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漁民集體做直播,帶貨賣海鮮!每月流水300萬元

2019-12-03     運營公舉小磊磊

本文由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獨家原創首發

近年來,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app的快速發展,手機也逐漸發展成為農民手裡的「新農具」。

江蘇連雲港市海頭鎮的海臍村,在當地小有名氣,被大家稱為「網紅村」,雖然常住人口只有1100戶,但從事短視頻直播的人已經達到了兩三百人。

保守估計連雲港的帶貨主播總粉絲數達到1個億。

江蘇衛視報道

在快手搜索一「海鮮」兩個字,會發現江蘇連雲港的漁民基本占據了「半壁江山」。

這些漁民「化身」成了主播,攜手漲粉,每個人的視頻類型風格都差不多,粉絲多的高達300多萬,其他也都有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一位叫做「彩雲海鮮」的快手主播,沒接觸短視頻前是一名漁民,每天早出晚歸,一年的收入只有幾萬元,還要被漁販賺走一些差價。

2017年,他開始拍短視頻,通過直播銷售自己捕撈的海鮮產品,截止目前已經收穫了269萬粉絲,捕撈的海鮮銷往了全國各地,年收入更是翻了上百倍。

據某平台數據顯示,2018年該平台全國播放量前十鄉鎮中,海頭鎮的視頻播放量達到165億次,位居全國首位。

農民主播直播帶貨不僅改變了他們自己的人生,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17年,海頭鎮居民通過線上賣海鮮獲得的收入已經接近3億元

雖然直播帶貨賣得紅紅火火,但是隨之而來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產品質量」、「如何退貨」等等。

例如,在該新聞評論區,有人吐槽:

「短視頻里大部分產品都是誇大的,實物和視頻樣品差太多,再也不買短視頻產品」

「家裡老人買的海鮮就是連雲港的,說是新鮮貨,結果全是泡發的鹹味全都扔了」

一、為什麼農村做直播或短視頻的人越來越多?

由於地域以及文化方面的差異,許多城市裡的人很喜歡看農村裡的生活,內陸的人會好奇海邊人的生活。

就像《嚮往的生活》《變形計》之類的綜藝節目一樣,大家對農村生活和各種奇特現象很好奇或是嚮往,大家也更願意去看農村直播或短視頻。

以海臍村為例,很少有人會有出海打漁的經歷,而通過直播則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就是因為有了如此廣闊的需求,也有了越來越多人去參與,當有人開始在直播賣貨獲利時,整個村就會爭先模仿。

海臍村就是一個最典型的列子。

以「彩雲海鮮」為例:

主播會在鏡頭前使用誇張的表情和動作,把生鮮扔進已經沸騰的油鍋里,生炸龍蝦;

又或者在鏡頭前作出非常享受的表情,現吃海鮮;

有的時候還會拉上女兒為自己助陣,吆喝吶喊。

「彩雲海鮮」的快手主頁中擁有小店功能,目前顯示了60件海鮮商品,總銷量高達13.8萬件,單品價格在100元以上。

按這個數據統計,「彩雲海鮮」單單一個快手帳號總銷售額,就達到了驚人的1380萬元之多。這還僅僅是明面上的數據,不包含私聊轉帳購買的。

雖然像「彩雲海鮮」這樣做到200萬粉絲的並不多,但在海臍村還有大量幾十萬粉絲規模的主播網紅,經常一場直播就能為他們帶來上千單的銷量,年流水輕鬆突破百萬。

直播與短視頻,改變了這個海邊小鎮。

二、投入成本相對較低

一台手機,一個自拍杆,一副耳機,就是做直播所有的投入成本。

不需要複雜的設備,你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直播,如今4G網絡早已鋪設到了每個村上,5G的腳步也日益臨近。在海邊也能保證順暢直播,不需要什麼成本投入,也讓更多的農民、漁民加入到直播的行業來。

而且直播的門檻較低,不需要你會說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你只要對著攝像頭把日常農活、出海記錄下來就行。

用最簡單質樸的語言,記錄下最真誠淳樸的鄉村生活,並不會消耗過多時間,也不耽誤日常農活。

三、可帶來額外的收入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希望致富。

像果農、菜農、漁民之類的,本來銷路就比較少,多數只能低價賣給中間商,有時我們也能經常看到「XX地香蕉滯銷」之類的新聞,而直播或短視頻則可以成為一種網絡經濟,甚至原本種果樹、捕魚更掙錢。

在直播中,可以直接銷售農漁產品,不僅可以拓寬銷路,還能避免了中間商賺差價,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當你積累了一定的粉絲,通過粉絲打賞甚至接廣告的方式都能夠帶給自己額外的收入。

90後村民張秀超和張秀玲兄妹本在外地工作,去年才選擇回海臍村創業拍短視頻賣海鮮。

妹妹以村花的形象出現,因為其小清新的風格瞬間成為網友追捧的對象,目前一個視頻點擊量是數十萬,一個視頻最多能帶來上千個訂單,這個轉化率是非常驚人的。

他們對記者透露,如今兩個人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多人的團隊,從拍攝視頻到最後發貨,全部由團隊打包完成,沒有中間商經銷商賺差價。

目前一個月的流水能達到300萬,即便按照10%的利潤計算,年收入都高達300萬+。

四、年輕人易接受新鮮事物

如今在農村做直播或短視頻的大多是年輕人,相對於上一輩的人來說,90後為主的他們原本就對諸如抖音、快手之類的app感興趣,相對來說也容易接受新鮮事物。

通過直播賣貨不僅可以幫助到爸媽,還可以出名,受到觀眾的喜愛,也更加激發了他們進步的動力。

在漁船聚集的海臍村碼頭,隨處可見正在直播的年輕人,在這裡基本都是以父母出海打漁,兒女負責直播賣貨的模式,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五、直播的視覺感染力強

如今,抖音、快手等各類短視頻應用已融入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

上下班通勤路上刷一刷,吃飯時看一看,隨時隨地都能看見行人低著頭刷著短視頻。

短視頻APP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逐漸走入了大家的日常當中,上至老人下至小孩無一例外。

而且相比傳統的導購模式,短視頻直播的帶貨感染力更強,直播親自食用或使用產品,能夠讓客戶擁有更高的信任感與體驗感。

對於零食、水果、海鮮來說,這類單價不高又容易引發人衝動消費的商品來說,很多人購買的目的其實就是圖個高興,也更容易下單。

農村電商正逐漸成為新的風口。

畢竟馬雲曾經說過「未來20年,中國和全世界的農村都必須擁抱網際網路、擁抱數字經濟。」如今這如同馬爸爸所預料的,手機已經逐漸成為了新一代「農具」,直播也成為了新「農活」。

過去漁民、果農想要售賣自家產品只能賣給中間商販子,農民自己得到的利潤很少,銷量也不高。

而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app的崛起,農民通過直播帶動農產品的傳播和銷售,對農民的辛勞成果不被浪費,有著很大的幫助。

不僅能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更關鍵的是幫助農貨找到銷路!

當然,在小公舉看來,目前現在整個電商直播行業還不完全成熟,未來還需要平台做出更多規範和監管,並且平台方要平衡好消費者、主播和平台自身等多方的利益。

可以說,直播為電商帶來了一片藍海,充滿著無限可能。

直播帶貨,脫貧致富

你心動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0QJ0G4BMH2_cNUgbz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