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隨便生孩子?因為你自私。

2019-04-29   匡靖

不要隨便生孩子。

這是我成為母親以後的心得。

當一個媽,過程有多玄幻?之前,我壓根沒有任何一絲要小孩的想法,來臨剎那,我突然變了想法,我想,有了,就臨危受命吧,不要辜負這樣一份生命。

就像人常說的,又好笑又愚蠢的:來都來了。

我承認人生有很多瞬間特別晃神。

比如愛情,砰然心動的時候,往往是你沒準備好的時候,等你準備好了,很難再找到心動的感覺。再比如要孩子,發現懷上了,其實你壓根沒有準備好,當你準備好了所有,又出現了新的狀況,比如無法懷孕,或者伴侶說,我不想要。

無論你是哪種狀態,生孩子還是一件過於自私的事。

人們常說的,只有生過孩子,你的人生方能完整。用別人的生命成全自己完整,這不是自私是什麼?

有一本書很有意思,它從生物學上講:基因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複地拷貝自身,以便在進化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

說人話,就是你爸媽勸你,你不生孩子,我們家無後了,無後的罪名多大?欺師滅祖啊。

究竟是什麼繁殖癌,才會三觀不正地認為,你的命我給的,命比天大,我是你的上帝,你要信仰我,否則就是不孝。所以劉瑜才說,母親給予孩子生命,給予他愛,不過是他為生孩子這個選擇承擔後果而已,談不上什麼「偉大」。

我就犯了自私的罪,因為我只想著生命可貴,絲毫沒想過他長大以後,會不會認為我不配當他的媽,生育簡單,一年而已,養育難,難在投入好多年。

萬一小孩問你,你有沒有想過,我其實不樂意來到人間?到這份上了,你還能怎麼為他做主?萬一小孩說,你這媽挺差勁的,光圖自己人生完整了,那我呢?小孩說出這樣話,可能不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只是他醒了。

你回憶下一些科幻電影里的AI,比如《攻殼機動隊》,AI一開始為人類服務,等到AI覺醒之日,它開始思考自己何去何從,你為什麼為此感動?

生小孩的過程,就是啟動生物程序,我們通過程序設定創造了他,當他有自主意識的那日,他還是程序產品嗎?那是個活生生的,覺醒過來的人。

AI意識到,他是用來被控制的,被用以完成任務的,他要逃走,要掙脫,要離開這個操蛋的控制者,他寧願碎了自己,也不願意繼續被操控,你看到這裡,流了好多眼淚。小孩如果意識到,我的父母只是為了繁衍,那我活著是為什麼呢?他有這樣的想法,憑什麼就是大逆不道,就該死?

小孩同意來了,變成我的小孩,是他在付出,讓我覺得「我的人生完整了」,讓我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快樂,原來這世界上還有人,可以那麼肉麻地愛我;小孩在長大,他又付出信任,付出崇拜,我在外面任人刀俎,是個慫包,滾回了家,居然還有人願意相信:我才不是凡夫俗子,我是他的超人。

以上,父母一開始就欠孩子的,不要談什麼大恩大德。

說個更慘一點的,小孩如果發現自己的父母,別的地方都是Loser,只能靠極強的控制欲,比如掌握自己,去獲得別處得不到的尊嚴,小孩想,活著好累,我要碎了自己。

砰,他從大橋上跳了下去,徒留一個心碎的母親。

我說的就是前幾日那個新聞。他用終結自己生命的方式,終於擺脫了他的媽。

很多父母不理解,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子女?我給你穿,給你喝,給你錢,給你出國,我把心窩子給你了,家底也掏出來了,你怎麼就不能好好聽我的話呢?你怎麼還能埋怨我,不理我,甚至恨我呢?

這樣想的父母,一輩子都在「拿」小孩的「東西」。

以前的有些父母,把生小孩當家庭抗風險措施,多生幾個,等到家裡揭不開鍋了,幾個孩子還能出去打點零工,補貼家裡。現在的有些父母,把生小孩當防老工具,一心圖你成年以後以後你怎麼回報。那這些都不圖呢?該圖小孩成龍成鳳了,比他們一定要強。有父母講,我真不這樣,我只想他好好聽我的的話,這不是為了他好嗎?

你這話太無恥了,我還能害他嗎?

小孩在未成年以前,身上就那麼點東西,力氣微薄,你讓他去做苦力;無憂無慮的日子就這麼幾年,你讓他一有空背書做題;他對啥剛有個興趣,你就說不行,沒意義,小孩對啥事有自己的理解看法,你說,那怎麼可以?不允許……他的童年、尊嚴、愛好、自由意志,被你一點點地,一次次地拿走,直到拿光,所剩無盡,你覺得他能剩下的,可能是愛嗎?

小孩這時候還不能反抗,礙於自己還小,礙於父母的威嚴,礙於自理能力,如果他有的選,他選把這些都記在心裡,未來抽時間一筆還給你,如果他沒得選,只能即刻離家出走,跳樓,自殺了。

小孩成年以後,他一旦抓住機會,比如有力氣和金錢對抗了,他住得遠遠的,背井離鄉,少和你們有聯繫,你也沒啥好懵逼的,這麼多年積攢的能量條滿了,所以有些父母反饋,他現在脾氣可大了,想找他,又惹不起他。

不是小孩想絕情。

打一開始,不把小孩當人,把小孩當人生救星,當工具當談資當玩具的人更殘酷。

許多小孩忍啊忍,忍到成年以後,也不和你吵,就刻意疏遠,錢還是打,東西還是買,但多一句關心也沒有。你問為什麼連個關心的話也沒有?我養你養的好辛苦的好吧,小孩會說,有錢不就行了嗎?還要那麼多幹什麼?

像不像小時候,小孩想要什麼東西,你說,好好讀書就夠了吧?培養那麼多愛好乾啥?

我真心勸阻一些父母,如果你們把小孩當個平等的人,就會把思路,把口徑,常常變成,嗨,你願不願意?而不是重複著強調著問:你能不能?你行不行?

父母不應該是子女的敵人,任何時間階段都不是,但許多人處著處著,從骨頭相連,處成兵戎相見,父母也不要妄想和子女能做掏心窩子的朋友,想法很美好,實操很難。父母只用隨時謹記,要常常假設子女是你在社會上遇到的一個人,你同他怎麼打招呼,談事,處理矛盾,同子女相處時,要學會複製過去。

不要等到小孩逆反了,釀成社會悲劇,才追悔莫及。

比如近期一直在熱搜上的,北大生弒母一案。

也比如我剛看的一個電影,《何以為家》,一個12歲男孩的家庭悲劇故事。明明無力撫養和承擔教育,贊恩的父母還一直在生育,直到父母把妹妹賣了,贊恩後來控告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要生下來我?

越是貧窮的家庭,越要生小孩。越生,越養不起。這樣養小孩,像我前面講的,不是養小孩,是養奴隸。

電影看到後面,有一瞬間,我很邪惡地認為,這樣的小孩,我寧願他在黎巴嫩的監獄裡,過一生算了,吃睡全包,有公益組織探望,不用見魔鬼般的父母。必須得承認,現實很殘酷也很魔幻:外面的世界,才是真的地獄。

作為家長,我能從中學到什麼?

我希望我能給予我女兒的,是不求回報的,就像李安講的那樣,我只盼望她愛我就夠了。

我也沒什麼東西可以繼承給她的,我也只是個不甘心平凡,卻一直普通的凡人。

我唯一一點的要求是,盡我所能去幫助你善良和會愛,世界挺苦的,媽媽希望你心裡多裝點愛,才能應付這份辛苦。