換,是因為他想把更好的防護裝備留給醫療一線工作人員。把自己想得少,把別人想得多,時間不會磨滅你的名字,謝謝你——陳文輝。
(志願者陳文輝為樓幢消殺)
他叫李岩松、他叫胡明剛,一個是志願服務隊隊長,一個是採購員。主要工作是代購藥品。無論颳風還是下雨,總看到他們穿梭在藥店和醫院之間。醫院的風險性比較大,但為了解決業主的燃眉之急,他們毫無顧慮的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義無反顧前往醫院購買藥品。由於藥品品牌不同,價格不同,有時買回的藥,業主不滿意,他們只有退回重新購買,甚至有時買回的藥退不了,他們自己主動承擔,拿回家放著。筆者了解到,為了陪護病人前往醫院看病,李岩松有時忙的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餐飯。把自己生命看的很輕,把別人的生命看的很重,在「輕如鴻毛」與「重如泰山」之間,你選擇了後者。
(志願者李岩松接社區任命書)
(志願者李岩松為業主分發藥)
他叫王清祥,是服務隊副隊長,主要工作是代購生活物資。現在處於復工復產的階段,他本來可以回公司上班,但是他沒有回去,而是繼續堅守在志願者服務者崗位上。「疫情一天不除,我們就一天不撤,人在,崗位就在」,他說。視責任如己,把崗位看做比天高,有你王清祥在,大家一定很放心。
他叫余啟樹,是一名共產黨員。當老家通知他回家鄉卡點值守,他婉言拒絕,就近投身到大楚城志願者行列。分菜、送菜、入戶調查,始終站在抗疫第一線。他言語不多,可是每天都用實際行動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病毒無情,人間有愛,余啟樹雖是全國65萬個社區中志願者一分子,但這一分子卻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
(志願者王清祥、余啟樹獻血合影)
她叫魏林,是大楚城物業中心經理。從大年三十開始,她和同事陳江山、葉明輝、何晚勇、劉兆民、熊建新、吳金苟等一起奮戰在抗疫一線,不管是門崗值守、還是入戶調查;不管是分發物資還是垃圾清運,總可以看到他們這個團隊的背影。大楚城小區實際入住832戶,居住人口2796人,2個確診,4個臨床確診,封閉了4棟樓,可見疫情防控壓力巨大,作為小區的管家魏林在想方設法做好同事防護的前提下,設身處地多為業主著想,哪裡有需要,她和同事就往哪裡搬。筆者和她見面了解到,她是年前剛動完手術就直接回到崗位堅守。她的那些同事本來回家過年,聽到疫情後,想方設法回來上班。當時封城、封路,但大家放不下心中那一份牽掛,那一份責任,克服重重困難按時回到崗位。有些同事考慮外出不方便,直接吃住在物業中心,大家沒有一句埋怨,沒有打退堂鼓,而是互相提醒、互相關心、互相鼓勁。當我了解到物業中心的員工連工資都發不出的時候,員工還在一如既往的堅守在崗位上,心中油然充滿了敬佩之情。魏林說:「疫情期間,業主封閉在家,處境和心情我們十分理解,這個時候不適宜開口收取物業費,我們只有與小區這個大家庭緊緊抱在一起,才能共克時艱」。魏林本為柔弱之軀,但肩上擔著小區這個大家,平淡靜如水,日久情更深。
(大楚城物業中心客戶經理統計小區物資分發)
她叫申新麗,是一名預備黨員,主要工作是分發物資。因雲南捐贈的物資較多,她立馬把自家父親開的老年代步車開去幫著拉貨。給大家排表,分配明天的任務,統計數據,時常加班到深夜。得知組織捐款,她毫不猶豫地向臨時黨支部繳納一份沉甸甸的特殊黨費1000元。沒有驚天偉業,簡簡單單出一份力,眾人之力的匯聚必將打贏這場戰爭,加油申新麗!
(志願者申新麗繳納特殊黨費)
他叫王渺和黃哲輝。分別來自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當大楚城社區急缺防護裝備時,黃哲輝立馬捐贈了300個口罩給大家用。看著這沉甸甸的一箱,大家心裡特別感動,忍不住為他鼓掌。由於他們還是在校學生,需要上網課,但他們堅持抽出上課之外的時間做好志願工作。清點分發物資、幫忙排分工表、協助配送。他們說:「作為一名大學生,雖然不能「抗戰」一線,但他們希望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社會展示年輕一代的成長、彰顯青年一代的風采」。
大學生黃哲輝志願者為社區捐獻口罩
她叫程瓊,從廣東打工回來的她,熱心參與到志願者行列。一戶一戶敲門,一層一層爬樓梯,雙腳打起血泡,還毅然堅持,沒有矯情,沒有叫苦,第一時間取得了翔實可靠的數據,為整個疫情戰局決策提供了科學參考。
他叫陳煜,來自溫泉街道辦事處,在大楚城社區抗疫中,他與大家一起並肩作戰。當咸寧血庫告急,發出獻血倡議時,他第一時間報名獻血,以特別的形式獻出自己的愛心。
(溫泉辦事處陳煜獻血)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在這場沒有刀劍影,卻有死生情的戰爭中,每一個人都演繹著感人故事。每一個中國人都祈盼著「天下咸寧、中國永安!」
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小小志願者」演繹「大大楚城」的美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